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皮肤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经常应用Weigert间苯二酚—碱性品红染色对弹性纤维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本文对无盐酸Weigert弹性纤维染色进行了探讨,并与有盐酸Weigert弹性纤维染色进行比较,以期为弹性纤维的研究探索一种更为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5.
黄芪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肝损伤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幼鼠梗阻性黄疸模型,对模型鼠应用黄芪干预,观察胆道梗阻后肝功能、肝细胞组织学和TGF-β1 mRNA表达的改变,探讨黄芪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OJ组和OJ+A组,各10只.OJ组鼠于近肝门处游离并结扎胆总管,假手术组仅做游离不结扎胆总管.OJ+A组术后1 d开始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250mg/100g体重)共7 d,其余组相同时间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检测实验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CA)及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应用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TGF-β1 mRNA表达,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OJ组、OJ+A组AST、ALT、TC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②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肝小叶结构正常,肝细胞索排列规则有序,未见变性、坏死,肝窦与汇管区成纤维细胞少见;OJ组肝细胞淤胆变性,糖原蓄积,脂肪变性.肝细胞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易见枯否细胞,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可见纤维母细胞.OJ+A组肝细胞胞浆红染,嗜酸性变,肝细胞变性减轻.③OJ组肝组织TGF-β1 mRNA基因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OJ+A组,均P<0.05.结论难度梗阻性黄疸幼鼠模型肝脏 结构和功能指标显著改变.幼鼠胆管结扎8 d,TGF-β1 mRNA表达增强.应用黄芪对梗阻性黄疸诱发的肝脏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脱钙骨硫瑾—苦味酸染色法的探讨刘同慎董晓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滨州市,256603*高青县公安局)脱钙骨硫瑾-苦味酸染色是显示骨组织结构的常用方法之一。但传统的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脱钙终点不易确定、切片较厚、切片易褪色等。作者对此法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7.
电针对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督脉电针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方法 :选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 ,Allen氏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 ,分别应用督脉电针治疗不同时间 ,以激素组和损伤不治疗组作对照。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数量的变化 ;应用RT-PCR法检测GFAP表达变化。结果 :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 ,灰质强于白质 ,尾侧强于头侧 ,电针治疗组胶质反应较轻 ;电针组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核糖体增多 ,吞噬变性髓鞘增强 ;培养观察 ,电针组GFAP表达减少。结论 :电针可抑制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 ,防止胶质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8.
传统制作骨切片的方法是采用骨组织经过脱钙后进行火棉胶包埋切片,硫堇-苦味酸染色.火棉胶切片存在程序繁琐、周期长、切片较厚等缺陷[1].笔者采用冷冻切片法对脱钙骨进行切片,然后硫堇-苦味酸染色.结果显示,冷冻骨切片制作染色方法操作程序简便,制作周期短,染色效果理想,适用于组织学实验教学中切片的大量制作.在与骨相关的科学研究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胆管癌中bcl-2、bax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长民  刘同慎  马云 《解剖学报》2002,33(4):405-409
目的 探索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在体内肝胆管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用mRNA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肝胆管癌中bcl 2和bax基因表达 ;利用TUNEL法检测其细胞凋亡 ; 结果 肿瘤中bcl 2表达增强 ,癌旁组织中bax表达增强 ,癌旁组织中凋亡细胞增加 ; 结论 bcl 2基因激活后 ,抑制bax的作用及基因表达 ,可能使细胞的增殖加快 ,肿瘤发生 ;而bax的表达可能引起癌旁组织的细胞凋亡加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解剖学及断趾再植提供第三趾断面解剖学资料。方法:经组织学处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测。结果:根据屈肌腱和趾背腱膜的形态,各分为8种和4种类型。屈肌腱的平均厚度在1.90mm左右,趾背腱膜I、Ⅱ断面分别为0.86m和0.54m。结论:屈肌腱和趾背腱膜的面积由近到远逐步变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