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比较自由呼吸脂肪抑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 AIP)和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AIP与30例胰腺癌病人。术前行3.0T MRI T1WI、T2WI、MRCP、DWI。DWI序列均基于SE-EPI序列,b值为0和600 s/mm2。DWI采取自由呼吸和脂肪抑制的弥散信号采集模式,获取AIP组和胰腺癌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果:两组病人性别、病变部位、上腹部隐痛和黄疸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呼吸的弥散信号采集模式图像均为高信号。DWI图像优良率为95.5%。AIP组ADC为(0.001 58±0.000 21) mm2/s,胰腺癌组为(0.00187±0.000 29)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6)。结论:自由呼吸脂肪抑制DWI有助于AIP与胰腺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滦南县胃癌高危人群胃镜检查依从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于2023年1月至6月期间随机选取滦南县16个社区(村),招募年龄≥40岁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胃癌高危人群评估。对评估结果为胃癌高危的居民进行胃镜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对筛查结果及筛查依从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对滦南县2 840名居民进行胃癌高危评估,有497例居民评估为胃癌高危,有284例胃癌高危者进行了胃镜检查,检查依从性为57.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OR=3.371)、饮酒史(OR=2.885)、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4 000元(OR=2.209)、胃肠疾病史(OR=3.007)、幽门螺杆菌感染(OR=3.319)、胃癌家族史(OR=2.036)、其他肿瘤家族史(OR=4.862)、胃镜检查史(OR=1.822)是胃癌高危人群胃镜检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滦南县胃癌高危人群胃镜检查依从性较低,影响该地区胃癌高危人群依从性的因素较多,相关部门需要引起重视,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胃癌高危者早诊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的定量值——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混合型肝癌是否存在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术前行磁共振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混合型肝癌(≤5 cm)的患者67例,根据是否存在MVI分为MVI阳性组(n=26)和MVI阴性组(n=41),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MVI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VI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瘤周强化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ADC值是混合型肝癌微血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HR=5.421,P=0.025)。ADC值预测混合型肝癌微血管侵犯的AUC为0.685(95% CI 0.539~0.756)。当ADC截断值为1.378×10-3 mm2/s时,约登指数为0.4。结论: ADC值是混合型肝癌(≤5 cm) MVI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MVI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128-CT全肝灌注成像的最优化扫描技术方案。方法  在90例行全肝CT灌注(CT porfusion,CTP)扫描的患者中,采用双因素方差的方法比较不同管电压(100 kVp vs. 120 kVp)下的图像伪影和组织噪声;采用配对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对比剂浓度(300 mgI/mL vs. 370 mgI/mL)下肝动脉、门脉及脾脏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达峰高度;采用配对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对比剂注射速度(5 mL/s vs. 8 mL/s)下肝动脉、门脉及脾脏的TDC达峰时间。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对90例患者中的50例进行运动校正及滤过技术前后的图像伪影分析,并进行同一观察者采集数据的可重复性检验。结果  不同管电压下图像伪影和组织噪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不同叶段(左外叶、膈顶与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尾叶)伪影和噪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比剂浓度为300 mgI/mL和370 mgI/mL时,肝动脉达峰高度分别为(391.33±33.57) Hu和(288.67±32.26)Hu,门脉达峰高度分别为(124.13±17.66)Hu和(78.67±21.91)Hu,脾脏达峰高度分别为(111.33±17.16) Hu和(59.2±17.78)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对比剂注射速度为5 mL/s与8 mL/时,肝动脉达峰时间分别为(13.33±1.84) s和 (9.07±1.16) s,门脉达峰时间分别为(30.95±5.87) s和(19.2±2.46) s,脾脏达峰时间分别为(22.47±4.67) s和(14.87±2.13)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 1)。运动校正滤过技术前后伪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一观察者前后两次测量的全肝灌注参数中,BF、BV、PVP、HPI及P值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0.90,而ALP值的相关性相对较差,相对系数为 0.7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CT能够进行全肝灌注成像检查。采用100 kVp管电压、8 mL/s对比剂注射速率、370 mgI/mL对比剂浓度和运动校正及滤过技术是更优化的CT全肝灌注扫描方案。同一观察者之间的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