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患者男,8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30年,加重伴呼吸困难,于2002年12月28日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Ⅱ型呼吸衰竭、气管切开术后急诊收住院。住院后给予抗炎、解痉、平喘、化痰及一般对症治疗,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正压给氧。患者病情一度平稳。入院第四天,在脱机状态下,因发热不退,将清开灵注射液1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30分钟输入完毕时,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双眼上翻,呼吸急促浅快,频率30次·min-1,双肺满布哮鸣音,心率148次·min-1,心音低钝,血压测不到,四肢末梢紫绀,指端湿冷,气管切开处涌出大量泡沫痰,伴全身大汗。立即更换…  相似文献   
2.
卡维地洛对慢性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对慢性心衰(CHF)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7例CHF合并CRF患者,在充分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观察不同阶段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肾功能的变化。结果:卡维地洛治疗后,LVEF在治疗3个月后开始升高,12个月后显著高于基线水平(p<0.01)。治疗后1个月,血肌酐(Scr)升高(p<0.05),3个月时回落到基线水平以下(p<0.05),12个月时仍低于基线水平(p<0.05);治疗后1个月,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先轻度下降(p<0.05),3个月时回升高于基线水平(p<0.01),12个月时仍显著高于基线水平(p<0.01)。卡维地洛对尿微量白蛋白和24h尿蛋白定量影响不大(p>0.05)。结论: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可改善慢性心衰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功能,早期引起肾功能的轻度降低,随后肾功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心肾同为循环系统上的两个重要器官,不仅通过血管相互连接,还通过内分泌效应[心脏:A型利钠肽、B型利钠肽;血管:内皮素、一氧化氮;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2、醛固酮,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交感肾上腺系统(盐皮质激素、儿茶酚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生理状态下,两器官借助血流动力学、神经内分泌、血管生物学途径,通过对血流动力、血管容量、血液容量的调控,发挥着稳定循环系统的作用.两个器官相互依存、相互调节、相互补充,维持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4.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致严重过敏反应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例患者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引致严重过敏反应。第1例为91岁男性帕金森病患者,静脉滴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40mg,滴注10min后出现寒战、心悸、全身冷汗,BP由入院时的155/70mmHg降至130/60mmHg。第2例为84岁男性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脑缺血患者静脉滴注60mg,滴注结束后5min出现胸闷、心悸、头晕、寒战、四肢厥冷、全身冷汗、神志淡漠,BP由入院时的150/80mmHg降至90/60mmHg。2例患者经过抗过敏治疗和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停用该药后未再出现类似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及卡维地洛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老年慢性心衰患者47例(慢性心衰组),健康体格检查的非慢性心衰患者22例(非慢性心衰组),分别检测血尿酸(SUA)、血肌酐(Scr),C-G法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确定显性肾功能不全(ORI)、隐匿性肾功能不全(CRI)、总肾功能不全(TRI)的发生率.慢性心衰组患者再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非卡维地洛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3个月后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肾小球滤过功能变化.结果 慢性心衰组ORI和TRI发生率均高于非慢性心衰组(ORI分别为55.3%和22.7%,χ2=6.43,P<0.05;TRI分别为80.9%和40.9%,χ2=11.01,P<0.01),但CRI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5%和18.1%,χ2=0.45,P>0.05);慢性心衰组SUA、Scr高于非慢性心衰组[SUA分别为(472.8±100.2)和(415.3±71.4)mmol/L,P<0.05 Scr分别为(150.7±68.0)和(108.5±43.2)mmol/L,P<0.01],GFR低于非慢性心衰组[分别为(42.9±20.7)和(59.3±30.1)ml/min,P<0.05)];与治疗前比较,卡维地洛组治疗3个月后的SUA[(407.5±57.7)mmol/L和(476.4±85.2)mmol/L,P<0.01]、Scr[(113.5±55.4)mmol/L和(152.0±74.6)mmol/L,P<0.01]均显著下降,GFR升高[(57.9±23.7)ml/min和(45.0±22.6)ml/min,P<0.01];治疗3个月后,卡维地洛组SUA、Scr均显著低于同期的非卡维地洛组(均为P<0.05),GFR高于非卡维地洛组(P<0.01).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在充分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可以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肾小球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 虽然各种调脂药物都能使患者受益,但对于老年人而言,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事件一级、二级预防中的价值更为显著。 