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黄修伙 《黑龙江医学》2012,36(6):436-438
目的探讨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治疗抗结核药肝损害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原肝功能正常、无肝病基础,在强化抗结核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结核病患者78例,停用吡嗪酰胺后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150 mg/d;观察组给予复方甘草酸单铵S治疗,120 mg/d,并分别在第1、2、3周后比较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监测血钾水平,观察有无水肿和高血压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强化抗结核后发现,肝功能损害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保肝治疗前,肝功能指标A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第1、2、3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第2~3周ALT下降,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余各时间段两组间ALT下降速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低血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现水肿、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加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对抗结核药肝功能损害疗效确切,在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比较中显出一定的优势,但易出现低血钾、水钠潴留或高血压及原高血压加重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致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确诊的64例抗结核药致肝衰竭患者按预后分为治疗有效组(24例)和无效组(40例),分析抗结核药致肝衰竭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64例患者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部不适、黄疸为主要症状.与有效组比较,无效组年龄较大、HBV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入院时部分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白蛋白)异常更明显(P<0.05~0.01).结论:抗结核药致肝衰竭患者大多数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其预后与年龄、有否并发症及合并慢性HBV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肝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一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120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为对照组,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对观察组的可能危险因素(HBVDNA、HBeAg、ALT含量、患病时间、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高HBVDNA、HBeAg阴性状态、高ALT、患病时间长、高血清铁、高转铁蛋白饱和度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肝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护肝治疗患肝硬化是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对高危因素患者进行系统性干预以降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生化指标和肝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我院住院慢性丙肝患者100例的肝组织检查结果和血清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炎症分级的增加,ALT、AST、HA逐渐增高,PTA逐渐降低;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深,HA逐渐升高,PTA、ALB逐渐降低;ALT、AST在S1~S3阶段逐步增高,在S4阶段降低。结论血清生化指标中的ALT、AST、HA、PTA、ALB等能反映丙型肝炎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6.
黄修伙 《当代医学》2010,16(22):160-161
目的观察水飞蓟宾联合茵陈蒿汤治疗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用水飞蓟宾联合茵陈蒿汤口服治疗;对照组60例,口服脂必妥片联合硫普罗宁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B超、肝功能、血脂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5%和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血脂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飞蓟宾联合茵陈蒿汤治疗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