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市不同区域近两年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市虹口区和松江区近两年来卫生人力资源状况和变化的调查,发现代表上海城乡不同区域的卫生人才从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松江区卫生人才增长迅速,两区域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卫生人才在学历和职称分布上也有所优化。  相似文献   
2.
探讨将循证护理的方法应用于糖尿病住院病人,预防低血糖反应发生.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积极查找有关文献资料,利用可靠、真实、实用的证据解决提出的问题.认为成立循证护理小组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发生,而且可以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提高专科护理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确切,但一些热点问题仍无定论。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穿刺损伤、骨水泥注射剂量、多椎体成形及骨水泥渗漏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87例137个椎体。全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稀薄期注射,骨水泥注射量为3~7.5 mL,胸椎3 mL以上,腰椎4.5 mL以上,平均4.8 mL,多椎体者均一次手术完成。 结果与结论:随访6~30个月,治疗后第2天和最终随访时患者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1)。所有患者胸腰背疼痛明显缓解,其中58例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中出现骨水泥单体中毒症状,28例出现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137个椎体中骨水泥渗透达到和超过中线119个,占87.2%。提示椎体成形技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水泥稀薄期注射能够获得良好的渗透效果;在局麻药限量范围内,一次可完成3个以上椎体成形;严格正规的操作技术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灾难性并发症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3岁,尼姑。因头面部、颈、肩、背、胸部皮肤瘙痒明显近2年。其间外用抗真菌药治疗无效,后改服酮康唑片02g,每日1次,连用10余日,皮损未见改善而来我科治疗。否认全身系统性疾患,无手足癣、甲癣病史。图1 患者头部皮损皮肤科情况:整个头皮散发黄豆大至蚕豆大环状鲜红色浸润性斑片(图1)、斑丘疹,表面有粘着性灰白色鳞屑,皮损中心略凹陷,部分中心色素脱失,周围见有黑点状病发,毛发疏松易拔出。双面颊、耳前、耳后、颈项、肩背部、上胸部弥漫性散在黄豆至蚕豆大鲜红色水肿性环状斑块,中心凹陷,色素减退,部分为萎缩性瘢痕,边缘隆起,并见…  相似文献   
5.
6.
适应市场经济塑造医院形象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本就医院如何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努力设计和塑造医院良好形象,为病人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进行了较广泛、深入地探讨。首先阐述了医院形象的定义和特征;其次介绍了医院形象对医院的作用和影响;最后,重点阐述了如何维护和塑造医院形象。  相似文献   
7.
医患纠纷是指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里 ,在从事医疗保健活动的过程中 ,由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或单位之间存在的各种利益矛盾冲突 ,呈现出非正常医患关系的一种现象。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以及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求的不断提高 ,医患之间因诊断、治疗、护理等产生的纠纷逐年增多 ,已成为卫生领域深化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分析纠纷原因 ,加强防范措施 ,既是处理纠纷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防范纠纷发生 ,加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1 当前医患纠纷的原因1 .1 医患纠纷的体制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医院的属性既有很强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背景:1987年首次报道经皮椎体成形应用于临床,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椎体肿瘤并取得良效,但仍有一些问题需关注和探讨。 目的:对国内外骨水泥材料在经皮椎体成形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了解椎体成形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存在的争议问题。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8-01/2011-01 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vertebroplasty”,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2006-01/2011-01 CNKI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椎体成形”,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725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8篇。 结果与结论:经皮椎体成形应用于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以及椎体肿瘤取得良效,它既可以消除或缓解疼痛症状,又能够加固和强化椎体从而防止进一步塌陷。但如何选择病椎,单侧还是双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还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骨水泥的注入时机和注入量,如何避免穿刺损伤以及骨水泥的渗漏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背景: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确切,但一些热点问题仍无定论。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过程中穿刺损伤、骨水泥注射剂量、多椎体成形及骨水泥渗漏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87例137个椎体。全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稀薄期注射,骨水泥注射量为3~7.5 mL,胸椎3 mL以上,腰椎4.5 mL以上,平均4.8 mL,多椎体者均一次手术完成。 结果与结论:随访6~30个月,治疗后第2天和最终随访时患者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01)。所有患者胸腰背疼痛明显缓解,其中58例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中出现骨水泥单体中毒症状,28例出现不同程度骨水泥渗漏,但未出现临床症状。137个椎体中骨水泥渗透达到和超过中线119个,占87.2%。提示椎体成形技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水泥稀薄期注射能够获得良好的渗透效果;在局麻药限量范围内,一次可完成3个以上椎体成形;严格正规的操作技术是预防骨水泥渗漏灾难性并发症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34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图像分析,得出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结果:基底动脉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向足倾斜28o±5o;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右前斜或左前斜25o±3o;右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左前斜20o±5o并向头侧倾斜15o±5o;左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右前斜20o±5o;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左前斜50o±6o并向足侧倾斜20o±7o;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左前斜50o±6o;大脑中动脉M1段近端狭窄病变血管的最佳投照角度为右前斜或左前斜15o±5o。结论:熟练操作机器,掌握机器的性能和技巧,正确应用最佳投照角度,有助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