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基于聚合酶链反应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技术,对引起常见医院感染的光滑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并探讨改善其灵敏度和分辨率的优化条件。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对临床分离的19株光滑假丝酵母菌以及1株标准株ATCC90030的rDNA的ITSⅠ区(引物ITS1/ITS2)和ITSⅡ区(引物ITS3/ITS4)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对PCR-SSCP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ITSⅠ区较ITSⅡ区保守性低,变异性较强,较为适合SSCP分型。针对ITSⅠ区,SSCP电泳在无甘油时,4℃和15℃均将菌株分为6型,但各型所含菌株不同;存在5%甘油时,SSCP电泳分辨率明显增高。结论在15℃及5%甘油存在的条件下,针对ITSI区的PCR-SSCP分型是一种快速、简便的适合于致医院感染光滑假丝酵母菌分型的新流行病学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效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实体肿瘤、器官移植、骨髓移植、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患者等高危人群的增多,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生呈现上升趋势。如何快速而准确地对致病真菌进行分类鉴定并寻找主要流行株,对于真菌感染的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某大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患者定植及感染的实时监测中暴发案例,推断MRSA传播途径并及时调整干预。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设计,对住院患者进行MRSA定植及感染的定期筛查,同期收集医护人员鼻前庭及手部标本并观察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IRS-PCR基因分型法对分离的MRSA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在07年10月至11月间,MRSA的定植或感染率为5%,其中入院后MRSA的定植或感染为4%;呈现暴发。同期医护人员手卫生总执行率为15.9%。对该期间住院患者临床标本、鼻前庭标本及医护人员手标本分离的共10株MRSA菌株进行IRS—PCR同源性分析,结果为同一亚型。并且,及时提出严格监督手卫生、护理MRSA阳性病人的医护分组、调整隔离病房等干预措施,制止了此次MRSA的进一步扩散。结论我们推断医护人员的手部是MRSA的暴发流行传播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并且开展MRSA的现场实时监测,对及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具有极大的借荐作用。  相似文献   
4.
医疗环境对MRSA定植与感染传播过程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某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及感染实时监测中医疗环境的作用,并提出防控措施.方法 对某综合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MRSA定植与感染的实时监测筛查,同期采集医护人员、环境标本(床头桌表面、门把手、医师工作站鼠标等);稀有限制性位点PCR(IRS-PCR)基因分型法对标本中分离的MRSA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在2007年7-12月,住院患者MRSA定植率为5.3%,感染率为3.8%,医护人员MRSA鼻前庭检出率为4.5%,手部检出率为6.6%,环境采样点总检出率为6.9%,其中床头桌检出率为8.8%,医师工作站的鼠标检出率为5.2%,门把手检出率为7.8%;对同一时期在患者鼻前庭、医护人员鼻前庭和手、环境中分离的15株MRSA进行IRS-PCR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14株同为A型,分为4个亚型,1株为B型,具有高度同源性;对同一病区不同病房,不同时间的7株环境MRSA同源性分析发现同为A型的2个亚型,也显示出高度同源性.结论 医疗环境在住院患者MRSA定植与感染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制定综合性防控策略,边监测边干预,可以及时有效地控制MRSA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吞噬过程是最重要的天然免疫防护机制之一。从吞噬体产生到成为具有杀死并降解被吞噬物的吞噬溶酶体的过程称为吞噬体的成熟。该成熟过程涉及蛋白质组的一系列动态变化,因此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吞噬体成熟研究的重要工具。目前,人们多以乳胶颗粒为吞噬物,研究吞噬体成熟过程中不同阶段吞噬体蛋白质组成的变化,对吞噬体成熟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深入优化包含菌的吞噬体提取方法,研究病原体诱发的吞噬体成熟过程,将有望揭示吞噬体成熟过程中病原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细节,阐明某些病原体颠覆吞噬体成熟过程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李斯特菌侵染下Vero细胞内磷脂酶D(PLD)活性的变化,为研究PLD在李斯特菌内化侵入Vero细胞过程中的具体激活机制及功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将李斯特菌以不同侵染比(MOI,细菌数:细胞数)及不同侵染时间刺激Vero细胞,应用侵染实验和PLD活性测定方法观察李斯特菌侵染量及Vero细胞内PLD活性的变化。结果当MOI为100:1时李斯特菌侵染量为(99.0±2.6)个,当MOI增加到200:1、400:1时,李斯特菌侵染量分别增加到(150.0±2.6)个和(220.0±1.0)个,并且当MOI值为200:1和400:1时与Vero细胞内基础活性相比,PLD活性均升高近2倍(P0.05)。当侵染时间为30min时,李斯特菌的侵染量为(102.0±3.0)个,当侵染时间增加到60min和90min时,李斯特菌侵染量分别增加到(185.0±1.7)个和(346.0±4.6)个。李斯特菌侵染15min后,与Vero细胞内PLD基础活性相比升高了大约160%(P0.05);随着剌激时间的延长,PLD的活性随之升高。结论建立了李斯特菌内化侵入Vero细胞的模型,证实李斯特菌内化侵入Vero细胞对其吞噬的过程中确实伴有PLD的激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及感染的状况,分析MRSA定植与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某大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在入院48h内及以后每周一、三、五采集鼻前庭标本,同时收集该期间住院患者送检临床标本中分离的MRSA菌株。以低频限制性位点聚合酶链反应(IRS—PCR)基因分型法对患者鼻前庭标本和临床标本分离的MRSA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调查265例患者,MRSA定植者14例(5.28%),其中7例为入院前定植,7例为入院后定植;MRSA感染者10例(3.77%),其中8例的鼻前庭标本和临床标本均分离出MRSA,另2例仅临床标本分离出MRSA。IRS—PCR基因分型显示MRSA感染患者临床标本和鼻前庭标本分离出的MRSA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住院患者定植MRSA是发生MRSA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