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魏立璇  孙涛  赵茜 《中国肿瘤》2020,29(10):792-798
摘 要:[目的] 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发生观察/评价记录不全方案偏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各因素对此类方案偏离的影响,提出解决办法,提高项目质量。[方法] 收集2017—2019年某肿瘤医院开展注册类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项目质量自查发现的467例次观察/评价记录不全方案偏离,影响因素按受试者、研究团队、客观因素、申办方、临床研究协调员(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s,CRC)分类,每个因素再次分组,比较各组间方案偏离发生例次的统计学差异,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2017—2019年注册类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共发生467例次观察/评价记录不全方案偏离,受试者因素引起方案偏离例次最多(193例次,41.44%),与研究协调员有关因素发生方案偏离例次最少(3例次,0.64%)。观察/评价记录不全方案偏离各影响因素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0)。受试者因素中,受试者依从性差引起方案偏离发生例次比率最高(140例次,72.54%);研究团队因素中,研究医生引起方案偏离发生例次比率最高(107例次,78.68%);客观因素中,假期因素引起方案偏离发生例次比率最高(41例次,49.40%);申办方因素中,方案设计问题引起方案偏离发生例次比率最高(32例次,61.54%)。各因素分组比较方案偏离发生例次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 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评价是抗肿瘤药物上市前临床研究的最关键问题,观察/评价记录不全影响临床试验的安全性数据,提高受试者、研究团队的依从性、制定科学、可操作性强的临床试验方案,为受试者提供便利的就诊条件,为试验配备合格的CRC,是减少观察/评价记录不全方案偏离的有效手段,可提高临床试验质量,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研究彰武县农村人口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人群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且年龄≥30岁患有原发性高血压者300人作为病例组,同一人群中血压正常者20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水平,用SPSS 12.0版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分析。结果:高血压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随高血压分期、年龄增高逐渐增高(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尿酸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且随着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性也逐渐增高。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血清尿酸仍然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清尿酸水平可能是农村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彰武县农村人口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人群血清尿酸水平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符合诊断标准且年龄≥30岁患有原发性高血压者300人作为病例组,同一人群中血压正常者20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高血压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随高血压分期、年龄增高逐渐增高(P<0.01);血清尿酸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且随着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患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性也逐渐增高。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血清尿酸仍然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清尿酸水平可能是农村居民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魏立璇  孙涛  于慧会 《中国肿瘤》2020,29(7):526-531
摘 要:[目的] 发现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发生方案偏离的规律和特点,分析发生原因,提出有效措施,为提高试验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19年辽宁省肿瘤医院开展的注册类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项目质量自查发现的方案偏离例数、例次、类别,按不同年份、不同科室、国际/国内多中心开展情况进行分组,比较组间方案偏离发生例次的统计学差异,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126项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中,查阅1247例受试者资料,共437例受试者发生1155例次方案偏离。发生的方案偏离中观察/评价记录不全例次最多(467例次,40.43%),入排问题发生例次最少(12例次,1.04%),不同类型方案偏离发生例次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内、外科临床试验发生方案偏离最多的是观察/评价记录不全(内科324例次,37.41%;外科143例次,49.48%);发生方案偏离例次比率最低在内科是入排问题(7例次,0.81%),在外科是合并用药的使用(4例次,1.38%);内外科方案偏离发生例次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国际/国内多中心方案偏离发生例次比率前两位是观察/评价记录不全和药物使用不当,发生入排问题方案偏离例次比率最低(国际:5例次,0.85%,国内:7例次,1.23%);两种中心方式方案偏离发生例次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用药周期长,观察指标复杂,易出现观察/评价记录不全、药物使用不当等方案偏离情况,通过项目自查、针对性培训、加强质量控制可以有效避免发生方案偏离,提高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臭椿酮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根据检测结果实施分组,采用低(0.2μmol/L)、中(0.4μmol/L)、高剂量(0.6μmol/L)的臭椿酮干预结直肠癌SW1116细胞24 h,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活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ENST00000441270和微小RNA-149(miR-149)的表达水平。转染ENST00000441270小干扰RNA(si-ENST00000441270)至SW1116细胞,采用上述方法检测干扰ENST00000441270表达对SW1116细胞活力、克隆形成以及凋亡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ENST00000441270与miR-149之间靶向关系。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臭椿酮低剂量组SW1116细胞的活力[(0.84±0.05)比(0.84±0.05),t=0.529,P>0.05]、克隆形成数[(110.00±3.56)个比(111.33±3.86)个,t=0.499,P>0.05]、凋亡率[(7.56±0.80)%比(7.35±0.63)%,t=0.307,P>0.05]、ENST00000441270[(0.98±0.06)比(0.99±0.06),t=0.238,P>0.05]和miR-149[(1.01±0.07)比(0.99±0.07),t=0.303,P>0.05]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臭椿酮中、高剂量组SW1116细胞的活力(0.63±0.04、0.40±0.03比0.84±0.05,t=7.667、12.667,P<0.05]、克隆形成数[(85.67±2.87)个、(58.33±2.62)个比(111.33±3.86)个,t=9.487、24.666,P<0.05]、ENST00000441270表达[(0.69±0.05)、(0.41±0.03)比(0.99±0.06),t=7.138、13.799,P<0.05]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凋亡率[(12.61±0.91)%、(21.66±0.97)%比(7.35±0.63)%,t=7.715、12.036,P<0.05]、miR-149表达[(1.48±0.08)、(1.92±0.10)比(0.99±0.07),t=7.415、14.074,P<0.05]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i-ENST00000441270组SW1116细胞活力[(0.35±0.02)比(0.88±0.05),t=17.047,P<0.05]、克隆形成数[(49.67±2.87)个比(112.67±3.40)个,t=24.525,P<0.05]低于阴性对照(si-NC)组,细胞凋亡率[(22.62±0.82)%比(7.58±0.65)%,t=24.896,P<0.05]高于si-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iR-149是ENST00000441270的靶基因。结论0.4、0.6μmol/L的臭椿酮能够抑制结直肠癌细胞SW1116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NST00000441270/miR-149分子轴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