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肿瘤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础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于1995年开始,对人体解剖学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进行了改革,同时加快了实验室建设和教材建设,配合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减少了教学时数,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学习效率。①1 课程改革将传统医学教育所开设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两门课程合并为一门人体解剖学,教学时数从196学时减至158学时,采用大局解小系统的形式上课,既减少了系统解剖学与局部解剖学中的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内容,缩短了教…  相似文献   
2.
肩胛骨位置改变与肩关节周围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肩胛骨位置用X线摄片法进行了测量,对55例肩周炎患者的调查发现,肩胛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单一移位。作者认为肩胛骨的单一移位是在肩部这一特殊结构中产生的,它改变了盂肱关节面之间的对合关系,破坏了肩关节活动中特有的“肩胛肱节律”,也累及关节周围组织,导致肩关节周围炎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作者用纠正肩胛骨位置的方法,治疗肩周炎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观察了50只15月龄雌雄NIH小鼠于单用及联用黄芪(芪)和何首乌(乌)后对环磷酰胺(环)所致的胸腺和免疫细胞抑制性改变的保护作用.实验分A组(芪+环)、P组(乌+环)、AP组(芪+乌+环)C组(生理盐水+环)和O组(生理盐水)五组,分别进行胸腺重量、胸腺系数、血涂片检测,又经Q_(520)图像分析仪对苏木素染色和Lysozyme免疫组化染色的胸腺石蜡切片进行立体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胸腺重量和胸腺系数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采用25g~30gKm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O、C、A、P和AP共5组.A组用黄芪6g/(kg.d),ig;P组用何首乌每日6g/(kg.d),ig;AP组同时给黄芪和何首乌,剂量、方法同上,连续14d.以上3组均加用环磷酰胺8mg/kg,ip,隔日1次,共7次.C组为环磷酰胺对照组,O组为正常对照组.末次给药24h后取出胸腺,制成胸腺细胞悬液,分别制备流式细胞仪检测标本和透射电镜标本,并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如下:(1)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显示,C、A、P和AP组均出现明显的低一于G_1期DNA含量的亚G_1峰-AP峰.AP峰的高低依次为AP组相似文献   
5.
为给治疗肩周炎进行肩胛背神经封闭提供形态学基础,本文在60具(120侧)成年尸体上观察了肩胛背神经的起始及入肌部位,测量了该神经在颈部的长度,定出体表投影线。并依据所得数据,设计和制作了“肩胛背神经定位尺”。此定位法经临床500例肩周炎患者的治疗验证,有效率达87.8%。为临床对肩周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腰椎体的观察及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东地区出土的220例(男136,女84)成人骨骼的1100个腰椎椎体,按《人体骨骼测量法》进行了测量和观察,结果如下。一、腰椎体各径值,见表1-60腰推指数=椎体后高/椎体前高,自L1~L5男性腰椎指数为1.14、1.O7、1.01、0.94、0.85,女性为1.12、1.06、1.00、0.94、 0,86。二、腰椎的异常:观察到脊柱裂12例(男10,女2)占5.5%,共13个腰椎,占1.2%。其中10例位于L5,1例在L4,1例为L4和L5均有脊柱裂。观察到腰椎  相似文献   
7.
心冠状窦的观测及其口径推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临床对心冠状窦作导管介入提供依据,本文对30例成人正常心脏的冠状窦进行观测.取自心大静脉和钝缘静脉汇合处作为起端.冠状窦穿入右房壁处作为末端,冠状窦长度的均值(X±SDmm)为44.40±4.95(3.42~5.32),起端外径为3.75±1.11(1.92~6.40),中部外径为6.05±1.52(3.72~8.20).末端外径为8.93±1.76(5.52~12.00).冠状窦口全部朝向右前上方,窦口中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9°±6(37°~61°);窦口呈椭圆形者22例占73.3%,呈圆形者8例占26.7%;窦口长径为11.53±2.03(7.22~17.50),宽径为9.33±2.91(5.02~13.00).冠状窦瓣:有不完全瓣膜者22例占73.3%,无瓣膜者8侧占26.7%;瓣膜呈半月形者12例占54.6%,袋状(瓣膜成片覆盖窦口面积超过一半的)和网状各4例各占18.2%,条索状和筛状各1例各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型E6基因转染人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制备的疫苗,在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体内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的免疫治疗和免疫保护作用。方法:细胞因子扩增人外周血DC,脂质体(Lipofeetamine)转染HPV16E6制备HPV16E6-DC疫苗。进行致瘤性检测,并观察在SCID小鼠体内疫苗抗人CaSki细胞的免疫保护及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结果:①ttPV16E6-DC疫苗接种于小鼠体内未见肿瘤形成,脾、肺、肝和肾等器官未出现肿瘤病变。②在免疫治疗组,用HPV16E6.DC疫苗治疗的荷瘤小鼠,肿瘤生长速度较对照组慢,瘤体积小于对照组,瘤重量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③在免疫保护组,经HPV16E6-DC疫苗免疫的小鼠,CaSki细胞攻击后,肿瘤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瘤重量也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外周血来源的HPV16E6.I)12疫苗无体内致瘤性。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CaSki细胞在SCID小鼠体内的生长,抵抗肿瘤细胞的攻击,对机体具有相应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及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在建立环磷酰胺免疫抑制老龄小鼠模型基础上,定量比较了黄芪、何首乌单用和联用对脾和脾巨噬细胞的影响.结果黄芪、何首乌和黄芪加何首乌三组脾巨噬细胞的面数密度、面密度、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均明显高于环磷酰胺组而灰度明显低于环磷酰胺组.与对照组相比,黄芪、何首乌和黄芪加何首乌三组的面数密度、面密度和吞噬指数均无明显差异而灰度皆增高;吞噬率在黄芪和何首乌组不如对照组而黄芪加何首乌组则达到对照组水平.表明黄芪和何首乌对环磷酰胺引起的脾抑制性改变有明显保护作用,两药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采用15月龄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C组)正常喂养;实验组分为A、P和AP组,A组加黄芪注射液,lg/(kg·d)ip;P组加何首鸟煎剂,6g/(kg·d)ig;AP组联用A和P组两药,连续给药14天,第15天4组同时放血处死,取出胸腺,按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