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造板材中残留和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因此由建筑材料、装饰物品及生活用品等释出的甲醛是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主要污染来源,也是公共场所监测的必测项目之一。为了解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状况,于2002年对广州市辖区内28家公共场所进行甲醛污染的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东省学生月经初潮(简称初潮)和首次遗精(简称首遗)年龄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性教育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91-2010年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数据,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初潮和首遗年龄.结果 2010年城市女生初潮年龄早于乡村;男生首遗年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早于乡村,经济较好地区乡村早于城市;在2000年前9年间,女生初潮年龄、男生首遗年龄分别推后了0.25、0.60岁,在2000年后10年间分别提前了0.85、0.44岁;在1991-2010年19年间,女生初潮提前了3.8个月/10年,男生首遗仍推后了1.0个月/10年.结论 广东省学生初潮和首遗年龄存在城乡差异,近19年男生首遗年龄呈退后现象,女生初潮年龄仍存在提前的长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后卫生状况,了解该地区集中空调清洗机构的清洗能力,预防和控制由于空调污染所引起的空气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方法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随机抽取广州、佛山(以下简称广佛地区)和深圳市公共场所10家,对清洗后的空调送风管道内表面积尘量、积尘中菌落总数、真菌总数和β-溶血性链球菌以及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菌落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进行检测。依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行评价。结果广佛地区和深圳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送风管积尘量平均值分别为5.58 g/m2、3.63 g/m2,合格率分别为91.49%(43/47)、92.31%(36/39);送风系统中PM10平均值广佛地区超过《规范》0.88倍,其合格率为65.15%(43/66);在所检的集中空调送风管和送风系统中菌落总数、真菌总数及β-溶血性链球菌合格率均为100.00%;除PM10外,其他指标广佛地区和深圳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调查的珠三角部分地区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后卫生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徐闻县沿海乡镇人群碘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广东省未补碘的沿海地区本底碘营养状况。方法 在徐闻县迈陈镇 13个村委会各抽 1间小学 ,对 8~ 10岁学生进行甲状腺肿触诊检查 ;采用“五方位”(东、南、西、北、中 )抽样方法抽取有代表性的 5个村委会学龄儿童和成人尿样、饮用水进行碘含量测定及B超检测 8~ 10岁儿童甲状腺 ;随机抽取孕妇、哺乳妇女及其婴幼儿的尿样进行碘检测。结果 共调查 8~ 10岁学生15 5 6人 ,甲状腺肿大率为 10 3%。 6 3份婴幼儿、199份学龄儿童、6 5份孕妇、5 9份哺乳妇女和 2 99份成人尿样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 5 9 0、71 0、4 1 5、2 5 1和 4 9 7μg/L ;4 7 9%的人尿碘低于 5 0 μg/L ,81 3%的人尿碘低于 10 0 μg/L。 10 0份居民饮用水的水碘中位数为 3 9μg/L。居民人均食用盐量为8 2g/d。结论 徐闻县迈陈镇为轻度缺碘地区 ,其适宜盐碘浓度为 (2 5± 5 )mg/kg。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中学生吸烟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学生对吸烟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开展学校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4个地区,每个地区抽取2所初中学校、2所高中学校共4 17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中学生尝试吸烟、目前吸烟的报告率分别为20.4%,3.1%,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尝试吸烟的年龄以12~14岁最高,好奇是主要原因;目前吸烟的香烟来源主要为自己购买。97.0%的学生认为吸烟有害健康,90.8%的学生支持学校禁烟,54.1%的学生支持公共场所禁烟,反对教师和家人吸烟的报告率分别为74.0%,65.5%,只有39.6%的学生会拒绝朋友劝吸烟。周围人群吸烟、学校周边售烟点、烟草广告、控烟宣传等对学生吸烟均有影响作用。结论广东省中学生尝试吸烟率较高。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控制吸烟环境因素的影响,控烟工作重点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  相似文献   
6.