1 他汀类药物与老年人冠心病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预防老年人心血管事件的作用,最早来自大型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的亚组分析。多个研究一致表明,老年人接受调脂治疗可以显著获益,他汀类药物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通人群血脂与动脉硬化的相关关系。方法于2007年9月~2008年10月对2375例体检人群进行人口学资料、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同时检测血压、血脂、脉搏波传导速度等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偏相关分析血脂与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与TG无相关性;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HDL-C呈负相关,与TC、LDL-C、TG无相关性。控制相关因素后,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TC呈正相关(r=0.2840,P0.01),与HDL-C呈负相关(r=-0.3101,P0.01),与TG、LDL-C无相关性;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HDL-C呈负相关(r=-0.2130,P0.01),与TC、TG、LDL-C无相关性。结论血脂与动脉硬化相关,TC是中央大动脉硬化独立正相关因素,HDL-C是中央大动脉硬化及外周中动脉硬化独立负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刘源  王亮  叶平  骆雷鸣 《山东医药》2010,50(20):25-26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SY)对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将76例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SY静滴,连续用药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Hcy、NT-proB-N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血清hsCRP、Hcy、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各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SY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机制,可以辅助治疗UAP,进而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国产苯扎贝特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国产苯扎贝特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5月至2007年7月,纳入研究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132例随机分为3组:苯扎贝特组(59例),非诺贝特组(55例)及对照组(18例).苯扎贝特组男45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4±15.4)岁;非诺贝特组男4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1.5±15.5)岁;对照组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52.7±16.0)岁.苯扎贝特组给予苯扎贝特200 mg,3次/d口服;非诺贝特组给予非诺贝特100 mg,3次/d口服;对照组非药物治疗,疗程均3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观察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苯扎贝特组和非诺贝特组TG、TC、LDL-C水平治疗前分别为(3.16±0.60)、(5.25±0.56)、(2.76±0.45)和(3.13±0.55)、(5.28±0.52)、(2.82±0.41)mmol/L,治疗后分别降至(2.42±0.43)、(4.93±0.47)、(2.55±0.44)和(2.43±0.43)、(4.97±0.47)、(2.48±0.4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DL-C水平治疗前分别为(1.09±0.18)、(1.10±0.16)mmol/L,治疗后分别升至(1.23±0.13)、(1.22±0.1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分别为(3.10±0.40)、(5.22±0.42)、(2.81±0.57)mmol/L,均明显高于苯扎贝特组(P<0.05,P<0.01),而TG、LDL-C水平明显高于非诺贝特组(P<0.05,P<0.01);HDL-C水平为(1.10±0.13)mmol/L,明显低于苯扎贝特组和非诺贝特组(均P< 0.05).2个药物治疗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苯扎贝特组和非诺贝特组中出现胃肠道症状的患者分别有11例(18.6%)、9例(1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磷酸肌酸激酶(CK)水平呈一过性升高.皮疹等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国产苯扎贝特为安全有效的降脂药物.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氮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氪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8年7月我院干部病房395例老年人NT-proBNP水平及相关因素,其中急性心力衰竭、6个月内有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患者不纳入分析.结果 395例老年人血浆NT-proBNP浓度为732.09±799.59 ng/ml;血浆NT-proBNP水平与年龄(P=0.000)、超声心动图检查相关参数如左房内径(P=0.0109)、左室射血分数(P=0.0359)等相关;合并高血压病史、感染、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者Ig(NT-proBNP)高于非合并者(P<0.05,P<0.01).结论 老年人血浆NT-proBNP水平受年龄、感染、高血压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应用等因素影响,与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