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氟对大鼠骨组织中Twist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Twist在氟中毒引起氟骨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组内雌雄各半;对照组自由饮用自来水,低氟组、高氟组分别饮用含氟水5 mg/L、50 mg/L;实验6个月后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大鼠尿氟、骨氟含量;HE切片观察大鼠股骨下段骨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骨皮质厚度、骨小梁宽度等骨形态学变化;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慢性氟中毒大鼠Twist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氟中毒组大鼠尿氟及骨氟含量明显升高,股骨远端骨皮质增厚、骨小梁数目增多、骨髓腔间隙变小等骨质硬化表现,形态学计量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染氟剂量增加,以上病理改变逐渐加重;与对照组比较,染氟组Twist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可导致大鼠骨组织中Twist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wist可能参与氟中毒引起的骨骼损伤。  相似文献   
2.
3.
氟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是一种已知可影响骨形成的非激素因子,适量氟对人体具有重要生理功能,但长期摄入过量氟可引起以氟斑牙和氟骨症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成骨细胞活跃和骨转换加速是氟骨症特征性病变[1-2].通过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是控制细胞功能的重要机制之一,随着基因技术不断发展,在骨骼发育过程中关键转录因子也逐渐被发现,其中有些发挥着决定性作用.本文通过对D1x5与骨代谢及氟骨症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氟骨症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氟中毒对大鼠骨组织中转录因子Dlx5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Dlx5在氟骨症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本研究用36只SD大鼠按性别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饮自来水,含氟〈0.5rag/L)、低氟组(饮含氟5.0mg/L的自来水)、高氟组(饮含氟50mg/L的自来水),6个月后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大鼠尿氟及骨氟含量,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骨组织进行Dlx5蛋白及mRNA水平的定量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染氟大鼠骨组织骨小梁增宽、骨皮质增厚等骨硬化表现;染氟大鼠骨组织Dlx5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低-蛋白-28.381,F高-蛋白-343.515,F1低-mRNA-27.767,F高-mKNA-353.987,P均〈o.05)。结论过量的氟可上调Dlx5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出现骨质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在慢性氟中毒大鼠氟骨症破骨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将36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对照组(饮水含氟<0.5 mg/L)、低氟组(5.0 mg/L)、高氟组(50.0 mg/L),实验8个月后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取大鼠股骨下端,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法进行破骨细胞分化鉴定;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检测各组大鼠股骨组织中NFATc1蛋白及其mRNA表达.结果 NFATc1在破骨细胞中表达阳性,与对照组[(135.90±1.03),(110.45±1.55)]比较,低氟组大鼠破骨细胞中NFATc1蛋白及mRNA[(156.S1±1.26),(132.50±1.58)]表达均升高(P<0.05),高氟组大鼠破骨细胞中NFATc1蛋白及mRNA[(135.46±1.19),(110.26±1.37)]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ATc1可能是氟中毒氟骨症破骨细胞分化调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7.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上皮恶性肿瘤,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70%~80%,女性较为常见,通常呈惰性,预后良好[1].随着近几年对PTC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多种少见变异亚型陆续被报道,其中War-thin瘤样甲状腺乳头状癌(Warthin-like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WLPTC)作为少见变异亚型之一,在最新版(2017 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内分泌器官肿瘤分类中被单独列出,以前被列入PTC嗜酸细胞亚型.该肿瘤因组织学形态与涎腺Warthin瘤相似而得名,临床上罕见.截至目前,中文文献报道共7例,且均为个案报道[2-7].本文对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WLPTC患者进行报道,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和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以提高临床对此类少见PTC的认识水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对肿瘤临床治疗进行肿瘤分型、预后判定及指导的重要作用。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的109例肿瘤分为胃肠肿瘤组和转移肿瘤组2组,将其 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作总结。结果凭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能明确诊断出光学显微镜下形态学难以分型的肿瘤,包括一些疑难罕见肿瘤如胃肝样腺癌、神经内分泌癌(NEC 3级)、炎性纤维样息肉和输尿管转移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等。结论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能对肿瘤准确的分型、预后判定和临床治疗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