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低分子右旋糖酐为平均分子量40000左右的右旋糖酐,属血管扩容剂,可增加血容量,使血液稀释,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达到防止和消除红细胞及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因此,可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但在脑梗塞急性期,尤其是大范围梗塞时,往往病灶周围脑水肿明显,患者的临床症状也较重,常有头痛,  相似文献   
2.
脑心综合征   总被引:207,自引:0,他引:207  
脑心综合征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100050)龙洁1954年Burch首先报告了一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心电图的异常。以后急性脑血管意外引起心肌梗塞(心梗)、心律紊乱及心电图变化的报告相继发表。尤其是CT及心脏Holter的问世及临床应用,使此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洁 《中国医刊》2000,35(4):2-4
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有效地改善脑部供血 ,及时而有效地抢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 ,最大限度地缩小梗死灶 ,从而达到最大限度保留神经功能的目的。此外 ,脑梗死一旦发生 ,经积极治疗虽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甚至痊愈 ,但患者存在着随时再发生脑卒中的危险 ,对于这些患者必须给予有利的干预 ,防止其再次发生脑梗死是药物治疗的又一重要目的。现将急性脑梗死的药物治疗简要地分类介绍如下。1 血管扩张剂此类药物有扩张脑部动脉 ,增加脑血流的作用。常用药物有烟酸、罂粟硷、长春硷、地巴唑 ,环扁桃脂等。 70年代后期有人根据…  相似文献   
4.
<正>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急症,其中小脑出血临床表现较为复杂,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本文报告曾被误诊的5例小脑出血。现就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 5例均为1996年5月至1998年9月期间住院病人,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9~65岁,误诊时间1~8天。分别误诊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急性胃炎、美尼尔病、高血压脑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例均做过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证实为小脑出血。除1例死亡外,4例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电图T波动态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AMI患者,根据心电图T波检查分为直立组和倒置组,各64例。对比两组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并观察不同T波直立时间患者LVEF水平,探讨直立组T波直立恢复时间与LVEF水平的关联性。结果直立组LVESV和LVEDV水平均低于倒置组,LVEF水平高于倒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直立组不同T波直立恢复时间的LVE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波直立恢复时间0~12周LVEF水平高于T波直立恢复时间>12~24、>24~36、>36~4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Spearman分析,T波直立恢复时间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T波直立恢复时间与LVEF水平呈负相关,动态监测心电图T波动态变化有助于评估AMI发生后心功能水平与心肌缺血、缺氧程度,可为临床判断病情程度,选择治疗方案,评估预后效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许桂坤  黄艳玲  龙洁 《西部医学》2022,34(4):615-619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感染常累及颌面部多个潜在间隙,若感染不能有效控制,其会快速弥散到邻近组织器官引起严重并发症,如气道阻塞、纵隔炎及坏死性筋膜炎等,甚至出现患者休克或者死亡。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重,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系统性疾病的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病率也不断升高。由于其发病急、进展迅速且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何正确诊治该类疾病是口腔颌面外科医师需要应对的临床挑战。本文对影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生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回顾分析,同时对致病病原菌的分布、细菌的耐药情况以及当前对该类急症的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我国每年新增帕金森病患者近10万人,但半数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不到医院就诊,生活质量低下,相当一部分患者治疗上陷入误区。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本期“名医谈病”,专谈帕金森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构建体外组织培养模式,观察牙髓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诱导分化的潜力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促进作用。方法获取人第三磨牙牙髓组织,剪碎后与牙本质陶瓷粉(CDP)及2μg/mL TGF-β1混合,将混合物以骨基质明胶(BMG)为载体构建牙髓组织培养模型,在培养3、7、14和21d后,通过HE和组织特异性染色鉴定有无骨-牙本质基质成分形成,免疫组化检测细胞有无牙本质特异性蛋白——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结果牙髓组织经TGF-β1诱导培养后可进一步矿化,甲苯胺蓝和Mallory染色表明在牙髓组织的中心出现骨-牙本质样基质的沉积,免疫组化检测牙髓细胞开始出现DSP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体外牙髓组织培养模型,该模型能维持牙髓细胞的生长和存活,可用于体外对牙髓细胞的诱导分化观察;该模型模式下TGF-β1可明显促进牙髓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诱导潜能。  相似文献   
9.
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牵张成骨的骨形成过程及机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选取8只3月龄健康幼年山羊,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的实验动物模型,成模后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2只,第1组动物在牵张完成后1周处死,第2组在牵张完成后2周处死,第3组在牵张完成后4周处死,第4组在牵张完成后6同处死。对新生骨的组织学、影像学及骨密度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所有动物的右下颌骨均延长了大约10mm,组织学证实牵张区确有新骨形成。随着固定期时间的延长,X线检查和骨密度测试结果显示新骨组织中骨密度逐渐增高。牵张器相接触一侧的新生骨的骨质成骨较差。结论山羊是一种较理想的对牵张成骨进行模拟性研究的实验动物,采用与牵张方向一致的牵张器施力方向可以避免侧向力的产生,从而提高术后成骨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构建体外组织培养模式,观察牙髓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诱导分化的潜力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促进作用。方法获取人第三磨牙牙髓组织,剪碎后与牙本质陶瓷粉(CDP)及2μg/mL TGF-β1混合,将混合物以骨基质明胶(BMG)为载体构建牙髓组织培养模型,在培养3、7、14和21 d后,通过HE和组织特异性染色鉴定有无骨-牙本质基质成分形成,免疫组化检测细胞有无牙本质特异性蛋白——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结果牙髓组织经TGF-β1诱导培养后可进一步矿化,甲苯胺蓝和Mallory染色表明在牙髓组织的中心出现骨-牙本质样基质的沉积,免疫组化检测牙髓细胞开始出现DSP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体外牙髓组织培养模型,该模型能维持牙髓细胞的生长和存活,可用于体外对牙髓细胞的诱导分化观察;该模型模式下TGF-β1可明显促进牙髓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诱导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