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治疗时间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临床研究,将发病12 h内358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178例,常规治疗组180例。溶栓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尿激酶150万U静脉注射,其中超早期(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6 h )溶栓组治疗123例,延迟(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6~12 h )溶栓治疗组55例。评价溶栓疗效和出血转化安全性。结果溶栓组总有效率89.89%(114/210),病死率3.8%(12/178),脑出血并发症5.7%(12/210),脑出血病死率2.9%(6/210);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48.0%(108/225),病死率9.3%(21/225),脑出血并发症0.9%(2/225),无1例死于脑出血。结论尿激酶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治疗方面效果显著,急性脑梗死发病12 h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较好,但脑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临床终点死亡结局不高。  相似文献   
3.
高宏章  陈由  林鸣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556-1557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对93例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但血脂正常的老年患者给予氟伐他汀(来适可)20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观察其对患者血脂各项指标(TC、TG、LDL-C、HDL-C)的影响,并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阻力指数及颈动脉斑块积分的变化。结果氟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LDL-C下降,HDL-C升高(P〈0.05),而TG、TC无明显变化。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减小,颈动脉内径以及血流阻力指数均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中膜厚度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氟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老年患者有调脂作用,同时对其颈动脉斑块有稳定和消退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红外线联合药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3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红外线治疗,2次/d,每次30 min,连用14 d,并联合药物治疗(DXM 10-15 mg/d×7 d,同时予VitB1 100 mg/d,VitB12 500 mg/d肌肉注射14 d)。对照组仅采用上述的药物治疗,不用红外线。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恢复的情况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红外线联合药物组较对照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痊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外线联合药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显著,提高治愈率,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加兰他敏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宏章  陈由  魏演 《海南医学》2012,23(3):38-39
目的 观察加兰他敏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80例诊断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奇数为常规组,偶数为加兰他敏组,各40例.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在实验前、实验1个月、实验3个月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3个月后,常规组和加兰他敏组治疗后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加兰他敏组治疗效果尤其明显.结论 加兰他敏能显著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