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祖先依据阴阳学说,把传统的养生之道高度概括为“中和”两个字。这是基于“悟道”,以精神文明、心灵健康为核心的养生最高境界。《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这维护健康的学问说简单就简单,说复杂也复杂,能明白执简驭繁的道理,复杂的事物也能变简单了,所以本文取名健康123。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消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住院患儿营养不良发生率以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因消化系统疾病行相关手术、术前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儿童主观整体营养评估工具(SGNA)结果,将患儿分为营养良好组、中度和重度营养不良组,比较不同营养状况患儿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结果 纳入患儿310例,男191例、女119例,中位年龄20.7(6.1~80.6)月。310例患儿中,营养不良124例(40.0%),中度营养不良99例、重度营养不良25例。营养良好组和营养不良组之间年龄与疾病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组校正1个月~3岁比例较高,短肠综合征和食管裂孔疝比例较高。在124例营养不良患儿中95例(76.6%)获得营养支持。中度营养不良组中73例获得营养支持,重度营养不良组中22例获得营养支持,两组之间营养支持方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营养良好组患儿相比,术前营养不良组患儿的住院天数延长,住院总费用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化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患儿营养不良检出率较高,尤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髓移植患儿移植期间营养摄入及营养状况的改变,评估营养干预的重要性。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行骨髓移植的共计65名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预处理前收集的患儿资料为基线值。预处理开始后至移植后30d每周2次、移植后30-100d每周1次收集患儿营养相关资料,并对患儿日常营养摄入进行膳食分析。在相应时间点收集患儿24h小便行定氮分析。结果患儿总能量和各项宏量营养素口服摄入基线值分别为:总能量(5844.9±2490.4)kJ/d,蛋白质(56.4±28.6)g/d,脂肪(49.7±38.9)g/d,碳水化合物(190.9±91.1)g/d。随着移植预处理开始,各项摄入均明显减少(P均=0.000)。移植后恢复期,患儿能量摄人自第6周开始与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蛋白质自第13周开始与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分别自第4周和第6周起与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前患儿尿氮排出量为(3.9±2.4)g/d,进行预处理后尿氮量达到(16.7±11.0)g/d,显著高于基线尿氮量(P=0.000)。患儿移植后第1周的体重(P=0.000)、三头肌皮褶厚度(P=0.003)、中上臂围(P=0.000)、血清白蛋白(P=0.000)、前白蛋白(P=0.000)均显著低于基线值;移植后第9周的去脂百分比(P=0.010)、肌肉百分比(P=0.001)和蛋白质百分比(P=0.000)显著低于基线值,体脂百分比显著高于基线值(P=0.000)。结论骨髓移植患儿早期即有营养摄入量的改变,在移植恢复期逐渐恢复,其中蛋白质摄入恢复最慢,可能是影响患儿血清蛋白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骨髓移植患儿需要更为详细的营养指导,尽量以口服摄入满足营养需求,必要时可提供高蛋白营养配方。  相似文献   
4.
自我保健123     
原卫生部副部长顾英奇主编的<红色保健>一书,如实地记录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养生之道,朱德总司令自编的保健操,简便易行,运动全面,很值得效仿.在此基础上,冯一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中医经络学说,结合有关科研资料,采取各家功法之长,选编了如下一些项目,叫做:1、站着练;2、坐着疗;3、躺着养.配以作曲家石峰先生创作的相应乐曲,令人心旷神怡,如入仙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人体体重指数(BMI)、人体总脂肪含量(FAT%)、血脂水平及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探讨肥胖程度对血清脂溶性抗氧化维生素水平的影响。方法2002年8月至9月对166例接受健康体格检查的成年人(男111例,女55例)进行以下检测:①身高、体重、BMI和FAT%测量,并按BMI= 24 kg/m2为切点,将入选者分为超重组(56例)和非超重组(110例);②空腹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测定;③空腹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测定。结果入选者的平均年龄为(53±17)岁,平均BMI为(22.6±2.6)kg/m2,平均FAT%为(23.1±6.1)%。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的平均值分别为(788±299)μg/L、(10.4±5.2)mg/L和(719±696)μg/L,超重组的维生素A水平显著高于非超重组(P<0.05),β-胡萝卜素水平显著低于非超重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E与血清TG(t=4.513,P= 0.000)、TCH(t=3.368,P=0.001)和FAT%(t=2.265,P=0.025)呈正相关,维生素A与血清TG呈正相关(t=3.297,P=0.001),β-胡萝卜素水平与血清TCH(t=5.758,P=0.000)呈正相关、与年龄(t= -3.890,P=0.000)呈负相关。两组间各维生素水平按相应血脂或体脂校正后,超重组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超重组(P值均<0.05)。结论肥胖程度是影响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的因素,同时需考虑肥胖患者高血脂水平和体脂对脂溶性维生素的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6.
