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评价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伴脑疝患者的效果,并与常规颞顶骨瓣减压术比较疗效差异。方法将我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伴脑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常规组采用常规颞顶骨瓣减压术。术后治疗方案基本相同,术后随访6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评定疗效。结果改良组ADLⅠ级3例,Ⅱ级14例,Ⅲ级9例,Ⅳ级2例,V级1例,死亡1例。常规组ADLⅠ级1例,Ⅱ级9例,Ⅲ级10例,Ⅳ级6例,V级2例,死亡2例。需二次开颅手术常规组5例,改良组1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伴脑疝患者中有良好的效果,与常规颞顶瓣减压术比较,能减少二次开颅的概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形成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临床资料.结果 脑充血肿胀、迟发性颅内血肿形成及严重脑挫裂伤、长时间脑组织缺血缺氧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并发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按GOS标准,本组病例死亡23例,占56.1%,存活18例,占43.9%.结论 CT扫描结合临床可判定术中脑膨出的原因,针对原因及时采取综合措施,可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5例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硬膜外血肿位于单侧后颅窝29例,位于双侧6例,血肿跨幕上、幕下10例,血肿破入脑室5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合并幕上硬膜下血肿10例;合并后颅窝硬膜下血肿3例,小脑内血肿2例;合并枕骨骨折19例,颅底骨折10例。血肿致梗阻性脑积液9例,第四脑室、环池受压、移位7例,环池消失1例。10例患者行保守治疗,25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2例。术后6个月,33例患者预后按GOS分级:2分2例,3分4例,4分7例,5分20例。结论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病情紧急、危重,早期诊断、根据血肿特点及时行包括手术在内的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亚低温治疗时实时监测患者脑组织氧分压和颅内压的变化情况,分析脑组织氧分压与颅内压变化,对患者预后情况指导治疗。方法本研究收集42例经诊断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疗法,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疗法的同时实施亚低温治疗。治疗中,对2组患者进行脑组织氧分压和颅内压、血液学相关指标、血液学指标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结果亚低温疗法对于GOS(3~5分)患者和GOS(6~8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亚低温疗法能够显著提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组织氧分压水平( P <0'.05)。亚低温疗法在缓解颅内压水平也有显著的效果( P <0.05),其中对于GOS 6~8分患者的降压效果要优于GOS 3~5分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表明脑组织氧分压得到改善的患者,pH值的变化明显( P <0.05),血液中的氧分压也出现了显著性升高( P <0.05),二氧化碳分压在亚低温治疗后出现下降。脑组织氧分压改善和颅内压的控制对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GOS评分表明脑组织氧分压升高和颅内压降低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论亚低温疗法能够显著地改善脑组织氧分压水平,同时还能够降低颅内压水平,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自体多孔骨瓣配合骨蜡和颅骨锁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1月收治的开颅去骨瓣手术患者进行抽样,选取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钛合金行颅骨缺损修补,实验组应用自体多孔骨瓣配合骨蜡和颅骨锁行颅骨缺损修补,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7 d,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亦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实验组NIHSS、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多孔骨瓣配合骨蜡和颅骨锁修补颅骨缺损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指数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软通道术在颅内脑室系统引流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介入技术(软通道术式)在颅内脑室系统单双侧引流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脑室系统积血患者50例,根据脑室积血量及形态与原发病,选择适宜的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进行血肿排空治疗。结果治疗单侧22例,双侧28例共50例脑室积血病人脑脊液外引流术。死亡3例,病死率6%,出院时按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表(ADL)、Barthel指数(BI)记分;ADL1 15例(30%),ADL218例(36%),ADL38例(16%),ADL44例(8%),ADU2例(4%)。结论应用微创介入技术(软通道术式)在颅内脑室系统单双侧引流术中应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脑组织氧(Pbt02)与二次损伤因素(SBI)的关系。方法:对1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行脑组织氧监测,观测、比较二次脑损伤高危因素与脑组织氧的相关性。结果:脑组织氧颅内压呈负相关,与脑灌注压、血氧分压呈正相关。体温对其也有影响。结论:二次损伤因素直接或间接对影响脑组织氧的代谢,从而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硬膜下出血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对其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急性硬膜下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并于不同时点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脑脊液IL-6水平。结果①两组患者在治疗3 d、1周、2周后血肿均呈逐步缩小态势,但观察组血肿消退速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脑脊液IL-6水平于治疗3 d后达到峰值,1周呈逐渐下降趋势;观察组不同时点脑脊液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用药2周后,观察组患者脑水肿治疗显效率(50.0%)与总体有效率(83.3%)均高于对照组水平(30.0%、60.0%)。结论常规治疗急性硬膜下出血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临床疗效更为显著,部分原因可能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PTCI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舒血宁注射液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法舒地尔30mg及依达拉奉30mg,每天2次,静脉滴注,疗程为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14d、28d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定脑损伤严重程度,随访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GCS及GO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死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综合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4例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GO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恢复良好6例,中残11例,重残3例,死亡4例.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是儿童颅脑外伤后的严重并发症,应及时予以手术减压、注重维持有效循环血量保障脑灌注,除常规应用甘露醇脱水外给予大剂量白蛋白、尼莫地平、神经营养药物,合理应用亚低温治疗等治疗措施,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