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大气气态污染物SO2、NO2、O3-8 h和CO浓度与居民每日死亡人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石家庄市2013—2016年每日死亡人数、大气污染物浓度、气象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时间序列模型,分析气态污染物浓度对死亡的影响,并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大气SO2浓度每增加10μg/m3,人群非意外总死亡和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分别增加0.46%(0.02%,0.90%)和0.75%(0.07%,1.42%);NO2浓度每增加10μg/m3,人群非意外总死亡和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分别增加1.00%(0.26%,1.74%)和1.30%(0.16%,2.44%);O3-8 h和CO对死亡风险存在正向影响,但无统计学意义。分层分析表明,SO2对女性健康的影响要高于男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O2对女性健康的影响要高于男性,对65岁及以上人群的影响明显高于(0~64)岁人群,但两者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石家庄市大气气态污染物中SO2和NO2污染较为严重,其浓度的升高会增加居民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建议政府和民众在防护颗粒物污染的同时,也要关注气态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并加强对女性的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空气细颗粒物(PM2.5)对小鼠肺成纤维细胞(L929)的毒性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PM2.5暴露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将L929细胞分别用0、10、20、50、100μg/ml浓度的PM2.5染毒24小时后进行CCK-8法分析;分别使用微量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试剂盒检测细胞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分析经PM2.5染毒后L929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经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相比,PM2.5染毒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MDA含量升高、LDH活性增加,SOD和GSH-PX酶活性下降(P0.05),并且Caspase-3和CHOP蛋白的表达上调,Bax/Bcl-2蛋白比率升高,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 PM2.5可导致L929细胞活性下降,引起细胞氧化损伤,并且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石家庄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和季节分布特征,评估其对人群的潜在健康风险。 方法 以石家庄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2 km范围内两所小学的教学楼楼顶作为采样点,于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每月10~16日采集PM2.5样品共840份,并分别采用离子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s)、金属及类金属和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并依据《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WS/T777-2021)评估其对人群的健康风险。 结果 石家庄市2016~2020年PM2.5年均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超过标准限值(35 μg/m3),整体呈现出冬秋季高于夏春季的特点。WSIIs在PM2.5中含量最高,除硝酸根离子(NO3-)外其余WSIIs浓度基本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并表现出与PM2.5相似的季节分布特征;金属与类金属元素铝(Al)、铅(Pb)、锰(Mn)在PM2.5中含量较高,除Al和Mn外,其他元素在5年间基本呈下降趋势,但铬(Cr)浓度仍远高于标准限值,多数元素表现出冬季较高的季节分布特征;16种PAHs总年均浓度呈现出自2016年逐渐上升、2018年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多数单体表现出秋冬季浓度较高的季节分布特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砷(As)、Cr和PAHs在不同年份和季节中均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CR>1.0×10-6),同时,PAHs也存在较高的非致癌风险(HQ>1)。 结论 近年来石家庄市空气质量虽然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PM2.5中部分成分在目前接触水平下仍存在一定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应继续加强监测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石家庄市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对糖尿病患者住院风险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2021年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物浓度、气象因素及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开展时间分层病例交叉研究,分别利用单污染物模型、双污染物模型及分层分析探究PM2.5对糖尿病患者住院风险的影响。结果 共收集14 756例糖尿病患者住院资料。单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PM2.5对糖尿病患者住院风险的影响在lag 01时达到最大,其日均浓度每升高1个IQR(38.750μg/m3),糖尿病患者住院风险所对应的OR值为1.044 (95%CI:1.019~1.070,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PM2.5对男性糖尿病患者住院风险高于女性,PM2.5对年龄<60岁人群的糖尿病患者住院风险高于≥60岁人群,处于采暖期的糖尿病患者住院风险高于非采暖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 石家庄市PM2.5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与居民日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2016年石家庄市大气污染物PM10、PM2.5日均浓度、气象因素(气温、相对湿度)及每日死亡数据,基于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浓度对居民日死亡率的急性影响,并对性别和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石家庄市2013-2016年大气PM10、PM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07.40 μg/m3和113.86 μg/m3,超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的1.96倍和2.25倍。