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依赖显微镜对病理学组织切片进行观察,这种教学模式所固有的缺点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病理学实验教学数字切片库结合网络教学的新型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病理学组织切片教学所存在的时空限制,给传统病理学实验教学带来全新模式的变革,并对病理学实验考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形成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开展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对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散发性结直肠癌hMSH2的表达及与MIN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hMSH2表达改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N)在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7例散发性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并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肿瘤组织的MIN状况。结果;肿瘤组织中hMSH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5%,远低于癌旁正常粘膜94%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细胞块制备试剂盒制备细胞块效果以及制块过程中的技术要点。方法:应用细胞块制备试剂盒法制备细胞块,常规包埋制片后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效果。结果:细胞块制备试剂盒制成的细胞块不散,可对微量标本进行处理,具备组织学优点;满足标本连续切片,并可永久保存标本;能满足免疫组化检测需要。结论:细胞块制备试剂盒法操作简单,技术难点不多,质量容易控制,便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组织中β-链蛋白(β-catenin)、Yes相关蛋白1(YAP-1)和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三者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增殖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β-catenin、YAP-1、Survivin。结果β-catenin、YAP-1、Survivin在增殖期、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依次增多(P均<0.05);β-catenin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依次减少(P均<0.05)。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β-catenin与YAP-1、YAP-1与Survivin阳性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378、0.700,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β-catenin、YAP-1、Survivin阳性表达增高,三者可能协同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绿茶提取物绿茶儿茶素(green tea catechins,GTC)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发SD大鼠乳腺癌前增生性病变的抑制作用。方法42只7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空白对照)、B(DMBA)、C(GTC)、D(DMBA GTC)4组。①A、B组自由饮用自来水;②C、D组自由饮用自来水,并各鼠每天接受1次GTC水溶液灌胃(80mg/d);③B、D组各鼠于实验首日接受一次性DMBA油溶液灌胃(70mg/kg)。实验持续20周。第20周末时,断颈处死各组大鼠,取其全部乳腺组织,常规制备石蜡HE切片,镜下计数4组大鼠乳腺癌前增生性病变;以SP法和TUNEL法分别检测B、D组大鼠乳腺上皮细胞的PCNA表达(增生指数)和凋亡指数。结果①GTC灌胃(C、D)组大鼠的乳腺上皮增生性病变少于非GTC灌胃(A、B)组,其中的D(DMBA GTC)组少于B(DMBA)组(P<0·05);②D组大鼠乳腺上皮细胞的PCNA表达少于B(DMBA)组(P=0·001);③D组与B组大鼠乳腺上皮细胞的凋亡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177)。结论①绿茶提取物GTC对DMBA诱发SD大鼠乳腺癌前增生性病变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与乳腺上皮细胞的增生受抑有关,未显示与乳腺上皮细胞凋亡指数的相关性;②GTC对未接受致癌剂DMBA作用的大鼠乳腺上皮细胞未显示增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基因产物HBsAg,HBcAg,HBxAg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细胞癌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152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肝癌组织、7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织中HBsAg,HBcAg,HBxAg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相比,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sAg表达显著降低(P=0.000);HBcAg表达显著增高(P=0.000);HBxAg显著增高(P=0.005)。结论:乙肝病毒抗原成分HBcAg,HBxAg参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患者17岁,社会性别为女性.因无月经初潮,伴身高不断增长就诊.患者为足月顺产,其母亲否认孕期服用性激素类药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父母非近亲结婚,一弟表形正常.曾行人工月经周期治疗2个月,阴道有少许粉红色分泌物出现.查体:上肢长,指距大于身高.女性外貌和音调,皮下脂肪少,口周无胡须,未见喉结,双侧乳房发育不良,乳晕稍淡.双侧腹股沟及大阴唇未扪及包块.外阴为女性型,大小阴唇发育,阴毛稀少,有处女膜,可见阴道口.  相似文献   
9.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是来自淋巴结外边缘带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的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多系统并发MALT淋巴瘤较少见,市脏和胃同时发现MALT淋巴瘤的病例国内外亦少见报道.现报道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17岁,因原发性闭经入院.体检:女性外观,喉结未见明显突出,乳房发育尚可,腹股沟未见明显包块,外阴女性,幼稚型,阴毛稀少.辅助检查:雌醇<10 ng/L,睾酮55 ng/dl;遗传学检查显示该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B超检查显示:子宫小,双侧附件区见不均质包块,性质不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