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小肝癌(SHCC) 在多层螺旋CT(MSCT)三期薄层增强扫描的表现对于小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双期增强表现.结果 40例共发现58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92%强化,8%无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 SHCC在M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形式复杂,但大多数具有典型表现;认真分析多层螺旋CT多期图像可以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外伤性脑梗塞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价值及最佳复查时间。方法 20例颅脑损伤患者首次CT检查后,分别与2、5、7天CT复查扫描,结合临床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CT表现。结果 外伤性脑梗塞在颅脑外伤后3天的出现率约为50%,继发于脑挫裂伤,脑出血,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颅骨骨折;7天以内的发现的梗塞占80%。结论 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塞的最佳复查时间为7天以内,外伤后及时复查CT是确诊外伤性脑梗塞的可靠手段,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3.
螺旋CT三维重建在磨牙区种植牙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rospeedⅡ型螺旋CT对25例种植牙患者行术前扫描,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多平面图像重建及术前分析设计,术后再次扫描和图像重建,分析种植术后效果;所有病例重建图均能清晰显示颌骨形态、质地和重要解剖结构,如颏孔、上颌窦、下牙槽神经管,并能精确的测量缺牙区可用骨的高度、厚度和宽度;利用CT技术辅助临床种植牙手术及术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探讨高血脂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管腔狭窄程度与范围,分析患者全套血脂指标(TG、TC、LDL-C、HDL-C)及PON1活性变化对高血脂并发冠心病的影响。方法以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高血脂50例,无高血脂4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及范围。结果对照组血清PON1的活性明显高于高血脂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血脂患者TC、TG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脂并发冠心病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血脂正常无并发症组(P0.01);高血脂并发冠心病组的TC、LDL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相关性分析:PON1活性与TC、LDL呈负相关(P0.01);PON1活性与HDL呈正相关(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准确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范围与高血脂患者与正常血脂之间的差异,结合患者血清中HDL-C及PON1活性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的一个指标,对早期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临床冠心病开展综合性、无创性诊疗方法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骨病X射线诊断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住院治疗的病人20例,分别拍膝关节和踝关节正侧位X光片,足趾正斜位片,结合临床病史,分析X光片表现。结果 20例病例中有8例骨质明显疏松、吸收、萎缩,部分骨质缺如,软组织肿胀,3例有深度溃疡,都以踝关节以下骨质改变明显,2例膝关节后方动脉血管明显硬化。且病史较长、10年以上,年龄偏大,在50岁~80岁之间。结论 糖尿病性骨病与病程长短及糖尿病轻重有密切关系,病程长、病情严重者骨改变明显,病程短且病情较轻者骨质基本无改变。X射线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由于糖尿病人的逐年增多,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髋臼骨折患者的X射线平片、CT三维重建资料。结果 X射线平片确诊22例,可疑诊断5例,漏诊1例,CT三维重建对28例髋臼骨折的患者均明确诊断,且均能正确分型。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立体、多方位、准确地显示髋臼骨折的部位、范围、碎骨片等情况,对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手术方案制定优于x射线平片;能指导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及复位固定方法,对临床治疗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霉菌性副鼻窦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单侧副鼻窦发病12例,双侧副鼻窦发病3例,全部病变均累及上颌窦,累及2个以上副鼻窦腔4例,病变侵犯后鼻孔2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内密度增高,不均匀,病灶内出现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伴破坏,窦腔缩小。结论 真菌性副鼻窦炎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有赖于病理;CT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病变内钙化影的出现是本病的主要CT表现,是诊断该病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发权  孟瑜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2011,26(12):1279-1282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AML)的分型、CT表现,分析脂肪含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特征及临床、病理资料,利用后处理技术测定瘤体内脂肪含量.结果:本组24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右侧15例,左侧9例,瘸体直径为5~9 cm,边界光整,呈圆形或类圆形.24例瘤体均含脂肪,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9.
肺曲菌病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探讨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收集肺曲霉菌病的胸部X射线、CT和临床资料16例,动态观察各型X射线、CT表现并进行诊断性治疗。结果 16例肺曲霉菌病各型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X射线改变,表现为条索状、柱状、蜂窝状阴影(23.0%);单发或多发结节或小斑片状影(44.0%);空气半月征(19.5%);肺实变(13.5%);其中4例CT出现典型的"空气新月征";结节影5例;边缘有"晕环",呈现毛玻璃状改变;经正确诊断及有效治疗的病例痊愈。结论 肺曲霉菌病的胸部X射线、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动态观察和结合临床全面分析有利于提高对本病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正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1.03 mmol/L)的冠心病患者,分析其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功能与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宜昌市中医医院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检查,并具有正常HDLC水平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9例为研究对象,利用CTA检测进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分组,统计分析血浆HDL功能指标对氧磷酶1(PON1)活性及HDL氧化/抗氧化指数与其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HDLC水平、PON1活性下降,HDL氧化/抗氧化指数升高,显示为氧化状态,而ApoAI水平没有差异。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PON1活性逐渐降低,HDL氧化/抗氧化指数逐渐增高,而HDLC水平、ApoAI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同斑块性质分组分析显示,钙化斑块组PON1活性高于软斑块组及混合斑块组。PON1活性与HDLC、HDL氧化/抗氧化指数有一定相关性。结论HDL的功能检测中PON1活性对于冠心病的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有良好的评价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