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黑色素瘤为高度恶性肿瘤,发展快,呈黑色或淡蓝色肿块,若破损或切除不彻底,可迅速出现卫星结节或转移,故应作广泛切除[1].皮瓣移植是修复创伤组织缺损最有效的方法[2].  相似文献   
2.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排尿困难53例护理体会黄文春(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桂林市541001)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排尿困难;护理我科1991年9月至1996年8月经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317例,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排尿困难63例(19.87%)。其中因前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中的作用.方法 对7例髋关节脱位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干预.结果 217例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6例发生早期脱位,及时手法复位成功;1例发生晚期脱位,手法复位失败,予行翻修手术;其余病人通过护理干预,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 护理干预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骨折内固定后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人工骨、自体髂骨和不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效果.方法 自2002年5月至2006年5月治疗81例老年骨折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骨折内固定,根据植骨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植入BMP人工骨,26例),B组(自体髂骨植骨,25例),C组(未植骨,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和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12~14个月,平均13.5个月,临床愈合时间、髋内翻、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A组与B、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BMP人工骨植入优于自体髂骨植骨及未植骨组,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采用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植骨加骨折内固定与自体髂骨植入加骨折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3-10/2005-10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Ⅲ、Ⅳ、V型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患者51例,均知情同意。实验分组:随机将病例分为2组,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植入组26例,自体髂骨植入组25例。实验干预:采用股骨上段外侧切口,DHS或加防旋钉内固定,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由处理后的牛松质骨与成品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按一定比例复合而成,骨折固定后在骨折缺损处、内侧及骨折周围植骨,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组采用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植入,自体髂骨组取自体髂骨植入。实验评估:术后定期随访,比较二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骨折愈合情况和颈干角的变化)。随访时关节功能评定参照采用黄公怡等提出的标准,分为优、良、可、差4级。髋内翻分类标准为颈干角<100°。结果:术后随访1年,51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X射线片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组临床愈合时间短于自体髂骨组[(94.50±22.45),(116.96±15.90)d,P<0.01];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组术后1年颈干角大于自体髂骨组[(127.19±3.23)°,(120.4±5.22)°,P<0.01]。②髋关节功能及不良事件和副反应: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组术后以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优于自体髂骨组(P<0.05);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组髋内翻、下肢短缩(>2cm)的发生率均低于自体髂骨组[髋内翻(n):4,7;下肢短缩(n):3,5,P均<0.01];钉退出二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伴有骨质疏松的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植骨优于自体髂骨植骨,可缩短骨折愈合期,减少髋内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提示骨形态发生蛋白人工骨能替代自体髂骨植骨治疗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冷疗法对骨性关节炎病人膝关节镜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2012年8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54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18例,其中冲洗组在膝关节镜术后用4℃~8℃生理盐水3 000 mL持续冲洗关节腔6h;冰敷组使用冰袋持续冰敷6h,空白对照组在膝关节镜术后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7天记录3组病人患膝关节疼痛度、肿胀值、自主活动度.[结果]术后第1天、第7天冲洗组和冰敷组疼痛评分、肿胀值、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术后应用4℃~8℃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和冰袋冰敷均能有效改善病人的主观疼痛感,减轻关节肿胀度,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PM)在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的运用及管理.[方法]对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病人应用CPM机,建立责任小组,规范操作程序.[结果]早期规范使用CPM机能提高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功能康复效果.[结论]CPM机运用于临床,能巩固和提高手术疗效,促进病人肢体功能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黄文春  罗宝凤 《全科护理》2011,9(19):1728-1729
[目的]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PM)在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的运用及管理。[方法]对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病人应用CPM机,建立责任小组,规范操作程序。[结果]早期规范使用CPM机能提高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功能康复效果。[结论]CPM机运用于临床,能巩固和提高手术疗效,促进病人肢体功能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冲洗联合护理干预对化脓性膝关节炎病人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化脓性膝关节炎病人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在膝关节镜下行关节清理及持续冲洗术,观察组在术后给予护理干预。术后测量并计算病人的膝关节活动度和关节周径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关节活动度缓解情况及关节周径缓解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性膝关节炎病人术后在关节镜下进行持续冲洗,给予有效护理干预,能促进病人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和关节肿胀的消退,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膝骨性关节炎膝关节镜术后功能康复中实施的效果,为患者选择最佳的功能康复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将接受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手术的60例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科室统一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指导方法,出院时比较2组患者掌握康复知识,术后首次功能锻炼和首次下床时间,患者满意度,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结果实验组术后首次功能锻炼时间、掌握康复知识、首次下床时间均较对照组好(P〈0.05),患者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膝骨性关节炎关键镜术后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