HACCP在无酱料蔬菜色拉微生物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无酱料蔬菜色拉微生物控制的HACCP体系。方法 按卫生部“食品企业HACCP实施指南”、“消毒技术规范”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对原料、半成品、成品、加工过程工用具、环境和人员进行系统的检测,提出制作无酱料蔬菜色拉的危害和控制点,并应用氧化电位水对蔬菜进行杀灭微生物的处理。结果 蔬菜原料、加工过程除菌方法为关键控制点。结论 HACCP的应用能有效保障色拉的食用安全,色拉原料和加工的复杂性决定了HACCP体系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轨道交通卫生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广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的卫生状况,并为轨道交通建设的卫生学预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取广州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各3个站点,每个站点的站台各选取2点作为监测点,每个站台监测点在列车进站时和驶离后2 m in分别监测一次。在每个监测点检测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照度、噪声、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醛、空气细菌总数等卫生学指标,并参照《公共交通等待室卫生标准》和《地下铁道车站站台噪声限值》进行评价。结果温度、湿度、风速、噪声是主要超标指标,一号线湿度、风速、噪声超标率分别为22.2%、47.2%、13.9%,二号线温度、湿度、风速、噪声超标率分别为16.7%、11.1%、11.1%、2.8%。结论在微小气候和噪声的控制方面,轨道交通二号线优于一号线;不稳定的微小气候、噪声是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中需要重视的卫生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学生伤害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中学生伤害预防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在广东省21个监测县(区)中共抽取18 63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进行不同特征人群伤害原因的比较,并用分类树方法探讨伤害的影响因素。结果广东省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15.10%,有伤害危险行为者伤害发生率为19.09%。伤害原因前5位依次为扭伤(23.05%)、硬物击和锐器伤(19.48%)、自伤和他伤(17.17%)、跌倒和坠落伤(13.34%)、失火和烧烫伤(8.20%)。伤害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农村高于城市。12~14岁年龄组最易发生跌倒和坠落,15~16岁年龄组最易发生失火和烧烫伤,17~18岁年龄组最易发生扭伤。硬物击和锐器伤的比率初中(19.84%)和职校(20.36%),均高于高中(18.32%);自伤和他伤的发生率普通初中(18.98%),高于重点初中(17.32%)、职校(17.25%)和高中(15.98%);跌倒和坠落伤发生率重点初中(16.54%),高于普通初中(14.20%)、职校(10.72%)和高中(13.19%);失火和烧烫伤发生率普通初中(10.23%),高于重点初中(7.76%)、高中(7.08%)和职校(8.47%)。分类树模型揭示,城乡、性别、学习成绩与家庭结构是中学生伤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扭伤、硬物击和锐器伤、自伤和他伤、跌倒和坠落、失火和烧烫伤是广东省中学生伤害的主要类型。城乡、性别、个人学习成绩与家庭结构等影响因素与伤害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省农村学校厕所卫生与垃圾污水处理状况,为推进农村学校基础卫生设施的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广东省富裕县、相对宽裕县和贫困县各2个,每县抽取10所农村中小学校,共抽取60所农村学校,对厕所及卫生设施进行现场调查,并抽取1 845名在校学生进行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检测。结果 72.4%的学校使用卫生厕所;男生厕所蹲位合格率为30.5%,女生厕所蹲位合格率为10.2%;69.5%的学校厕所没有专人管理;28.1%的厕所粪便未经任何处理随意排放。45.0%的学校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沟渠或随意排放;6.7%的学校垃圾随意堆放或焚烧。74.2%的学生反映厕所清洁状况差;81.4%的学生反映厕所有苍蝇;49.1%的女生反映上厕所要排队。13.5%的学生感染肠道寄生虫,在富裕地区有3.7%学生感染肝吸虫。结论广东省部分农村学校厕所管理与垃圾污水的处理均存在卫生安全隐患。亟待完善农村学校基础卫生设施的配置,加强卫生监督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广东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长期变化趋势,进一步改善学生的体质状况。【方法】利用广东省2010、2000、1991年学生体质调查数据,分析7 ~ 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胸围变化趋势。【结果】 1991年、2000年、2010年分别调查11515人、7200人、14230人。1991-2010年20年间广东省7~18岁城市男女生身高平均增幅分别为3.0 cm和2.4 cm,农村男女生平均增幅分别为4.9 cm和3.9 cm;2000-2010年,城市男女生身高增幅分别为1.9 cm和1.1 cm,农村男女生平均身高增幅分别为5.0 cm和3.8 cm。20年间城市7 ~ 18岁男生和女生平均体质量增长4.5 kg和3.0 kg,农村男女生分别增长了3.8 kg、2.1 kg,增幅最大的是10 ~ 12岁学生。1991-2000年间13 ~18岁学生胸围出现负增长,平均减少1.9 cm,18岁农村男生、女生胸围分别减少了3.1 cm和3.2 cm。1991年城市男女生肥胖率分别为0.6%、0.3%,2010年上升到7.4%和3.7%。【结论】 广东省青少年生长发育表现为正向发育的趋势,增高增重趋势主要发生在近10年,城市学生超重和肥胖呈现明显增长趋势,胸围负增长与身高发育不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