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252篇
内科学   12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RECOMBINANTHUMAN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AFTERALLOGENEIC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HuangXiaojun黄晓军,GuoNailan郭乃榄,FanYu...  相似文献   
2.
rhG-CSF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临床实践表明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动员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输入的成熟T淋巴细胞是骨髓移植的 10倍以上 ,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并未明显增加[1 4 ] ,aGVHD是由于成熟供体T淋巴细胞识别受体抗原被激活产生的免疫病理反应。我们对体内和体外应用G CSF后T淋巴细胞是否发生了数量和质量的改变进行了探讨。材料和方法1 G CSF动员后的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分离 标本来自 2 0 0 1年 1月至 12月 2 1名HLA配型相合的同胞健康供者 (男 10名 ,女 11名 ,年龄在 13~ 6 4岁 ,平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用血浆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多聚酶链反应(p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结果指导抗CMV干预性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1999年8月至2001年7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的所有患者自预处理开始,常规用PCR法检测血浆的CMV-DNA(采用华美公司生产的巨细胞病毒4℃ PCR检测试剂盒),每周1次。其中尚无CMV病的临床表现而检测到血浆CMV阳性的患者89例。随机选取52例阳性患者给予干预性治疗。将上述89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停止治疗时血浆CMV-PCR转阴组、停止治疗时未转阴组、血浆CMV阳性未治疗组)比较各组CMV病的发生率。CMV病的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曲线表示,曲线间的比较用Log-Rank(曲线无交叉)或Breslow(曲线交叉)检验,某时点率的比较采用RXC列联表或χ^2检验。结果:100d内CMV病的发生率,在治疗后血浆CMV-PCR由阳性转为阴性组为10.26%,治疗结束时血浆CMV-PCR仍为阳性组为66.67%,血浆CMV-PCR阳性未治疗组为36.24%(P=0.0000)。上述3组中任两组移植后100d CMV病的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移植后1年时上述3例CMV病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0.65%、75.00%、42.95%(P=0.0009),治疗未转阴组与治疗转阴组和阳性未治疗组相比,CMV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血浆CMV-PCR检测结果用来指导干预性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干预性治疗后血浆CMV-DNA仍未转阴者,应考虑换药或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其发生率达10%~36%.在疾病晚期和采用去T细胞移植的患者中复发率可高达70%以上[1],对于此类患者联合化疗效果差,而二次移植则只在晚期复发的患者中效果较好[2,3].一些研究者曾采用供者免疫活性细胞输注或使用人重组白细胞介素2来刺激供者造血或增强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graft-versus-leukemia,GVL)[4-6].我们报告了20例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复发的白血病患者,对他们分别进行了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供者淋巴细胞(donor-derived lymphocyte,DDL)输注或G-CSF刺激后采集的供者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progenitor cell,PBPC)输注.  相似文献   
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药物治疗经历了马利兰、羟基脲、干扰素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几个时代。马利兰和羟基脲仅能使患者获得血液学缓解,提高生存质量,并不改变其自然病程。干扰素可使部分患者获得细胞遗传学缓解,从而延长存活期,但遗憾的是仅少数患者受益。由于异基因造血干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放射性125I粒子对家兔尿道的放射性损伤。方法:麻醉下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雄性家兔尿道旁1.0cm处。125I粒子的放射性粒子活度分别为14.8MBq(A组)、29.6MBq(B组)和44.4MBq(C组),对照组(D组)仅尿道旁种植相当于粒子大小无放射性的无菌铅管1粒。植入后4周,摄尿道片,观察粒子位置等情况;原手术切口切开,取放射粒子周围2.0cm范围内的家兔尿道组织作肉眼、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进行放射性损伤的评价。结果:术后4周,肉眼及光学显微镜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粒子周围的尿道粘膜、粘膜下及肌层所见基本一致;C组少部分电镜视野中观察到尿道上皮胞质出现较多空泡变性、空化、嵴稀疏等超微结构的损伤。光镜下尿道入射性损伤评分,A、B、C、D组分别为(2.20±0.18)、(2.23±0.15)、(2.27±0.10)、(2.10±0.17)分,A、B、C组与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线粒体作FlaMeng半定量分析,A、B、C、D各组评分分别为(1.23±0.13)、(1.34±0.25)、(1.41±0.30)、(1.12±0.13)分,A、B、C各组与D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对尿道放射性损伤随粒子的放射性活度的增加而逐渐加重,呈明显的放射性活度效应关系;正常剂量的放射性粒子对尿道的损伤是很轻微的,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2年6月至1994年10月产科共分娩2343人。根据妊娠图及B超提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75例,根据出生后体重证实为IUGR65例、IUGR发生率为3.2%.治疗方法有左侧卧位、口服维生素类药物、硫酸舒喘灵、氨基酸冲剂、静脉滴注葡萄糖及能量合剂等.治疗时间最短7天,最长4周.治疗有效34例,治疗有效率为45.3%,其中有产科合并症和内科合并症的分别为30.0%及57.1%,无合并症的治疗有效率为50%。治疗最有效时间为孕28周至36周.IUGR易致胎儿窘迫及合并羊水过少,通过胎盘功能测定及生物电子监护等监测手段发现胎儿在宫内处于危险状态时应尽快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加高氧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 11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8例予灯盏细辛注射液加高氧液,对照组 57例予氟桂利嗪;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其它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椎-基底动脉血流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加高氧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17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改变,并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按GCS评分,将178例重型脑外伤组分为普重型、特重型、濒死型3个亚组。描记同步常规12导联心电图,每一导联取3个连续QT间期的平均值为该导联的QT间期依据心率校正的QT(QTc),QTemax与QTcmin之差为QTcd,记录重型脑外伤组心律失常的类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7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心律失常61例(34.3%)。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单倍体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自然杀伤性细胞(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杀伤抑制性受体重建的规律。方法2004—04~2004—12对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借助三色和四色荧光标记技术,用流式细胞仪对应用该所GIAC方案(即G: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强免疫抑制+A:抗胸腺细胞球蛋白+C:外周血与骨髓联合)进行HLA单倍体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4例患者(移植前、移植后+30、+60、+90、+120、+180d)及其供者外周血NK细胞及T细胞上杀伤免疫球蛋白类受体(KIR),包括CD158a(KIR2DL1)、CD158b(KIR2DL2)、CD158e(K11t3DL1)和Lectin样受体(CD94/NKG2A)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根据移植后NK细胞上受体重建规律不同可以分为两组:第1组在移植后+30d,与供者表达水平相比,病人受体表达明显升高(CD94,P=0.013;CD94:NKG2A,P〈0.0001;CD158e,P=0.063),随后逐渐下降,至+180d时重建为供者水平(CD158e、CD94)或仍明显高于供者水平(CD94:NKG2A、P=0.001);第2组在移植后+30d,与供者表达水平相比,病人受体表达明显降低(CD158a,P=0.016;CD158b,P〈0.003),随后逐渐升高,至正常供者水平。移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杀伤抑制性受体的表达规律与NK细胞第1组相近,在+30和(或)60d时,所有KIR及CD94:NKG2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供者水平,其后逐渐下降,+180d时降至正常供者水平(CD158a、CD158a/CD158b及CD158e)或仍明显高于供者水平(CD94/NKG2A,CD158b)。结论移植后NK细胞上KIR受体的低表达及CD94:NKG2A的高表达可能是移植后早期NK细胞杀伤功能低下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移植后T细胞上KIR及CD94:NKG2A的高表达可能有利于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及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