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兔肌源性干细胞(MDSCs)的分离及特征和表型研究。方法:取1.5月龄新西兰兔大腿肌肉,采用差速贴壁分离Preplate技术,分别用Ⅺ胶原酶、dispase蛋白酶以及胰蛋白酶分步消化肌肉,并用差速贴壁法分离晚期贴壁的细胞,流式细胞仪(FCM)、免疫细胞化学以及Western blotting等检测初步确定细胞表型。结果:进行连续6 d的差速贴壁分离。第3 d开始得到较多量的圆形或短梭形细胞,簇样生长,体积明显小于骨骼肌细胞及其它杂细胞,10 d左右汇合,有极强的融合生长倾向。细胞在汇合度<30%传代可较好地保持原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示MDSCs>80%为desmin+,>70%为Bcl-2+,>95%为CD45-,免疫细胞化学定性示desmin+。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随着细胞的纯化,α-SMA表达越来越弱。而细胞高汇合度(>50%)或低血清培养时极易融合成肌管或肌细胞链,skeletal myosin+。结论:MDSCs具有desmin、Bcl-2高水平表达和CD45极低水平表达的特性,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MDSCs是组织工程研究的一种新型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
黄红军 《现代医院》2007,7(4):132-132
本文以我院信息系统存储架构的升级为基础,探讨分析了DAS、SAN两种存储模式,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平滑肌细胞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明  何涛  黄红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3-26,i0002
目的:探讨新西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不同条件下定向分化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5在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通过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体外直接诱导以及与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不同比例(根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数量比,共培养诱导分为4:1组、2:1组以及1:1组。每6孔作为1个诱导组,每孔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终浓度为1&;#215;10^8L^-1,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相应终浓度分别为0.25&;#215;10^8L^-1、0.5&;#215;10^8L^-1及1&;#215;10^8L^-1)进行共培养两种方法诱导干细胞分化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培养2d后的细胞爬片进行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测定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表达,全程避光进行。完成染色后,立即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镜检。每孔爬片随机取5个视野,计算出每孔中Hoechst33342与FITC(或Cy3)双阳性细胞数及Hoechst33342单阳性的细胞数的比值以计算每孔的诱导率,应用SPSS软件进行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的生长特性、形态及鉴定:组织块贴壁后细胞渐游出,呈梭形或长条形,原代细胞汇合90%约需16~19d,传代后生长加快,90%汇合时1:2传代后约3d可再次传代。细胞融合时呈现典型的“峰-谷”样形态。传至10代之后细胞生长放缓,胞体渐变宽大,胞内颗粒增多。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特异性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见绝大部分细胞呈阳性。②直接诱导以及共培养诱导的初步分析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之细胞核标记良好,诱导后见胞浆表达多量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与阳性对照组相似;高倍镜下可清晰见平滑肌肌动蛋白肌丝,而阴性对照组只有核显色,无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表达。③不同组别诱导率方差分析S-N-K检验得各组总体均数差异性检验的(F=44.83l,P〈0.05),表明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共培养1:1组效率最高,依次是共培养2:1组、共培养4:1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最低,后两者间诱导效果在统计学上无差别。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添加生长因子和共培养的方法诱导分化为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其中以共培养的方法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反鼓取皮筛状移植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挫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挫裂伤患者的皮肤组织瓣用鼓式取皮机反鼓切取制成筛状中厚自体皮,立即封闭创面,观察术后恢复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13例患者中11例Ⅰ期愈合,1例有少量点状皮肤坏死,换药2周后愈合,1例少量补充(0.5%)植皮愈合。移植皮肤质地2~3个月后柔软,功能基本恢复。结论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挫裂伤的皮瓣反鼓取皮筛状移植操作相对方便,省时省力,节省皮源,成活率高,功能与外形恢复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组织工程尿道在裸鼠皮下的埋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由于创伤、先天畸形、肿瘤或手术继发的尿道缺损、狭窄、憩室等病理状况下,需要采用自体组织修复其缺损。 