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乳腺癌患者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使得卵巢功能缺失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加速骨代谢发生骨质疏松.在临床中应给予重视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防治手段.推荐使用钙剂+维生素D、双膦酸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中药等药物治疗,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专科医院称谓的演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料证实,解放前我国精神病病床总数不过1 000张,大都设备简陋,医疗护理条件差.到1949年精神科专科医师仅50~60人[1].1989年底,全国已有精神病院647所(以下简称专科医院),精神科医师11893人,精神病床位114074张.仅1986~1989年4年期间发展速度就接近于建国后36年的总水平.2005年底,全国精神病院增加到1052所,精神科医师19 130人,精神病病床位132 881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人性化护理方法、技巧及重要性,为食管癌患者的护理工作提指导性意见。方法:针对患者心理特征及治疗效果而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患者能够接受患病现实并能保持良好心态坚持治疗,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结论:通过人性化护理在食管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实施,患者治疗进程顺利,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消化性溃疡(PU)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胃溃疡(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中年常见,DU多见于青壮年,而GU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病比女性多。临床上DU比GU多见,两者之比约为3∶1。正确掌握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护理特点,对老年人健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露  马翠翠  温召凤  张玲  张志瑜  贾丽红 《卫生研究》2012,41(4):543-545,550
目的研究孕期和哺乳期暴露双酚A对子代雌性大鼠体重及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SD孕鼠从妊娠第6天至哺乳期结束饮用含1μg/ml双酚A的水,测量子代雌鼠从出生到断乳后5周末的体重变化情况,断乳后第5周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和瘦素水平及主要脏器(肝、肾)和肾周脂肪、生殖器周围脂肪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及脂肪系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子代雌鼠出生体重明显增加,增高的体重一直持续到实验结束。断乳后第5周,实验组子代雌鼠生殖器系数、生殖器周围脂肪系数明显增高,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发育早期暴露双酚A使雌鼠体重明显增高,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现象;双酚A暴露引起的血清瘦素水平降低是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共生功能体(holobionts)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的科研学者频繁提出。微生物与宿主在共同进化的过程中通过长期互作形成一个整体,其稳态的打破可诱发疾病。目前人们对胃部菌群方面的认识已经从H.pylori的致病作用转化为多种微生物共同存在和协同作用,研究也从单一致病菌的关联性研究转化为探讨宿主-微生物复杂且动态的共生关系,并对共生关系在胃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出新观点。由于饮食、用药、环境、遗传等各方面都对菌群结构及丰度产生影响,因此对治疗方法也需要调整和提出新的思路。新的科研方法使人们对胃部菌群的认识更深刻更广泛,对H.pylori作用的重新认识与非H.pylori细菌在胃内作用的新发现出现很多争议,单一病因与整体微生态变化对疾病发生进展的作用以及菌群特征分析是否可以成为胃部疾病新的诊断方法成为热点话题。本文就胃微生物与人类共生关系的研究发展做一综述,以期在预防和治疗胃部疾病上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探讨体育锻炼对老年人精神症状改善的影响,以有效改善其精神症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9.
10.
马融教授根据小儿“肾常虚”的生理特点,及肾-精-髓-脑之间的密切相关性,以及多动症患儿注意力及行为能力落后于实际年龄水平这一特点,结合中医及现代学理论知识,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了“髓海发育迟缓致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机假说,认为本病病位在脑,其本在肾,病机关键为“肾精亏虚,髓海发育迟缓,阴阳失调,阳动有余,阴静不足”,据此确立了“益肾填精”为主的治疗大法,临床中采用《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孔圣枕中丹”化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