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评价间接法树脂高嵌体修复磨牙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应用HRi美塑树脂通过间接法制作树脂高嵌体和直接法树脂充填修复68颗磨牙残冠的邻牙合面龋损,分别在修复后6、24、36个月随访,对边缘密合、邻接关系、牙周健康及修复体完整性等临床修复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给予评价。结果:第6个月时两组无差别;第24个月时,两组除了在邻接关系方面嵌体组要优于直接组外(P<0.05),其余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别;但在36个月时,用间接法树脂高嵌体修复的患牙在边缘密合、邻接关系及牙周健康方面与直接法修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间接法树脂高嵌体修复磨牙残冠能获得更好的临床修复效果,更能符合不同层次患者的功能及美学需求。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树脂桩核加氧化铝全瓷冠修复前牙牙冠大部缺损共41 例62 个牙,通过0.6~2.0 年的临床观察,除2例残根修复体桩在修复后半年脱落外,其余修复体无桩折断或脱落,无牙龈着色,患者满意度良好.  相似文献   
4.
牙周炎不仅影响咀嚼、破坏牙周组织而致中老年人牙缺失,甚至可引发冠心病等多种疾病。2003-2005年,我们对牙周炎伴牙列缺损9例进行综合性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共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只是单纯的利用基础治疗,并未实施牙周维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之上,再联合牙周维护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每年的缺失牙数,牙龈出血指标、牙周袋探诊深度以及牙龈附着水平.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平均每年的缺失牙数、牙龈出血指数和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4372、t=22.5874,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每年缺失牙数、牙龈出血指数和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640,t=11.1926,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平均每年缺牙数、牙龈出血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962,t=7.3793,P<0.05);另外,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牙龈附着水平、牙周带深度,较治疗前,都有较大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125,t=2.4584,P<0.05),观察组患者的牙龈附着水平、牙周带深度,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668,t=10.5772,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牙龈附着水平改善状况、牙周带深度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530,t=14.6578,P<0.05).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慢性牙周炎时,可以在常规治疗结束之后,对牙周进行定期维护,这种治疗方法,有利于改善牙周炎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牙齿尽早恢复健康,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eyond冷光美白技术对活髓变色牙齿进行漂白时敏感发生情况。方法于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在解放军第463医院口腔门诊用Beyond冷光美白仪及配套的冷光美白剂对30例患者的活髓变色牙齿进行漂白,其中10例患者术前曾服用止痛剂,分别观察术中、术后24、72h及1周患者牙齿敏感情况。结果术前服用止痛剂者均未出现敏感症状;未服用者术中有14例(70.0%)患者有程度不等的牙齿敏感症状,其中2例(14.3%)患者出现牙髓刺激症状,术后24h17例(85.0%)患者有不同程度牙齿敏感症状,术后72h至1周可自动消除,未见有牙髓炎症状发生。结论 Beyond冷光美白技术对牙髓的刺激性为可复性、短时性、一过性。术前如进行完善彻底检查,给予口服止痛剂,术中规范操作将有助于减少敏感疼痛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SDC)的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方法结合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收治的4例SDC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国内文献中其余56例病例,对比分析SDC的临床特点。结果SDC以腮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神经受累现象出现较早,淋巴结及远隔转移多见。结论SDC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临床应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二矽酸锂陶瓷高嵌体修复不同垫底厚度的下颌第一磨牙修复体、剩余牙体组织、牙釉质、牙本质、粘接剂的等效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一颗完整的离体下颌第一磨牙,通过锥形束CT(CBCT)扫描技术,Mimics19.0、Hypermesh、ANSYS Workbench15.0等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面不同垫底厚度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垫底厚度(h)0 mm、1 mm、3 mm、5 mm为变量,分别记为h0、h1、h3、h5,观察静态垂直向加载300 N或斜向加载180 N时修复体、剩余牙体组织、牙釉质、牙本质、粘接剂的等效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结果 (1)垂直向加载时各结构不同垫底厚度等效应力大小比较,修复体:h5 > h3 > h1 > h0,剩余牙体组织:h5 > h3 > h0 > h1,牙釉质:h3 > h5 > h1 > h0,牙本质:h0 > h1 > h3 > h5,粘接剂:h5 > h0 > h3 > h1;斜向加载时各结构不同垫底厚度等效应力大小比较,修复体:h5 > h3 > h1 > h0,剩余牙体组织:h1 > h3 > h5 > h0,牙釉质:h3 > h5 > h1 > h0,牙本质:h0 > h1 > h3 > h5,粘接剂:h5 > h3 > h0 > h1。(2)同一垫底厚度时,各部结构等效应力分布范围不同;不同垫底厚度时,同一结构等效应力分布基本相同。结论 垫底厚度是影响修复体及牙体各结构等效应力大小及分布的重要因素;根据等效应力的大小和分布,当采用二矽酸锂陶瓷材料作为高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时,1 mm的垫底厚度有利于修复体及牙体各结构稳定,但需注意调牙合时应减小侧向力。  相似文献   
9.
导致前牙折断的原因很多,以往认为,折断面在龈下2mm以上的病例均须拔除患牙。2003~2005年,我们对前牙龈下残根18例行桩冠修复,成功率88.9%。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下颌阻生智齿常由于远中软硬组织覆盖及近中第二磨牙的阻挡,拔除较困难,尤其是近中低位或水平阻生,其拔除更是一项复杂的手术.近年来在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手术中,辅以高速涡轮钻磨切日渐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该方法大大缩短操作时间,术后感染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但却使皮下气肿的发生成为可能,笔者经治1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