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9篇
综合类   7篇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25岁。因“腹痛半月余,加重伴呕吐、高热4天”于2011年1月19日人院。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腹部隐痛,向左后背部放散,屈膝位可缓解,于当地卫生所给予抗生素治疗(具体不详)好转,此后仍有上述症状,但较初次发作有所缓解,未予处置。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疾病容易进展为肝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经证实,腹膜炎的延迟诊断是其高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但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种灵敏、快速和准确的方法来早期诊断该疾病。因此,如何更好地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做出早期诊断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重点介绍了肝硬化患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和早期诊断方法,以期为临床实践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菌血症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肝硬化菌血症的发生率随肝病严重程度递增,一旦发生菌血症,则提示预后较差。叙述了肝硬化并发菌血症的危险因素、诊断要点、治疗方法、预防及预后五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早期防治菌血症对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胎肝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人胎肝干细胞体外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采用胶原酶消化、重力沉降及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人胎肝干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初步鉴定,以及应用流式细胞仪等对其生长状况进行评估。所获得的原代细胞共传8代,细胞呈小梭形或三角形,体积较小,胞核较大,而胞浆较少;第4代细胞中进入生长期的细胞约占88.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胞质中ALB、CK19染色阳性。人胎肝中存在具有肝干细胞特征的细胞,它们可能会成为细胞移植及肝移植良好的细胞资源。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腹水是临床常见的肝病晚期综合征,相关学科临床医师对于国内外关于肝硬化腹水诊疗指南的更新与进展颇为关注。继2009年美国肝病学会更新肝硬化腹水临床实践指南后,欧洲肝病学会也于今年5月发表了同一类指南,现将两指南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丙型肝炎(CHC)在未发展至肝硬化阶段即可发生血小板重度减低,为临床进行抗病毒治疗带来较大障碍,尤其对需要使用干扰素治疗的CHC患者。尽管合并血小板重度减低的CHB、CHC患者只占较少比例,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治疗尚无指南可循,治疗所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大。这部分患者通常辗转多家医院、花费巨资却得不到恰当治疗或仅对症治疗。为此,作者选择临床工作中成功治疗的2例  相似文献   
7.
研究β2糖蛋白I(β2GPI)与肝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以进一步探讨β2GPI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采用L igand b lot技术,从SMMC-7721、HL-60及SGC-7901三个细胞株中,筛选出具有与人β2GPI特异结合蛋白成分的细胞。SMMC-7721细胞在40kD处出现一特异染色带,而HL-60及SGC-7901二种细胞则无此反应。在SMMC-7721细胞中存在有与人β2GPI特异结合的蛋白,这种蛋白可能参与了HBV感染肝细胞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探讨干扰素(IFN)对庚型肝炎病毒(HG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重叠感染的慢性肝炎患者中HGV的疗效,以明确HGV感染的临床意义。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并对其产物直接进行测序。在IFN治疗期间,91.1%患者血中的HGV转阴。只有26.8%患者持续阴性。血中ALT水平在停用干扰素后与HCV-RNA水平密切相关,而与HCV-RNA的水平无明显关联。(1)HGV对IFN治疗敏感;(2)在HGV与HCV重叠感染的丙型肝炎患者中,HCV对肝细胞的损伤起重要作用,而HGV直接导致肝损伤且使肝损伤讲展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β2-糖蛋白Ⅰ(β2-GPⅠ)与血小板结合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第二医院消化内科6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β2-GPⅠ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组、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组及正常对照组血小板的结合率。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β2-GPⅠ与血小板的结合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组明显高于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组(P<0.01)。结论β2-GPⅠ与血小板结合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