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探讨MSCT与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6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分别采用MSCT与超声对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诊断,观察MSCT和超声两者诊断的结果,并与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评估两种鉴别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本组68例患者中,属于恶性结节19例,包括乳头状癌9例,滤泡细胞癌6例,髓样癌5例;良性结节49例,34例合并囊性变,10例合并间质纤维化,5例合并出血及感染。临床病理诊断为恶性结节19例,良性结节49例;超声诊断为恶性12例,良性56例;MSCT诊断恶性结节20例,良性48例。超声诊断的灵敏度(84.65%)、特异性(77.57%)、准确率(82.35%)优于MSCT的灵敏度(75.55%)、特异性(65.29%)、准确率(70.58%),两种诊断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均优于MSCT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超声、CT以及X线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68例经手术确诊为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进行之前通过超声、多层螺旋CT以及X线进行扫描诊断,对比3种手段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CT在诊断阳性率方面优于超声,超声诊断在发病原因和梗阻部位方面的诊断准确率优于CT诊断(P0.05);此外,超声在各方面的诊断符合率均优于X线(P0.05)。结论超声诊断可作为诊断肠梗阻的有效手段,将CT诊断与多普勒超声诊断联合使用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高压注射器采用不同速率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分析患者在受检过程中出现对比剂逆流、球囊弹出及疼痛情况,明确不同速率的优缺点.方法 将行HSG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速率组(0.3 mL/s)和低速率组(0.15 mL/s),记录2组受检患者出现对比剂逆流、球囊弹出及疼痛情况.采用t检验比较2组间年龄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间诊断结果、对比剂逆流及球囊弹出的差异;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2组间出现疼痛的差异.结果 2组间年龄、诊断结果和对比剂逆流无显著性差异(t=1.237、χ2=0.004、χ2=1.521,P>0.05);2组间出现球囊弹出有显著性差异(χ2=17.319,P<0.05);不同速率组出现疼痛有显著性差异(U=-2.337,P<0.05).结论 用高压注射器低速率注入对比剂行HSG比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总结其影像特征,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有病理结果并有完整CT图像的患者资料,用FUJI FILM工作站对图像观察病灶形态、大小和密度并进行冠状位重建,分析其CT平扫及强化特征。结果 17例患者全部做了三期增强扫描及冠状位重建。所有病灶形态均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其密度表现均匀或不均匀,部分可见分叶征及钙化。所有病例增强均呈明显强化,以门脉期出现强化最大值为常见,5例动脉期可见小血管影。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CT平扫及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重建及临床可作出诊断或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大脑中动脉变化与血清S100B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本院85例生后24 h即收入院的足月新生儿HIE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应用SIEMENS ACUSON X300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及ELISA法测定两组脑血流参数及血清S100B水平。结果对照组新生儿脑实质回声均匀,脑室系统无扩张或狭窄,且随出生时间延长新生儿侧脑室前角面积、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不断增大,而HIE患儿侧脑室前角面积、Vs、Vd随着出生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增加幅度小于对照组,且病情越重增加幅度越小。HIE血清S100B浓度逐日下降,HIE轻度组于生后第120 h接近对照组水平,HIE中、重度组与对照组仍存在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S100B与Vs、Vd呈负相关(P<0.05),与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呈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S100B蛋白及脑血流动力学紊乱是HIE患儿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的CT表现。方法通过对本院病理证实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18例患者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SPN的CT表现。结果 SPN有以下特点,女性患者居多,共有13例女性患者,病灶均为单发,为囊实性肿块,病灶直径约1.5~11.2 cm,平扫表现为欠均匀类圆形低密度影,部分病灶可出现不同形态的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有轻到中度强化,并具有包膜。结论 SPN好发于年轻女性,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术前CT检查可达到较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产低体质量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置管的可行性,为早产低体重儿的治疗、抢救创造良机。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早产低体质量儿80例,早产低体质量儿选择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体质量在2 500 g以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置管组(彩超引导组),另一组为常规对照组,采用不经超声引导下进行脐静脉置管(常规脐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组的置管留置时间、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彩超引导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为100%,常规对照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为77.5%;彩超引导组置管留置时间为(11.51±1.29)d,常规对照组置管留置时间为(8.74±1.33)d;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常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下脐静脉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盲穿造成导管的异位及增加并发症的风险,临床上早产低体质量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脐静脉置管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探讨胸骨上窝左、右肺动脉长轴切面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超声对肺栓塞诊断的准确率。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经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加三维重建诊断为肺栓塞患者18例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增加胸骨上窝切面探查左、右肺动脉,显示左肺动脉主干近端、右肺动脉主干及右上肺动脉、右下肺动脉近端,观察管腔内回声及病变所在的位置,以CDFI显示左、右肺动脉内血流充盈情况。结果与CTPA加三维重建对比,比较胸骨上窝切面与胸骨旁切面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效果。18例肺栓塞患者中,胸骨上窝切面探查发现肺动脉内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团块15例,2例显示受限。其中13例位于左和(或)右肺动脉,2例位于右肺动脉分支近端。与CTPA加三维重建结果对比后,12例符合,3例为超声伪像,符合率、假阳性率分别为66.67%、16.67%。胸骨旁切面探查发现左和(或)右肺动脉内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团块13例,2例显示受限。与CTPA加三维重建结果对比后,7例符合,6例为超声伪像,符合率、假阳性率分别为38.89%、33.33%。胸骨上窝切面可清晰显示左肺动脉主干近端、右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近端内血栓,检出肺栓塞直接征象的阳性率、准确率高于胸骨旁切面,是中央型肺栓塞超声诊断方法的重要补充,应作为肺栓塞患者的常规探查切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脾脏炎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瘤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炎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瘤的临床特点、CT表现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炎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瘤的CT及病理学特征.结果:2例炎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瘤CT平扫表现为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脉期病灶呈渐进持续强化并向中央填充.病理:炎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瘤除了梭形细胞和炎细胞外,还有由少许多核巨细胞和组织细胞构成的伴有中心坏死的肉芽肿样改变;EBER原位杂交:EBER-ISH(+).结论:脾脏炎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瘤CT动态增强扫描具有渐进、持续强化的特点,其CT表现与部分脾脏炎假瘤相似,确诊需镜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咽后淋巴结(RLN)转移对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搜集行鼻咽及颈部MRI检查的未经治疗并具有完整复查资料的新发NPC患者151例,总结NPC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将病例分为咽后淋巴结转移组(100例)与无咽后淋巴结转移组(51例)、单侧咽后淋巴结转移组(46例)与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组(54例),采用Kaplan-Meier计算两组病例1年、3年、5年的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及总生存率(OS)并行Log-rank检验。结果:NPC颈部淋巴结转移以Ⅱ区(96.69%)最常见,其后依次为Ⅲ区(75.50%)、咽后组(66.23%)、Ⅰ区(54.30%)、Ⅳ区(41.60%)、Ⅴ区(8.61%)、Ⅵ区(1.99%)。NPC咽后淋巴结转移组与无咽后淋巴结转移组的LRFS、DMFS及OS生存曲线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C单侧与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的DMFS(P=0.039)及OS(P=0.044)生存曲线明显分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数据的LRFS生存曲线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单侧与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DMFS及OS生存曲线明显分开,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预后明显较单侧转移差,鼻咽癌单侧与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应该归为不同分期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