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自体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术后X线表现。方法:4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及自体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术的患者,术后使用GE Senographe DS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进行检查。结果:46例中于重建术后第一年内进行X线检查者12例,主要表现为背阔肌影约占乳房一半者9例,小于一半者2例,大于一半者仅1例;重建术后第二年内进行X线检查者21例,表现为背阔肌影约占乳房一半者有2例,小于一半者18例,大于一半者1例;重建术后第三年内进行X线检查者13例,均表现为背阔肌影明显小于乳房的一半。乳房重建术后其它表现:出现钙化影3例,小结节影2例。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及自体背阔肌皮瓣乳房重建术后,随着时间延长而表现为背阔肌逐渐萎缩、局部脂肪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SCT对健康成人肾上腺体积的测量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1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螺旋CT行增强扫描测量肾上腺体积的大小,着重观察健康成人双侧肾上腺的检出率及其与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血压等参数的关系。结果健康成人双侧肾上腺检出率为100%,左侧平均体积为(2803.18±869.74)mm3,明显大于右侧的(2010.82±726.33)m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肾上腺总体积、左侧平均体积、右侧平均体积分别为(5436.91±1576.07)mm3、(3021.48±930.45)mm3、(2448.07±764.95)mm3,均明显大于女性的,(4260.83±1510.34)mm3、(2589.85±880.61)mm3、(1634.90±796.38)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肾上腺体积56岁后缩小;肾上腺体积与体重呈正相关,与身高、血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SCT可简便、准确测量肾上腺体积,是测量肾上腺的有效方法,为肾上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龚柳燕 《肿瘤学杂志》2006,12(4):317-318
[目的]应用钼钯乳腺摄影及乳导管造影,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X线表现。[结果]63例溢液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中,34例显示圆形或类圆形充盈缺损,16例呈不规则充盈缺损,7例呈杯口状充盈缺损伴导管截断,6例呈条状充盈缺损。5例无溢液性导管内乳头状瘤均显示结节影。[结论]乳导管造影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定位、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X线立体定位活检在乳腺微小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应用乳腺摄片结合立体定位穿刺活检对不可触及的乳腺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对 3 0例乳腺摄片发现微小病变的病人进行立体定位穿刺活检。结果  3 0例病人中发现早期乳腺癌 9例 ,其中原位癌 3例 ,临床I期 6例 ,另外 ,乳腺纤维瘤 6例 ,不典型增生 9例 ,纤维腺病 4例 ,囊肿 2例 ,而乳腺癌、纤维瘤、不典型增生及囊肿均有明确的手术指征。结论 对不可触及的乳腺微小病变应积极活检 ,X线立体定位活检术是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率首选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镂孔式与窗口式压迫板在乳腺X线立体定位中的准确程度,从而提高定位的准确性。方法:对50例患者均做两种方式的乳腺立体定位,摄片对比并测量两种方式的定位针尖中轴距病灶中心的距离。结果:镂孔式压迫板针尖中轴于病灶中心的距离为1.3770±0.6947 mm,窗口式的距离为2.1780±0.9519 mm,两种方式在乳腺X线立体定位中准确程度有明显差异(t=4.893,P<0.01)。结论:镂孔式压迫板优于窗口式,可作为提高乳腺X线立体定位准确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凤梅  龚柳燕  汤发 《医学综述》2012,(20):3459-3461
X线立体定位是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率的有效方法。X线立体定位是临床常用的方法,定位导丝辅助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活检术是一种简单、准确、安全及实用的方法,能够使得一些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病患者得到及时诊治,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切除率及病理诊断率。现就X线立体定位在乳腺触诊阴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龚柳燕 《放射学实践》2006,21(9):956-958
目的:探讨乳腺摄片结合立体定位穿刺活检对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摄片发现微小病变并进行立体定位穿刺活检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80例中乳腺癌30例(37.5%),原位癌8例、临床Ⅰ期22例,不典型增生10例;良性病变40例,包括纤维腺病10例,纤维瘤8例,乳腺增生病伴显微囊肿8例,乳腺增生病伴部分纤维腺瘤变1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错构瘤1例。结论:对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病变应积极活检,X线立体定位活检术是提高早期乳腺癌检出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乳腺钼靶摄影结合X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经定位穿刺活检、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53例,对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早期乳腺癌X线影像中,结节肿块影23例,单纯性簇样钙化17例,结节伴钙化8例,非对称性局限性密度增高影伴结构紊乱12例,星芒征15例,血管影增多增粗18例,导管破坏、中断3例。结论乳腺钼靶摄影结合X线立体定位穿刺是目前诊断早期乳腺癌的首选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X线引导定位切除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X线引导定位切除42例患者的52个临床触诊不清的乳腺病灶,并对其良恶性、病理分型、病灶大小进行分析。[结果]42例经乳腺X线定位后被完全切除,其中良性36例(85.7%),恶性6例(14.3%)。6例乳腺癌病理构成:浸润性导管癌3例,黏液腺癌1例,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2例。[结论]X线引导下术前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为乳腺微小病灶的早期定性诊断提供了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0.
局部点压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柳燕 《放射学实践》2007,22(12):1266-1268
目的:探讨局部点压摄影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常规乳腺钼钯摄影中发现的可疑病变区行局部区域的无放大点压摄影检查,将所获得的图像与原图像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局部点压的图像,乳腺组织结构及病灶的清晰度增加,特别是病灶边缘显示更好.60例病例中,13例病灶较深或紧贴胸壁,病灶显示不佳或不完整,通过点压后显示满意.21例乳腺中的致密影、19例局限性密度增高影及1例斑片状影通过局部点压后诊断更加明确.6例腋下病灶通过点压显示清楚.结论:局部点压摄影技术可以提高乳腺组织结构及病灶的清晰度,为乳腺内可疑病变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