肠外营养支持在新生儿食管闭锁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肠外营养 (PN)支持在新生儿食管闭锁术后治疗作用及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PN组 12例病儿 ,平均胎龄 (39.9± 0 .7)周 ,平均出生体重 (32 11± 431) g,平均禁食时间 (8.3± 2 .8)天 ,术后 1~ 3天开始 ,平均每天给予脂肪乳剂 (1.8± 0 .6 ) g/ kg,氨基酸 (2 .1± 0 .7) g/ kg,葡萄糖 (7.8± 2 .1) g/ kg,平均热量摄入为 (2 38.5±46 ) k J/ kg,热氮比 15 0~ 2 5 0∶ 1,液量 (12 0± 12 ) ml/ kg,PN平均应用时间为 7.6天 ,以“全合一”方式经周围静脉大于 16 h均匀输入。对照组 7例病儿 ,平均胎龄 (39.4± 1.4)周 ,平均出生体重 (2 911± 2 0 4) g,平均禁食时间 (7.0±4.5 )天 ,平均热量摄入 (171.5± 37.6 ) k J/ kg。 结果 :PN组治愈 11例 ,死亡 1例 ,病死率为 8.3% ;存活儿体重增加 5例 ,不变 5例 ,下降 1例 ,平均每天体重增加 (11± 2 7) g。对照组治愈 3例 ,死亡 4例 ,病死率为 5 7.1% ;存活儿体重均下降 ,平均每天体重降低 (2 2± 2 1) g。两组病死率及体重变化经 Student s test及卡方检验统计存在显著差异 (P<0 .0 5 )。 结论 :围手术期积极而合理地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可改善食管闭锁术后病儿的营养不良 ,降低病死率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新入学大学生的体质指数和营养状况.方法统计上海某大学2001 ~ 2003年秋季本专科入学新生2 585例,测得身高、体重、脂肪含量等,按照BMI=体重(kg)/身高2(m2)计算获得BMI值.结果BMI值小于18.5 kg/m2的学生占26.1%,BMI值大于24 kg/m2者占15.6%,其中男生组BMI值小于18.5 kg/m2者人数百分比较女生组少,男生组BMI值大于24 kg/m2者人数百分比较女生组多.结论在新入学大学生中,体型异常者约占总人数的40%,对该人群进行一定的营养指导,并进行长期的随访监测,以期改善其体型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新生儿期短肠综合征患儿远期营养状况和智力发育状况。方法2005年11月-2006年3月间对我院198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15年间收治的9例出生后28d内诊断为短肠综合征,并且已脱离静脉营养至少2年的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人体测量、血液生化指标和智商测定。结果9例患儿中,1例3岁时车祸意外死亡,其余8例得到患儿本人及家长同意随访。8例患儿中,7例年龄、身高、体重正常,1例患儿肥胖,患儿体脂含量为11.1%~24.9%,血液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均正常,1例患儿前白蛋白(Pre-ALB)低于正常(0.14g/L),1例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高于正常(103.3f1),1例MCV低于正常(78.3f1)。7例患儿智力发育均处于正常水平,但3例患儿存在智商分离现象,1例患儿学校成绩处于班级下游。结论短肠综合征患儿脱离静脉营养后的远期营养状况基本正常,但仍然存在问题,全面随访应坚持到静脉营养停用后的整个生长发育时期。智力发育值得重视,应纳入随访内容。  相似文献   
9.
10.
冯一 《吉林中医药》2009,29(10):834-835
甘温除热,就是运用甘温性质的方药治疗发热,它隶属于热因热用之反治,补中益气汤是其代表方剂。其时,病人正气已虚,扶正是治疗的主要手段,祛邪则处于从属地位。人以胃气为本,“脾胃一虚,则肺气先绝”,脾胃之气无所伤,方能元气充足。甘温之剂通过对脾胃阳气的补养,对升降出入的调整,使人体元气充沛,增强抵抗力,即所谓“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温药有一定抗菌消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