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瘢痕疙瘩是皮肤创伤后结缔组织的异常增殖所形成的肿块,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是整形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临床上表现为肿块突出于皮肤表面、向周围正常皮肤侵袭性生长,无自愈倾向,手术切除后易复发[1].这不仅严重影响美观,而且常伴有慢性感染、瘙痒、疼痛[2],甚至导致功能障碍,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危害.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治疗方法疗效均不能令人满意,有报道表明单纯手术切除后瘢痕疙瘩的复发率高达50%~60%[3].我们从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应用扩张皮瓣修复瘢痕疙瘩切除后遗留创面9例,12个瘢痕疙瘩,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hIL-24基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表达Bcl—2、IL-6和TGF—β1的影响,探讨IL-24基因对瘢痕疙瘩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皮肤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用含有hIL-24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感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检测人正常皮肤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Bcl-2、IL-6和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瘢痕疙瘩组的Bcl-2、IL-6和TGF-β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瘢痕疙瘩感染Ad.IL-24组的Bcl-2、IL-6和TGF-β1表达水平都低于腺病毒空载体组和瘢痕疙瘩组。结论:IL-24基因可抑制瘢痕疙瘩戍纤维细胞表达Bcl-2、IL-6和TGF—β1。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脂肪来源基质血管组分(SVF)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技术在颞部凹陷填充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49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SVF辅助脂肪移植组应用SVF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技术,脂肪移植组应用传统的自体脂肪技术.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采用颞部凹陷提升率二维测量法、颞部凹陷评分改善度法和患者满意率调查法评估术后有效性,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术后安全性.结果 相较于脂肪移植组,SVF辅助脂肪移植组的手术次数减少到了(1.45±0.49)次,单侧总计脂肪组织填充量减少到(17.65±6.93) mL,但颞部凹陷的提升率提高到(32.35±7.13)%、颞部凹陷评分改善度平均提高(2.50±0.71)分、患者满意率92.31%,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SVF辅助的自体脂肪移植技术改善颞部凹陷的有效性优于传统自体脂肪移植技术.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瘢痕微血管构筑研究中,目前尚无可靠的瘢痕新生血管标记物。CD34和CD105是目前常用来标记微血管密度的一种方法,但两者又有各自特点。 目的:比较CD34、CD105两种微血管标记物在病理性瘢痕微血管构筑方面的特征差异。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人正常皮肤、非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内CD34、CD105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阳性染色的微血管的内径、表达面积并分析以CD34、CD105标记的微血管的形态、分布特征。 结果与结论:在所有标本内,CD34标记的微血管较为成熟,多表现为分支状、肝窦状及芽孢状,微血管内径平均值为(73.14±13.81) μm;CD105标记的微血管较为幼稚,多表现为圆形或镶嵌状,部分无管腔,微血管内径平均值为(27.91±5.86) μm。作为微血管标记物,CD105在标记瘢痕新生血管方面优于CD34,CD105可视作瘢痕新生血管可靠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背景:在瘢痕微血管构筑研究中,目前尚无可靠的瘢痕新生衄管标记物。CD34和CDl05是目前常用来标记微血管密度的种方法,但两者又有各自特点。目的:比较CD34、CDl05两种微血管标记物在病理性瘢痕微血管构筑方面的特征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人正常皮肤、非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内,CD34、CDl05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阳性染色的微血管的内径、表达面积并分析以CD34、CDl05标记的微血管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与结论:在所有标本内,CD34标记的微血管较为成熟,多表现为分支状、肝窦状及芽孢状,微血管内径平均值为(73.14±13.81)μm:CDl05标记的微血管较为幼稚,多表现为圆形或镶嵌状,部分无管腔,微血管P,j径平均值为(27.91±5.86)μm;作为微血管标记物,CDl05在标记瘢痕新生血管方面优于CD34,CDl05可视作瘢痕新生血管可靠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瘢痕微血管构筑研究中,目前尚无可靠的瘢痕新生血管标记物。CD34和CD105是目前常用来标记微血管密度的一种方法,但两者又有各自特点。 目的:比较CD34、CD105两种微血管标记物在病理性瘢痕微血管构筑方面的特征差异。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人正常皮肤、非病理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内CD34、CD105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阳性染色的微血管的内径、表达面积并分析以CD34、CD105标记的微血管的形态、分布特征。 结果与结论:在所有标本内,CD34标记的微血管较为成熟,多表现为分支状、肝窦状及芽孢状,微血管内径平均值为(73.14±13.81) μm;CD105标记的微血管较为幼稚,多表现为圆形或镶嵌状,部分无管腔,微血管内径平均值为(27.91±5.86) μm。作为微血管标记物,CD105在标记瘢痕新生血管方面优于CD34,CD105可视作瘢痕新生血管可靠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类填充剂注射后出现并发症的种类及原因,总结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透明质酸类填充剂注射并发症而就诊患者的病史,对并发症种类和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266例。其中,感染107例,过量注射68例,移位46例,肉芽肿18例,局部痤疮15例,过敏9例,栓塞3例。均采用注射物取出、透明质酸酶注射和抗感染治疗等措施,效果满意。结论感染、过量注射和注射物移位是透明质酸类填充剂注射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严格的术前消毒和掌握注射适应证,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切开引流并配合抗生素,能有效治疗注射不当引起的重度感染;注射透明质酸酶,对透明质酸过度注射和移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2940nm像束激光治疗与传统药物治疗对寻常痤疮的疗效,评价2940nm像束激光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39例痤疮患者分成激光治疗组和药物对照治疗组,激光治疗组的患者选用2940nm像束激光治疗,药物对照治疗组以外用0.1%维A酸乳膏,口服抗生素甲硝唑片和罗红霉素或可选用米诺环素进行治疗;激光治疗2~4次,药物治疗3个月后,以疗效指数和患者满意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激光平均治疗3.4次后,患者平均疗效指数为79.2%,满意率为84.2%;药物平均治疗95.3天后,患者平均疗效指数为39.8%,满意率为35.0%.结论2940nm像束激光治疗疗效优于较传统药物治疗疗效,2940nm像束激光是治疗寻常痤疮是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白介素24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24(intedeukin-24,IL-24),又名黑色素瘤分化相关抗原7(melarl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antigen 7,mda-7),是1995年JIANG等[1]利用消减杂交技术从经IFN-β和mezerein诱导后的人黑色素瘤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到的一个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填充泪槽畸形对于矫治睑袋的效果.方法 肿胀麻醉下用注射器抽吸颗粒脂肪,经过纯化后将脂肪颗粒分浅深两层注射于泪槽凹陷部位.结果 采用脂肪颗粒移植于泪槽凹陷处用于矫治睑袋患者86例,其中,80例经1次移植,余6例经2次移植完成,效果满意.结论 利用脂肪颗粒移植于泪槽凹陷处矫治睑袋,手术易行,创伤小,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