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L)患者中是否存在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 (HTLV Ⅰ )的感染。方法 检测CTCL患者血清中的HTLV Ⅰ抗体以及患者外周血细胞和活检标本中的前病毒DNA。结果 PCR法检测CTCL患者外周血样 5 7例 ,其中HTLV Ⅰ前病毒DNA阳性患者 6例 ;ELISA法检测CTCL患者 5 4例 ,其中 1例为可疑阳性 ;Western印迹法检测CTCL患者 18例 ,其中HTLV Ⅰ抗体阳性者 4例 ,此 4例患者前病毒DNAPCR结果也为阳性。结论 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存在HTLV Ⅰ病毒感染 ,CTCL与HTLV Ⅰ有一定的关系。HTLV Ⅰ病毒感染可能是CTCL发病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作者曾经体外实验证明,均聚寡脱氧胞嘧啶核苷酸片段(dC14)有抗病毒活性,现继续研究其在体内的作用。不给dC14的对照组小鼠,接种腹水瘤细胞后:100%发病和死亡,潜伏期为6d,存活期11d;给每只小鼠dC14 1.3~3.2 mg,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至20%,疾病潜伏期和存活期推迟。在未经dC14处理的种瘤细胞和淋巴组织与经处理的淋巴组织中,多聚酶链反应(PCR)法都检测到病毒核酸,而正常小鼠中则无此种病毒核酸顺序。研究结果提示,dC14对小鼠SRS腹水瘤的发病和生长有抑制作用。此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病毒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由内皮前体细胞分化的内皮细胞与成熟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可以为组织工程血管的形成提供更接近天然的条件.实验拟进一步证明两种细胞联合培养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以及两种细胞的最适比例.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5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新鲜脐带取自国际第一妇婴保健医院,产妇知情同意.②实验方法及评估:从人脐动脉中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并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其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中的内皮前体细胞,经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和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其表型;无菌条件下制作Ⅰ型胶原凝胶,在其上以3:1~4:1的比例混匀联合培养内皮前体细胞与平滑肌细胞,并观察两种细胞联合培养时的形态,分析两种细胞最合适的种植比例;免疫荧光方法观察在Ⅰ型胶原凝胶联合培养中CD31、vWF的表达以及内皮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①原代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呈典型"波峰谷"形态,荧光染色平滑肌肌动蛋白呈阳性.②脐血来源的内皮前体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后,呈现出"铺路石"样形态,表达CD31、vWF,结合荆豆凝集素,提示具备成熟内皮细胞特性.③在Ⅰ型胶原凝胶上两种细胞增殖力均旺盛,与平滑肌细胞以3:1~4:1的比例种植在I型胶原凝胶培养一段时间后,内皮前体细胞可从平滑肌细胞处得到支持,形成血管样网络结构.④共培养1周后,CD31与vWF阳性细胞即内皮前体细胞分化而来的内皮细胞互相连接,形成环形结构.结论:内皮前体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以3:1~4:1共培养的模式可以促进微血管样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形态学方法,以简便快捷地观察生物支架材料体外内皮化的程度。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2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新鲜的猪心瓣膜经过十二烷基磺酸钠和脱氧胆酸处理,获得去细胞生物支架。②采用消化法获得脐静脉内皮细胞。③将脐静脉内皮细胞(2×105/cm2)种植于支架上,静态培养10d。用0.5mg/L的4,6-联脒-2-苯基吲哚溶液对再内皮化支架进行直接的大体染色及染色后冰冻切片,同时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扫描电镜对支架的内皮化情况进行平行观察。结果:①猪心瓣膜的细胞成分完全脱去,胞外基质保存完好。②原代分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5d后融合成扁平单层,梭形或多角形,具有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CD31免疫荧光染色细胞表面呈现黄绿色荧光。③脐静脉内皮细胞种植10d后,支架经4,6-联脒-2-苯基吲哚大体染色显示内皮化程度达90%以上,观察结果与电镜观察相同;冰冻切片观察显示支架表面有一融合的内皮细胞单层,与免疫荧光染色及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相吻合。