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用吲哚美辛栓剂的制备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来  黄学荪  林中 《医药导报》2004,23(8):0588-0589
目的:探索新生儿用吲哚美辛栓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混合脂肪酸甘油酯42 g,卡波姆0.2 g,吲哚美辛0.1 g,超声波混合后,采用新工艺生产新生儿用吲哚美辛栓剂,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吲哚美辛含量。结果:吲哚美辛在1~20 mg·L 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日内、日间RSD 0.15%~1.56%,高、中、低浓度回收率98.6%~99.7%。结论:新生儿用吲哚美辛栓剂制法简单,所建方法可用于新生儿用吲哚美辛栓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环孢素A滴眼液的制备,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蓖麻油制备环孢索A滴眼液,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1]测定制剂中环孢素A的含量,观察家兔刺激性试验,并对制剂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环孢素A在120~80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48%,RSD为0.58%.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便,质控方法准确、可靠,稳定性良好,无刺激性,可满足临床用药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新生儿用吲哚美辛栓剂的稳定性.方法: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吲哚美辛含量,通过初均速法对吲哚美辛栓剂作稳定性试验,并与留样观察作对照.结果:吲哚美辛栓剂的热解反应活化能为28.958 kcal·mol-1,室温(25℃)贮存期为220 d,与留样观察240 d结果也基本相符.结论:初均速法测定新生儿用吲哚美辛栓剂的稳定性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复方二氧化钛乳膏中水杨酸苄酯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色谱柱Hypersil ODS C18(5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79∶21);紫外检测波长308 nm;流速1 mL*min-1.结果:水杨酸苄酯在5~30 mg·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6%,RSD为1.17%(n=5);日内平均RSD为1.27%(n=5),日间平均RSD为1.57%(n=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5.
纺锤体驱动蛋白(kinesin spindle protein,KSP)抑制药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已有数个KSP抑制药进入临床研究。ATP竞争性KSP抑制药的发现,为克服因为结合位点突变而引起的对ATP非竞争性KSP抑制药耐药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报道的ATP竞争性KSP抑制药,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头孢哌酮钠与临床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头孢哌酮钠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头孢哌酮钠与4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头孢哌酮钠的含量,同时考察其外观、颜色、pH值变化。结果室温下放置6h,其含量、pH值、外观均无明显变化,但头孢哌酮钠糖溶液12h后,溶液有明显浑浊。结论头孢哌酮钠与4种输液配伍在6h内稳定,但与糖溶液配伍需谨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醋酸磺胺米隆凝胶,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甘油为基质,制备醋酸磺胺米隆凝胶,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于25 ℃留样观察其稳定性。结果所得凝胶质量稳定,含量准确,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1 %,RSD= 0.92 % (n=6)。结论该凝胶制剂处方简单,质量可控,为一种理想的医院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硫酸镁湿敷加保鲜膜外包绕与不加保鲜膜外包绕治疗化疗性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4例化疗性静脉炎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用50%硫酸镁溶液浸湿纱布覆盖患处外用保鲜膜包绕,使硫酸镁纱布始终保持一定的湿度,对照组用50%硫酸镁溶液浸湿纱布覆盖患处.[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硫酸镁湿敷加保鲜膜外包绕治疗静脉炎疗效确定,是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以及在ca^2+存在下左氧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方法:通过荧光光谱法分析了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以及ca^2+存在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荧光淬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根据热力学方程讨论两者间主要的作用力类型。结果:在生理条件(pH=7.4,37℃)下,根据Stem—Volmer方程和荧光淬灭双倒数图,确定了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淬灭类型为静态淬灭,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1.46×10^5L·mol^-1,结合位点n=1.1,根据热力学方法确定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在ca^2+存在条件下,淬灭类型和作用力类型不变,结合常数K=2.38×10^4L·mol^-1,结合位点n:1.02。结论:在ca^2+存在条件下,左氧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淬灭减弱,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均变小。为研究左氧氟沙星的生物学效应,以及左氧氟沙星和Ca^2+对蛋白质构象的影响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两种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按临床常规剂量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注射液中异甘草酸镁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24h内,外观无色澄清,基本无改变,pH变化范围分别为6.50±0.25和5.50±0.16,含量标示量改变范围分别为101.5±1.5和100.2±0.5。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以与0.9%氯化钠注射液和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