目的:验证构建组织工程化尿道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5-01/2006-01在中山大学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 材料:雄性新西兰兔10只,体质量3.0~3.5 kg,用于制备脱细胞尿道;4~6周龄BALB/cA-nude裸鼠20只,体质量18~20 g,与细胞外基质材料复合体进行体内培育。 方法:取新西兰兔完整尿道,脱细胞后形成细胞外基质材料,切取成体新西兰兔阴茎头约1/2大小,组织块法培养扩增兔平滑肌细胞;之后将尿道海绵体平滑肌细胞种植到脱细胞尿道基质上,将其植入裸鼠背部皮下进行培育。实验分为2组,实验组埋置细胞材料复合体,对照组埋置未接种细胞的单纯脱细胞尿道基质。 主要观察指标:植入后1,2,4,6,8周取材,行大体和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细胞材料复合体的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平滑肌细胞的表达。 结果:①大体观察裸鼠背部切口愈合良好,饮食活动正常。植入后1,2周实验组脱细胞基质表面已有少量的组织膜形成; 4周组织膜逐渐增厚,有小血管长入;6,8周脱细胞基质材料逐渐被新的细胞替代。②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随着时间延长,脱细胞材料逐渐被吸收,被各种细胞代替。其中平滑肌细胞最多,并可见大小不等的血管长入基质,部分有形成血窦的倾向;提示复合材料在裸鼠体内逐渐形成类似正常尿道的组织结构。③电镜观察从第4周有血管长入基质,可见较多的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及少量的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并有部分平滑肌细胞凋亡。④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可见有平滑肌细胞生长。 结论:采用组织工程技术可再造出类似于正常尿道的海绵体组织。  相似文献   
6.
肌源性干细胞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为平滑肌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张金明  何涛  黄红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8):1003-1004,F0004
目的探讨兔肌源性干细胞分离、鉴定及诱导分化为平滑肌细胞的方法。方法取1.5个月龄新西兰兔大腿肌肉,采用Preplate技术分离培养肌源性细胞,并进行流式细胞仪(FCM)、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等确定细胞表型。采用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与兔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CCSMC)共培养的方法诱导分离而得的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细胞并运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特异性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经过连续6d的差速贴壁分离得小圆形或短梭形的小体积细胞,FCM结果显示这些细胞〉80%为desmin+,〉70%为bcl-2^+,〉95%为CD45^-。免疫细胞化学定性结果显示desmin+。高汇合度(〉50%)或低血清培养时容易融合形成肌管或肌细胞核链。诱导处理后分离的细胞表达α—SMA。结论采用Preplate技术能很好地分离出肌源性干细胞,并能在体外诱导分化为平滑肌细胞,为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7.
家庭对儿童心理卫生发育的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300名儿童心理卫生发育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独生与非独生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无显著差异,家庭环境、父母文化程度、职业及对子女的管教方式等对儿童的心理卫生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1岁,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右小腿接触炉壁约4 h致足跟、足底、小腿中下段等处Ⅳ度烧伤,伤后10 d收入笔者单位.伤后13 d(图1)行扩创探查术并覆盖生物敷料A(猪皮,威海华特保健品有限公司),术中见裸露创面为36 cm×20 cm,跟骨部分坏死,跟腱及腓骨长短肌肌腱、趾短屈肌、胫骨后肌腱、拇展肌部分坏死(图2).  相似文献   
9.
严重烧伤患者早期深静脉置管感染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大量血浆样液体外渗,导致脱水、低血容量性休克、四肢水肿等,需较好的静脉通道保证大量液体及营养物质输入,但患者可供输液的周围静脉少,故常行深静脉置管以保证治疗顺利进行[1],置管后往往并发静脉导管细菌定植或感染.笔者对本单位2005年1月一2009年12月收治的160例严重烧伤后行深静脉置管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置管后感染与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MEEK植皮在大面积烧伤肉芽创面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3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MEEK植皮技术的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微粒皮移植技术的治疗,对比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植皮存活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47%,平均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EK植皮在大面积烧伤肉芽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抓住早期结痂机会、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