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医学蠕虫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医学蠕虫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其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结构,而且有助于揭示它们如何适应寄生环境,从而有助于对寄生虫病流行规律的认识,加深对寄生虫病精准防控的理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DNA条形码、简单序列重复、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等分子标记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寄生虫个体间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揭示寄生虫种群的遗传变异、物种的起源进化等。本文对目前常用的三类分子标记在医学蠕虫遗传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俄罗斯及东欧国家出现了社会经济制度的转变与社会动荡。国营大型集体化养猪场被解散后,出现了大量达不到卫生标准的小型私人养猪场,结果引起旋毛虫病的死灰复燃,导致家猪旋毛虫的感染率明显升高。社会动荡导致标准化大型屠宰厂和肉类加工厂的数量明显减少,随之出现了大量的小型私人屠宰场或肉类加工厂,同时,有经验的兽医检疫人员的大量流失,导致了未经检疫的猪肉上市销售,结果引起了人体旋毛虫病的多次暴发流行。旋毛虫病在俄罗斯及一些东欧国家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也是当地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感染有旋毛虫的马肉出口到西欧,对西欧的公共卫生也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3.
迭宫属绦虫是一类被长期忽视的医学绦虫类群,其中绦期幼虫裂头蚴可侵入人体多种组织和器官引起裂头蚴病,造成较大危害。迭宫绦虫的分类系统一直较混乱,给相关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带来困难。本文对迭宫绦虫的系统地位变迁及其分类学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相关问题提供答案,同时为相关物种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贸易的全球化、我国经济与旅游业的发展、科技文化的交流及援助非洲项目的不断开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和劳务人员及公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非洲国家工作或旅游。目前寄生虫病(如疟疾、非洲血吸虫病、罗阿丝虫病与盘尾丝虫病、利什曼病、非洲锥虫病等)在上述国家仍严重流行,我国境外输入性寄生虫病呈增多的趋势。然而,我国的临床医生对境外输入性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多不熟悉,输入性寄生虫病常被漏诊与误诊;且国内的医学寄生虫学教材与教学内容中,对于国内没有而在国外严重流行的寄生虫病则较少涉及,因此,建议增加输入性寄生虫病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来华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现状,并从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式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了在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的途径,以期为新形势下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旋毛虫氨基肽酶(TsAP)基因重组质粒,表达重组TsAP蛋白,评价该蛋白的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通过RT-PCR扩增TsAP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TsAP,测序及酶切鉴定后转化E.coliBL21,用异丙基-G-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GSTSefinoseResin(BBI)亲和层析纯化后应用SDS-PAGE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应用旋毛虫重组rTsAP蛋白EusA(rTsAP-ELISA)对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进行检测,观察旋毛虫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并与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ES-EIJIs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6p-1-TsAP能表达TsAP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rTsAP的分子质量单位约为80ku,以IPTG诱导4h后表达量最大。rTsAP-ELISA及ES-ELIS对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的抗体检出率均为100%(40/40),与曼氏裂头蚴、弓形虫感染小鼠及正常小鼠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93.75%(15/16)和50.00%(8/16)(P〈0.05)。rTsAP-ELISA与ES-ELISA对旋毛虫感染2周的小鼠血清抗体检出率分别为50.00%(11/22)和81.82(1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感染后6周抗体检出率均达100%。结论重组TsAP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但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有较高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克隆表达旋毛虫钙网蛋白(TsCRT),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 通过RT-PCR扩增TsCRT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MD19T-TsCRT,测序正确后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QE80L,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QE80L-TsCRT,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通过Western blot、qPCR和免疫荧光试验(IFT)鉴定rTsCRT的反应原性及其在不同虫期的表达与组织定位,通过动物免疫试验观察rTsCRT的免疫原性。结果 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QE80L-TsCRT,转化DE3后经IPTG诱导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47×103的rTsCRT蛋白。用纯化的rTsCRT免疫小鼠3次,血清抗体效价达1∶105。Western blot显示,rTsCRT可被抗rTsCRT血清和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识别。qPCR检测显示,TsCRT在旋毛虫肌幼虫、肠道感染性幼虫、成虫和新生幼虫期均有转录和表达。IFT试验显示,TsCRT主要定位在旋毛虫的表皮和胚胎中。结论 TsCRT在旋毛虫不同虫期均有表达,重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鉴定能被旋毛虫感染血清识别的新生幼虫蛋白,为抗新生幼虫疫苗筛选候选抗原。方法 从感染旋毛虫的BALB/c小鼠肠道收集成虫,培养后收集新生幼虫,制备新生幼虫可溶性性抗原,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筛选出能被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识别的新生幼虫可溶性抗原蛋白带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鉴定,并与Uniprot数据库中的旋毛虫数据进行比对,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网站分析所鉴定的旋毛虫蛋白的理化性质,使用WEGO在线软件对匹配的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分类。收集旋毛虫肌幼虫、肠道感染性幼虫(感染后6 h)、成虫(感染后2 d)和新生幼虫等不同发育期的虫体,提取虫体总RNA,反转录为cDNA。qPCR扩增旋毛虫C型凝集素(CTL)、钙网蛋白(CRT)、锌指蛋白(ZFP)和丙酮酸激酶(PK)基因,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基因为内参,以肌幼虫的相对转录水平为对照,比较4个旋毛虫基因在不同发育期的相对转录水平。不同发育期相对转录水平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新生幼虫可溶性抗原的11条蛋白条带中有4条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