结论:4,6-联脒-2-苯基吲哚大体染色法可直接观察生物支架再内皮化程度,简便、准确直观,是体外构建组织的一种有效的形态学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瓣膜的可行性,评价其抗血栓功能。方法:实验于2005-08/2006—04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人骨髓来源为中山医院胸外科手术摘除的一段肋骨(患者知情同意);取健康志愿者静脉血进行血小板黏附观察;新鲜猪心瓣膜取自上海复新屠宰场。②利用胰酶-乙二胺四乙酸、核酸酶处理猪心瓣膜制备脱细胞支架。将摘除的一段肋骨无菌条件下用含肝素的磷酸盐缓冲液充分冲洗骨髓腔,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体外诱导分化。⑧经体外诱导成的内皮细胞后,种植于瓣膜支架,构建组织工程瓣膜。体外培养1周后,取组织工程瓣膜及未种细胞的空支架做血小板黏附试验。以CD31、vWF对细胞进行鉴定,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荧光及扫描电镜对组织工程瓣膜进行评价。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内皮细胞及其性质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内皮细胞后,CD31及vWF染色由阴性转为阳性,呈现出“铺路石”样形态。瞧糯膜组织形态观察结果:猪心瓣膜的细胞成分完全去除,胞外基质保存良好,组织工程瓣膜表面形成一连续的内皮细胞单层。⑧血小板黏附情况:扫描电镜显示空支架表面有大量血小板聚集和黏附,而组织工程瓣膜表面无此现象,显示了良好的抗血栓性能。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内皮细胞叮以用来构建具有良好的抗血栓性能组织工程瓣膜。  相似文献   
6.
逆转录病毒不仅是研究肿瘤的实验材料和研究基因表达的系统,而且能引起家畜、家禽的白血病。人类T细胞白血病和艾滋病.上海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与天津、遵义等地有关单位相继用同一来源的自发性白血病小鼠组织建立了白血病及淋巴瘤的动物模型,如T638、L6565、L759、L783和SRS等瘤株,彼此关系密切.组成了一个国内独特的T(天津)-S(上海)-Z(遵义)白血病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皮肤型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一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道1例皮肤型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cATLL)。方法 检测皮肤损害的组织病理、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表型的特点,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蛋白印迹法以及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患者外周血中嗜人T淋巴细胞病毒Ⅰ型(HTLV-Ⅰ)抗体和淋巴样细胞的HTLV-Ⅰ前病毒DNA。结果 此例患者的皮肤损害多形,除表现丘疹、斑块外,并发生疱壁紧张或松弛的大疱。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下水疱,疱底真皮乳头和疱边缘处小至中等大不典型淋巴样细胞浸润。不典型淋巴样细胞示CD45+、CD45RO+,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阴性。外周血中HTLV-Ⅰ抗体阳性;淋巴样细胞中HTLV-Ⅰ前病毒DNA阳性。患者最后死亡,病程1年10个月。结论 ATLL在我国并非极罕见,cATLL也存在,应加以警惕。  相似文献   
8.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为内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探索能力。  相似文献   
9.
TCELLRECEPTORGENEREARRANGEMENTANALYSISINTHEPRIMARYCUTANEOUSTCELLLYMPHOMAQiuBingsen邱丙森WangPing1王平GaoHongyang2高红阳ShangYifei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反义寡核苷酸 (antisenseoligonucleotides)对人体引起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HL 6 0细胞增殖和蛋白质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设计和合成了不同序列、长度和核苷酸磷酸根上有无修饰的多种脱氧寡核苷酸片段 ,进行了对HL 6 0细胞的生长抑制和蛋白表达的抑制试验 ,也测定了它们对人体正常淋巴细胞的毒性。结果 :发现互补于C mycmRNA的 2个区域的反义寡核苷酸序列 (5′ 4 4 6 1和 5′ 556 576 )有较好的抑制效率 ,在一定时间内 ,HL 6 0细胞增殖抑制分别达到 59.5%和6 2 .7% ,并且它们对人体正常淋巴细胞无毒性作用。结论 :我们新设计的互补于 5′ 4 4 6 1序列片段对HL 6 0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有望发展成抑制HL 6 0细胞增殖的核酸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