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某村一起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发病原因。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ELISA对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起暴发共报告病例34例,发病与接触腹泻病人(X^2=6.51,P=0.00)、食物暴露于苍蝇(X^2=4.61,P=0.00)及村民暴露于患者呕吐物或粪便1m内(X^2=3.09,P=0.00)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与饮用水来源(X^2=1.68,P=0.14)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在采集的8份肛拭子样本中1份ELISA法检出诺如病毒抗原阳性:4份粪便样本中2份ELISA法检出诺如病毒抗原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密切接触是此次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云浮市2008-2012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特征和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云浮市2008-2012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2年云浮市共报告肠道传染病7种326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7.37/10万,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39%。发病数居前3位的分别为其他感染性腹泻(2261例,占69.21%)、甲肝(386例,占11.82%)、戊肝(373例,占11.42%);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0—12月和1月份,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7.87%(1564/3267);不同地区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云城区发病率最高(336.48/10万)。年龄构成以0—9岁组所占比例最高,占肠道传染病发病总数的64.13%(2095/3267);男性2248例,女性1019例,男女性别比为2.21:1;职业构成居前3位的分别为散居儿童占58.62%(1915例)、农民占19.10%(624例)、学生占3.98%(130例)。5年间共发生暴发疫情2起,均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均发生在春季。结论云浮市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低,但有上升趋势,发病高峰集中在秋冬季,应加强对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一起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某村一起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发病原因。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ELISA对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起暴发共报告病例34例,发病与接触腹泻病人(χ2=6.51,P=0.00)、食物暴露于苍蝇(χ2=4.61,P=0.00)及村民暴露于患者呕吐物或粪便1m内(χ2=3.09,P=0.00)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与饮用水来源(χ2=1.68,P=0.14)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在采集的8份肛拭子样本中1份ELISA法检出诺如病毒抗原阳性;4份粪便样本中2份ELISA法检出诺如病毒抗原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密切接触是此次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云浮市2006-2012年恙虫病疫情资料,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云浮市2006-2012年恙虫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2年云浮市全市共报告恙虫病例567例,死亡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42/10万,2006-2012年各年报告发病率依次为0.13/10万、0.26/10万、2.70/10万、2.67/10万、3.30/10万、5.21/10万和9.54/10万,发病率逐年升高。5-11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主要集中在云安县(346例)和云城区(176例),所报告病例数占总数的92.06%;男性247例,女性320例,男女性别比为1∶1.30;40岁以上年龄组为主报告病例数472(占83.25%);职业以农民为主报告病例数498(占87.83%)。结论云浮市恙虫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建议加强恙虫病的监测,对高危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以降低发生恙虫病流行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2012年夏季广东省罗定市病毒性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和病原学因素,为今后地区性病毒性脑炎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8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288例病例分布于罗定市21个乡镇,罹患率为23.37/10万,各乡镇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8.46,x2=0.00);首发病例发生在2012年4月19日,发病高峰期为5月份,至7月上旬疫情平息;发病人群中男性187例,女性101例,男女比例为1.85:1,发病年龄从4月龄至31岁,以3-8岁为主。288例病毒性脑炎病例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病情普遍较轻,预后良好。