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T2DM患者按糖尿病家族史分成有DM家族史组和无家族史组。比较2组的体质指数(BMI),血糖,血压,血脂,空腹C肽,餐后2hC肽,发病年龄,大、微血管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无家族史组患者相比,有糖尿病家族史组发病年龄提前,但在BMI、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空腹C肽、餐后2hC肽和血脂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病程2组大、微血管病变危险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有家族史组中,母亲糖尿病史所占比例较父亲糖尿病史高,但两者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显示家族史、年龄、高BMI、高甘油三酯和舒张期血压是T2DM发病年龄提前的危险因素。结论①在T2DM遗传中存在母系优势,家族史与子女发病年龄提前相关。②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高BMI、高甘油三酯都与T2DM的提早发生相关。③在相同病程下,2组发生T2DM并发症的危险性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以氧化应激学说备受关注.本文就氧化应激在糖尿病神经病变(DN)发病机制中作用以及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药物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数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82例糖尿病足患者(DF组)和57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2-DM组)及46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DF组MPV比对照组和2-DM组增大(P<0.01),PLT比对照组减少(P<0.01),也比2-DM组减少(P<0.05);2-DM组PLT较对照组减少(P<0.05),MPV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间PCT、PDW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功能活化积极参与了糖尿病足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氧化应激学说备受关注。本文就氧化应激在糖尿病神经病变(DN)发病机制中作用以及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的药物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IL-18和IL-1β、IL-6、TNF-α表达的变化及关系。方法:实验分组:(1)正常糖组(NG组)(葡萄糖浓度5.5mmol/L);(2)高糖组(HG组)(葡萄糖浓度25mmol/L);(3)IL-18正常糖组(IL-18/NG组):IL-18浓度分别为1ng/dl(IL-18/NG-1组),10ng/dl(IL-18/NG-2组),50ng/dl(IL-18/NG-3组),100ng/dl(IL-18/NG-4组)+葡萄糖浓度5.5mmol/L;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IL-18和IL-1β、IL-6、TNF-αmRNA的表达。结果:与NG组比较,HG组IL-18和IL-1β、IL-6、TNF-α表达增加,NG组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随IL-18浓度增高而增加。结论:高糖可导致炎症因子IL-18、IL-1β、IL-6、TNF-α表达升高;IL-1β、IL-6、TNF-α表达升高可能依赖于IL-18,且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陈雄  虞伟慧  龚小花  周琦  陈咨苗  叶婷婷 《中草药》2017,48(22):4719-4725
目的研究厚朴酚改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糖尿病心肌病(DCM)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ig给予厚朴酚10、20 mg/kg,连续给药12周。采用酶联免疫反应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性损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检测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m 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肌组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磷酸化水平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中NF-κB抑制蛋白(IκB)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脏血清学功能性指标CK、CK-MB和LDH水平增高(P0.05),心脏出现病理性损伤,伴随IL-6和TNF-αm 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ERK、JNK和p38磷酸化水平增加(P0.05)以及IκB降解增多(P0.01)。厚朴酚组小鼠CK、CK-MB和LDH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厚朴酚能够改善高血糖诱导的小鼠心脏血清学指标异常及组织病理学损伤,降低小鼠心肌组织中IL-6和TNF-α表达水平(P0.05),缓解糖尿病引起的心肌组织炎症反应,抑制心肌组织中MAPK信号通路信号分子(ERK、JNK和p38)的磷酸化以及减少NF-κB信号通路中IκB降解,且厚朴酚20 mg/kg组较10 mg/kg组作用显著。结论厚朴酚通过影响MAPK/NF-κB信号通路降低1型糖尿病小鼠心肌炎症反应并改善其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LLPAD)的关系.方法 选取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根据下肢血管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LLPAD组(94例)和无下肢血管病变 (Non-LLPAD)组(116例),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常规生化指标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LLPAD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降低,与Non-LLP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64,P=0.001)、吸烟(OR=3.639,P=0.001)、舒张压(OR=1.046,P=0.010)、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1.188,P=0.04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R=1.520,P=0.028)、25(OH)D3(OR=0.096,P=0.001)是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低维生素D水平、高龄、吸烟、高HbA1c、高舒张压、高LDL-C与2型糖尿病患者LLPAD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_3(VD)水平及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对21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将其分为无DR(NDR)组、非增殖型DR(NPOR)组及增殖型DR(PDR)组,并取同期35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对每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常规生化指标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对象血清VD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76.6%处于VD缺乏状态。随着2型糖尿病DR加重,血清VD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较长的糖尿病病程(OR:2.379,P=0008)、高HbA1c(OR:5423,P=0.015)、高LDL-C(OR:2.922,P=O.039)、低血清VD水平(OR:0.776,P=O.003)是糖尿病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存在更为严重VD缺乏。低VD水平、较长的糖尿病病程、高HbA1c与2型糖尿病患者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国产米格列奈和进口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方法,244例患者经国产米格列奈或进口那格列奈16周治疗,比较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h血糖(2hPBG)、空腹血糖(FBG)降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bAlc、2hPBG和FB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lc达标率、静脉2hPBG、FBG控制情况两组类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米格列奈片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