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27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玻璃体积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7G玻璃体切除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玻璃体积血患者33例(33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个月。对比术前、术后1周和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眼压变化,记录玻璃体切除时间、切口缝合和渗漏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玻璃体切除平均时间为(16.30±4.10)min。术后1周和1个月术眼的BCVA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的BCVA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眼术前、术后1周和1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6.39±3.46)mmHg(1 mmHg=0.133 kPa)、(15.37±2.32)mmHg和(16.69±2.4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眼术毕均无需缝合巩膜穿刺口。术中发生视网膜医源性裂孔1眼。随访期间发生高眼压2眼,低眼压1眼,经合理处理后眼压均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在术中和术后随访均未见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采用27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的玻璃体积血是安全有效的,少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超声诊断移植肾自发性破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40岁。因慢性肾炎尿毒症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 ,术后第 7d尿量减少 ,肌苷增高。超声检查示移植肾形态饱满 ,大小约 10 .9cm× 5 .9cm× 5 .9cm ,皮质回声增强 ,锥体肿胀 ,大小为 1.8cm× 1.8cm ,移植肾内血流信号尚丰富 ,阻力指数增高 ,舒张期血流消失 ,主肾动脉Vmax64cm/s ,段动脉Vmax3 4cm/s ,弓形动脉Vmax12cm/s。超声提示 :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抗排异治疗 ,术后 11d患者右下腹移植肾区肿胀、疼痛 ,皮下淤血 ,血压下降 ,引流口可见鲜红色血液流出 ,临床考虑 :移植肾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3.
陈光胜  王冬梅  杜毅  黄红波 《海南医学》2013,24(21):3161-3163
目的 探讨前房维持器下爆破与连续两种模式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63例(63眼)Ⅳ级硬核白内障患者连续随机分为两组:前房维持器下爆破模式组32例(32眼)、前房维持器下连续模式组31例(31眼).比较两组术中并发症、术后非矫正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DVA)、角膜切口水肿情况、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累积能量复合参数(Accumulated energy complex parameter,AECP)等.随访1个月.结果 前房维持器下爆破模式组与前房维持器下连续模式对照组比较:术后1个月UCDVA(已转换为logMAR分值)分别为(0.23±0.16)分及(0.31±0.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后囊破裂者仅连续模式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6.25%及54.84%、术后1d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6.25%及45.16%、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分别为(0.1 1±0.11)%及(0.17±0.12)%,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幅度分别为(4.98±4.21)%及(8.25±7.63)%,术中AECP分别为(416.21±605.87)及(1144.77±715.95),爆破模式组较连续模式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前房维持器下爆破与连续两种模式均能安全、有效、简化、易行地实施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均为理想的术式选择,但两种方法比较,前房维持器下爆破超声能量模式可明显降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AECP,还可以减轻眼内组织的损伤程度,降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特征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2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分别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蛋白B(apoB)、脂...  相似文献   
5.
总结统一管理床位资源运转模式的实施效果。2007年至2010年,全院床位统一管理,立体收住患者,不加床,加强住院单的规范管理,床位按专科、就近、集中安排为原则,同时兼顾学科平衡,注重住院流程中的环节管理。4年来,通过床位资源统一管理,全院年床位使用率在92.99%~96.17%(不加床),年床位周转次数37.23~39.95次,患者平均住院日8.7~9.05d,保证了急危重症患者及时住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血清腱生蛋白C(TNC)、血清尿酸(SU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2例,其中不伴PDR患者54例(观察1组),伴PDR患者68例(观察2组),另选择柳州市中医医院健康体检正常者(5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三组的血清TNC,采用罗氏生化仪检测血清SUA和空腹血糖(FBG)水平。结果:三组TN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SUA值与观察1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对照组SU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及观察2组血清FBG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与观察2组血清FB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及观察2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NC水平与PDR发病无相关性,血清SUA与PDR的发病相关性,除控制血糖、血压外,检测血清SUA的变化也有助于PDR的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25G和27G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无菌空气填充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5/2018-06在我院行PPV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的RRD患者63例63眼,其中25G组33例33眼,27G组30例30眼。对比分析两组术前和术后BCVA(LogMAR)、眼压、手术时间、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术前的基线资料均无差异(P>0.05)。25G组与27G组末次随访的BCVA均较术前改善(均P<0.01),但两组间视力改善幅度无差异(P>0.05)。25G组和27G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4.13±5.9、46.07±6.1min(t=0.028,P=0.412)。25G和27G组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1%、93%(χ2=0.015,P=0.902)。25G和27G组术后发生一过性低眼压(<6mmHg)的分别为5眼(15%)和3眼(10%)(χ2=0.376,P=0.540)。两组均未观察到脉络膜脱离、感染性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27G PPV联合空气填充治疗RRD在手术时间、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改善及并发症方面与25G无差异,是治疗RRD安全、经济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围手术期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舒适度、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帮助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建立心理防御机制,增强疼痛的耐受性,提高术后舒适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平均住院日是直接反映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医疗护理质量及医院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而入院患者等待检查时间的长短又是直接影响平均住院日的重要因素。2008年,卫生部发布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中将平均住院日列为医院绩效评价中的工作效率指标[1]。本院入院准备中心通过入院检查医嘱门诊预存[2],探讨入院检查前移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实践与效果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改进的额肌瓣 ,改善重度上睑下垂。方法 重睑术切口 ,用剪刀沿眼轮匝肌表面和皮下组织间自切口向上潜行分离 ,至眉上 10mm ,并剪开 2 0mm宽的额肌瓣两侧 ,一般内侧约 10mm ,外侧约 5mm ,形成上宽下窄 ,边长不等的“”形肌瓣 ,向下牵拉和睑板缝合固定 ,上提上睑。结果  3 6例 3 6眼手术全部 1次成功 ,除 1例合并上睑内翻倒睫、1例发生暴露性角膜炎外 ,其余 3 4例 3 4眼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改良的额肌瓣悬吊术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