45份患者脑脊液、血清和粪便等肠道病毒阳性标本检出埃可30型病毒核酸阳性18份,埃可9型病毒核酸阳性1份。结论2012年夏季广东省罗定市病毒性脑炎的流行主要由肠道病毒埃可30型引起,今后应加强对病毒性脑炎的监测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1 - 2016年云浮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进化特征及抗原表位变异特征。方法 收集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通过MDCK细胞对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按时间顺序选取19株云浮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毒株,对HA基因进行测序。与Genbank中13株参考毒株相应序列比较,用BioEdit5.0、MEGA6.0软件构建HA基因系统进化树,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和氨基酸位点变异分析。结果 19株毒株HA核苷酸序列高度相似;进化树可分为三大分支,各具基因特征。在19株毒株HA中发现45个氨基酸位点变异,其中有6个高频变异位点:P100S 、S202T/N、S220T、I338V、E391K、S468N;发生在抗原决定簇上的变异位点有位于Sa区的N142S、G172E、S179N、K180Q,Sb区的S202T/N和Ca区S220T;2016年分离的3株毒株中,抗原决定簇发生了Sa区S179N和K180Q、Sb区S202T和Ca区S220T变异。结论 云浮地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蛋白在某些氨基酸位点发生了突变,抗原决定簇Sa、Sb 和Ca区的氨基酸位点发生了变异,2016年云浮地区可能出现了新甲型H1N1流感新变异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云浮市2002年的一起乙脑爆发流行情况,探讨乙脑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乙脑疫苗应急接种等方法。结果自2002年5月13目至6月25目止云浮市共发生乙脑病例54例。死亡3倒。病例主要分布在罗定市(占74.07%)。男女比例为1.7:1,最小发病年龄为11个月,最大年龄13岁,以2—7岁为多见,占70.37%。免疫史不祥及空白的为48例。占88.89%。结论云浮市乙脑流行季节为5—6月份。应急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可达到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云浮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与季节消长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法监测伊蚊幼虫密度,诱蚊诱卵器法监测伊蚊成蚊密度,应用相关关系和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化与蚊虫密度的关系。结果 2015—2016年3—11月份布雷图指数为2.63~6.38,伊蚊诱蚊诱卵指数为2.34~8.14;布雷图指数(BI)与诱蚊诱卵指数(MOI)存在正线性相关关系(r=0.666 5,t=3.575 8,P<0.01),伊蚊密度与月平均气温呈正线性相关(BI:r=0.648 3,t_r=3.406 1,P<0.01;MOI:r=0.712 5,t_r=4.061 8,P<0.01),伊蚊密度与前1个月降水量呈正线性相关(BI:r=0.615 4,t_r=3.122 8,P<0.01;MOI:r=0.568 2,t_r=2.761 7,P<0.05),伊蚊密度与前1个月日照时间呈正线性相关(BI:r=0.485 9,t_r=2.223 8,P<0.05;MOI:r=0.483 4,t_r=2.208 7,P<0.05),与月平均气压呈负线性相关(BI:r=-0.480 8,t_r=2.193 1,P<0.05;MOI:r=-0.629 4,t_r=3.239 8,P<0.01),与月平均相对湿度(BI:r=-0.135 1,t_r=0.545 2,P>0.05;MOI:r=-0.629 4,t_r=3.239 8,P<0.01)和月平均风速(BI:r=-0.164 8,t_r=0.668 5,P>0.05;MOI:r=0.036 2,t_r=0.144 7,P>0.05)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云浮市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夏秋季较高,与气候因素相关,与月平均气温有正线性相关,与月平均气压有负线性相关,月定时降水量和月日照时间对蚊虫密度有滞后正效性关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多方面资料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存在的影响性,让人们理解,健康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健康是一个社会责任,是一个社会应当给以保障的基本人权,作为社会的领导和决策者们,有责任和义务通过社会策略与手段解决影响健康问题的原因,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云浮市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监测的2010年云浮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云浮市2010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为7 262例,发病率为299.33/10万.其中城镇发病2 938例,发病率为401.58/10万,农村发病4 324例,发病率为254.45/10万,城镇发病率高于农村(P<0.01);男性发病率为381.39/10万,女性发病率为208.86/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以低年龄组为主,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6 047例,占83.27%,各年龄段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共报告散居儿童6 050例,占83.31%;3-7月份为发病高峰,共报告3 699例,占病例总数的50.94%,10月份有一个次高峰,报告病例数664例,占病例总数的9.14%.结论 云浮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防控重点是5岁以内的散居儿童;开展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制定更好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