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碳酸镧和碳酸钙对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的影响.方法 56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磷>1.78 mmol/L、血清钙<2.38 mmol/L、白蛋白>30 g/L,限制饮食中磷摄入量约为1 000mg/d.患者随机分为碳酸镧组和碳酸钙组,分别接受碳酸镧或碳酸钙治疗16周.每2周常规检测血清钙、血清磷水平.在治疗第0、8和16周检测血清FGF-23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结果 碳酸镧和碳酸钙能降低血磷水平.两组血清校正钙离子和iPTH水平无明显变化.与碳酸钙相比,碳酸镧能有效降低FGF-23,并且血清磷与血清FGF-23水平的改变呈正相关.结论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碳酸镧可以有效降低血清磷及血清FGF-23,而应用碳酸钙并不能减少血清FGF-23.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浆组蛋白乙酰化酶(HAT)、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表达水平,分析其与LN活动性、炎性细胞因子等的关系,探究组蛋白乙酰化酶在L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共收入正常对照组(N组,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组(18例).狼疮性肾炎组分为非活动期(Ⅰ组,8例),活动期(A组,10例).采用ELISA检测血浆HAT、HDAC、IL-6、INF-γ水平;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HAT、HDAC表达与IL-6、INF-γ相关性.结果 Ⅰ组患者血浆HAT含量低于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HAT含量明显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4±3.67)vs(15.32±3.32),P<0.05],但Ⅰ组与A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组比较,Ⅰ组和A组患者中血浆HDAC含量明显降低[(6.75±2.05)vs (17.08±6.46),P<0.05;(4.53±3.62)vs(17.08±6.46),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和A组患者血浆IL-6、INF-γ均明显高于N组,A组患者血浆中IL-6、INF-γ均明显高于Ⅰ组.相关性分析,发现HAT、HDAC与IL-6呈负相关(r分别为-0.532和-0.665);而HAT、HDAC与INF-γ呈负相关(r分别为-0.621和-0.720).结论 LN患者血浆HDAC含量、活动期患者HAT低于正常人群,与IL-6、INF-γ呈负相关,HAT、HDAC可能影响IL-6、INF-γ等细胞因子水平参与LN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缩泉胶囊干预调治夜尿频数的疗效.方法将70例病程1月以上,有明显夜尿频数症状的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盆底功能训练、心理干预等常规治疗手段,编泉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缩泉胶囊口服,4月后观察分析疗效.结果夜尿频数组病人70例随访4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9%,其中34.2%患者症状有50%以上的改善或夜尿量小于白天尿量.缩泉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其中48.6%的病人夜尿量减少50%以上或小于白天尿量.治疗满4月者较2月者疗效更好.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缩泉胶囊是中西医结合调治夜尿频数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观察苯那普利在改善ESRD患者微炎症状态中的作用.[方法]以65例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其CRP水平、血清肌酐(SCr)、头部CT或磁共振指标,分析ESRD患者微炎症状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并将存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苯那普利治疗组和非苯那普利治疗组.用药后12周再次检测CRP浓度.设30例肾功能正常者作对照比较.[结果]ESRD患者血清中炎症指标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根据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有无分组,发现阳性组43例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22例阴性组患者(P<0.05).根据CRP水平分组,发现CRP增高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CRP正常组(P<0.05).治疗12周后,苯那普利干预组CRP水平下降,与干预前及非干预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ESRD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微炎症状态增高了尿毒症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可能是该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苯那普利能改善ESRD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5.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凝血因子的改变常常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尤其当血浆白蛋白低于20~25 g/ L时,即有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以往采用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以缓解高凝状态,但这种注射方法易在注射部位产生青紫、硬结现象.作者于2000年2月开始采用低分子肝素腹壁下注射,效果满意.   ……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虫草菌液能否拮抗人白蛋白致HK-2细胞的促纤维化效应.方法 人白蛋白组(albumin,ALB 5g/L)加或不加虫草茵液(hirsu-tella sinensis,HS 10mg/L)与HK-2细胞孵育,然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FN、TGF-β1的分泌水平.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半定量分析HK-2中TGF-β1及Fn的mRNA表达.结果 虫草菌液可抑制人白蛋白所致HK-2增殖(P<0.01),虫草茵液干预人白蛋白孵育的HK-2,可使TGF-β1和Fn mRNA和分泌及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虫草菌液可抑制人白蛋白刺激的HK-2细胞增殖和TGF-β1、FN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神经精神症状的原因,提高终末期尿毒症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的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常见原因为药物蓄积中毒(47.2%,17/36).尿毒症脑病(27.8%,10/36),水、电解质代谢紊乱(27.8%,10/36),精神刺激(13.9%,5/36),脑血管意外(11.1%,4/36).3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电图异常.经治疗后35例症状缓解,1例死亡.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与多种因素有关,治疗上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随时调整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的剂量,加强患者的心理引导与安慰,并要注意排除脑血管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彭娜  黄安兰 《湖南医学》2014,(2):376-378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 )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特征,提高临床工作者对疾病的认识。【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明确诊断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病例9例,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18~84(57.6±18.35)岁;病程1周至10个月,平均(2.11±3.09)个月。其中5例患者以发热、乏力、纳差等全身性症状起病,肾脏表现起病者6例;9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肾脏受累,尿检以蛋白尿、血尿表现为主,尿检表现一过性蛋白尿血尿者3例。其中4例行肾活检检查。9例患者中治疗后3例需行维持透析治疗,1例患者肾功能异常暂可不行透析治疗,口服药物治疗,3例患者治疗后蛋白尿血尿消失,1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ANCA相关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临床确诊率低,本病晚期治疗方法十分有限,预后甚差,提高疾病认识,重视ANCA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变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10.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机制虽未完全阐明,但目前研究认为主要与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多元醇代谢途径异常、蛋白非酶糖化和大分子糖化终末产物(AGEs)的生成、细胞因子的异常及基因多态性、细胞凋亡、脂代谢紊乱、钙分布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深入研究DN的发病机制,对于防治本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