时间序列分析表明,PM10(lag1)浓度每升高10 μg/m3,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分别增加0.14%(95%CI:0.01%~0.27%)和0.16%(95%CI:0.00%~0.33%);PM2.5(lag1)浓度每升高10 μg/m3,居民非意外总死亡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风险分别增加0.19%(95%CI:0.01%~0.38%)和0.40%(95%CI:0.03%~0.79%)。调整气态污染物O3/SO2/NO2后,大气PM10、PM2.5的急性健康效应消失。分层分析表明男性受PM10污染影响较大,老年人对PM2.5污染可能更敏感。结论 石家庄大气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PM10和PM2.5浓度的增加均有可能增加居民的死亡风险。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空气污染的控制,以降低雾霾对当地居民、尤其是男性老人及有基础性疾病等高危人群的健康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石家庄市大气颗粒物(PM10、PM2.5 )对居民每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寿命损失年(YLL)的影响。方法收集石家庄市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的每日大气颗粒物、气象资料及循环系统死亡数据,计算每日YLL值,利用广义相加模型评估大气颗粒物对居民每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YLL的影响。结果 研究期间,石家庄市PM10、PM2.5 浓度每升高10μg/m3对每日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的效应最大值分别出现在lag02、lag0,分别为0.37%(95%CI:0.09%~0.64%)、0.61%(95%CI:0.18%~1.04%)。PM10、PM2.5 每升高10μg/m3,分别导致每日YLL增加1.07年(95%CI:0.06~2.09)、1.73年(95%CI:0.15~3.32)。双污染物模型中,PM10及PM2.5 均具有独立的健康效应。性别分层结果显示,PM10、PM2.5...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正定县居民气候变化健康素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气候变化健康素养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3年2月随机选取正定县4个村共823名居民开展气候变化健康素养问卷调查。运用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人群气候变化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023年正定县居民气候变化健康素养水平为24.8%,其中,健康生活方式素养水平最高(67.9%),其次是应对气候变化个体防护素养水平(52.4%),气候变化基本知识素养水平最低(6.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6.3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历过极端天气事件、关注气候变化、绿色出行、无环境污染行为、不容易冲动消费的居民气候变化健康素养水平较高,OR值分别为1.63(95%CI:1.01~2.47)、4.36(95%CI:2.01~9.46)、5.18(95%CI:2.31~11.62)、8.65(95%CI:3.43~21.85)、3.27(95%CI:1.85~5.78)。结论 正定县居民气候变化健康素养水平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常会云  赵川    张莹  陈凤格  关茗洋  赵冬 《现代预防医学》2020,(23):4264-4267
目的 利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支架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进行体外三维(three dimension, 3D)培养,研究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对NSCs增殖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salt-leaching方法制备GO支架;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SEM)分析NSCs培养在GO支架中的生长状态;分别在Nunc四孔板(聚苯乙烯)和GO支架3D培养条件下,利用CCK-8法分析不同浓度PM2.5(10~300μg/mL)对NSCs分别染毒24、48、72小时后对增殖的影响。结果 荧光显微镜分析结果显示,GO支架内的神经球Nestin抗体荧光染色呈阳性;SEM分析结果显示,NSCs在支架内以神经球形聚集性生长,且单个细胞之间通过突起相连接;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显示:随PM2.5浓度的增大NSCs增殖率降低;PM2.5浓度相同时,随着时间的延长GO支架培养组NSCs增殖率逐渐升高。结论 成功将GO支架应用于NSCs的体外3D培养;在体外3D生长条件下,阐明PM2.5对NSCs的增殖具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石家庄市正定县空气污染物对湿疹日门诊量的影响。  方法  收集正定县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湿疹门诊数据以及同期空气污染物数据(PM10、PM2.5、SO2和NO2)和气象因素数据(日均气温、日均相对湿度)。利用广义相加模型分别建立单污染物模型和双污染物模型,分析空气污染物与湿疹日门诊量之间的关系,并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  单污染物模型显示,空气污染物PM10、PM2.5、SO2和NO2浓度每增加10 μg/m3,湿疹日门诊量分别升高0.60%(95% CI:0.16%~1.05%)、0.71%(95% CI:0.04%~1.39%)、4.45%(95% CI:1.51%~7.47%)和2.75%(95% CI:0.24%~5.32%)。拟合双污染物模型后,PM10、PM2.5和NO2对湿疹日门诊量的效应消失,SO2对湿疹日门诊量的效应略微下降。分层分析结果显示,男性、15岁以下和65岁及以上人群可能对污染物更为敏感。  结论  正定县空气污染物PM10、PM2.5、SO2和NO2浓度升高导致湿疹日门诊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华北某市主城区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中金属的来源及其浓度的季节性差异,并评价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危害程度。  方法  采集2017年3月―2018年2月的大气PM2.5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大气PM2.5中金属元素进行测定,采用富集因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解析元素来源,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估元素污染状况。  结果  该市大气PM2.5中金属元素浓度具有季节性差异,表现出冬季高于春夏秋季的特征。富集因子法分析结果表明,四季中锑、硒、镉属于极强富集金属,主要受人为活动影响;铬、镍、铍属于无富集金属,来源自然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大气PM2.5中金属污染源主要有交通和工业生产复合污染源、燃烧活动源、燃烧和自然复合污染源。污染程度评价显示,四季中铬、镍、铍可认为无污染;砷、锑、硒、镉、铊、汞、铅的污染程度在中度及以上,但季节变化特征不一致。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砷、铬、镍、铊、汞、铅属于轻微危害,镉元素属于极强危害;综合危害程度属于很强危害。  结论  该市主城区大气PM2.5中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交通、工业生产、燃烧等人为活动;部分元素的污染程度以冬季最为严重,且具有潜在生态危害。因此,冬季应加强对PM2.5的治理及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