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能有效对抗贲门癌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对150例贲门癌患者行近端胃切除,均采用改良空肠插入术重建消化道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全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痊愈出院,临床随访无反流性食管为症状发生.结论贲门癌行近端胃切除术后,行改良空肠插入术重建消化道,能有效地预防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同时对吻合口瘘及狭窄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方法 2000年12月-2001年5月我科用胸腔镜辅助施行食管癌切除术5例,均为食管中段癌,0期1例。Ⅰ期2例,Ⅱa期1例,Ⅱb期1例。结果 手术经过均顺利,无1例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8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10ml,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均治愈出院。结论 随着胸腔手术设备和器械的改进,手术操作技术的熟练,选择适当的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是可行的,且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薛恒川  王建明  徐飚  郭国平  华召来  周琴  朱宗海  马祯凯  高杰 《癌症》2008,27(12):1256-1262
背景与目的:作为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相关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正日益受到关注,但是在食管癌方面研究尚十分有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MGMT异常甲基化与食管鳞状细胞痛临床特征和叶酸代谢酶基因MTHFR C677T多态之间的联系.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3月间新发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并在江苏省扬中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开展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并采集其外周静脉血标本、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应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技术检测叶酸代谢酶基因MTHFR C677T多态.并分析和探讨食管粘膜组织中MGMT基因甲基化分布规律及其与MTHFR C677T基因多态间的联系.结果:12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GMT基因甲基化频率达27.2%,癌旁组织甲基化频率11.2%,10例正常成人健康对照的食管粘膜均呈去甲基化状态.患者淋巴结转移与否与DNA甲基化频率有关,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MGMT基因甲基化频率(37.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8.2%).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饮茶等因素与DNA异常甲基化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了相关潜在混杂因素后,携带MTHFR变异基因型CT和TT者食管癌组织中MGMT基因甲基化频率增高,与野生基因型CC比较,比值比OR分别为3.34(95%Cl:1.07~10.39)和3.83(95%CI:1.13~12.94).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GMT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MTHFR基因多态有关,携带MTHFRC677基因变异基因型CT与TT的癌组织中MGMT基因异常甲基化频率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食管癌切除胸腹二区淋巴结清扫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86年2月~2007年12月我院对中下段食管癌和上段食管癌分别采用Ivor—Lewis术式,即上腹正中、右胸后外侧二切口切除及Akiyama术式.即右胸后外侧、上腹正中、左颈部三切口切除,并作胸腹二区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癌1690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胸腹二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并随访1、3、5年的生存率。结果:全组手术切除率为97.86%(1690/1727)。全组有淋巴结转移782例,占46.27%,其中胸部淋巴结转移占38.93%(658/1690),腹部淋巴结转移占25.92%(438/1690),胸部淋巴结转移发生于最上纵隔位于气管食管沟及喉返神经旁占20.47%(346/1690),术后共有178例发生230例次各种并发症,总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6%(230/1690),其中肺部并发症为第一位,占34.3%,心律失常占17.4%,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8.7%,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7%。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8.2%(1161/1316)、63.5%(634/998)和51.8%(331/639)。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65.2%(219/336),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32.3%(102/316)。结论:Ivor-Lewis术式和Akiyama术式胸腹腔有良好的显露,淋巴结清扫彻底、方便,尤其对右侧最上纵隔沿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便利。特别对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行胸、腹二区淋巴结清扫十分必要,能明显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1 病历介绍患者 ,女 ,36岁 ,因头昏、乏力 6个月 ,加重 1个月入院。患者自 2 0 0 2年 10月起无诱因出现头昏、乏力、月经量多。查体无明显异常体征。血常规示 :Hb 98g/L ,WBC 3.5× 10 9L-1,Plt 83× 10 9L-1。骨髓穿刺提示 :增生活跃 ,粒红比例为2 .2 3∶1,粒系形态无异常 ,红系可见双核仁 ,巨核细胞未见。后结合骨髓活检及骨髓组化、染色体检测等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RAEB)。当时未采取特殊诊治。2 0 0 3年3月初患者头昏、乏力明显加重 ,再次骨髓穿刺提示 :增生减低 ,粒红比例为 2 .5∶1,粒系占 5 4 % ,以中、晚幼粒及…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为中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对食管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其中结肠代食管手术(ERC)已成为食管重建外科的重要选择[1-2]。因ERC手术操作复杂,术后近期并发症较其他术式发生率高,在医学界存在一定的争议,但随着胸外科专科医生对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ERC的研究逐渐趋向成熟[3]。  相似文献   
7.
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的手术疗效及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1987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对1690例中下段及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Ivor-Lewis术式和Akiyama术式进行现代淋巴结清扫治疗,总结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后1、3、5和10年的生存率.结果 全组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713例,转移率为42.2%(713/1690).胸部淋巴结转移665例,占39.3%(665/1690),其中有胸顶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349例,占20.7%;后上纵隔淋巴结转移444例,占26.3%;下纵隔淋巴结转移307例,占18.2%.腹部淋巴结转移339例,占20.1%.全组患者术后有278例发生312例次各种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4%(278/1690),其中以肺部并发症为主,共136例次,占43.6%.全组患者的手术死亡率为0.2%.全组患者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2%(1388/1574)、63.5%(868/1367)、54.8%(705/1287)和30.8%(232/754).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6.2%(448/588),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6.8%(257/699).结论 食管癌切除采用Ivor-Lewis和Akiyama术式可良好地显露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彻底,特别是对后上纵隔喉返神经旁、右胸顶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的清扫尤为便利.对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施行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十分必要,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性别对食管癌病理资料的影响.方法对本院1141例食管癌手术病例按男性及女性分组,分别对食管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大体类型、癌细胞组织学分类及分化、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以及病理分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55.34岁,女性为56.31岁,男性患者发病年龄早于女性(P<0.05).女性患者发病部位较男性偏上(P<0.05).进展期食管癌大体类型中男性溃疡型比例大于女性,其余三型比例均小于女性(P<0.05).男性淋巴结转移率(P<0.05)及转移度(P<0.01)均高于女性.女性患者术后病理分期早于男性(P<0.05).男性及女性患者早期食管癌大体类型、组织学分类和分化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性别对食管癌发病年龄、发病部位、进展期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病理分期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上腹右胸两切口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经上腹右胸两切口(Ivor—Lewis术式)治疗676例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并发率为12.7%,肺部并发症占第1位(占30.2%),吻合口瘘4例,其中1例为胃壁坏死或者穿孔,均经保守治愈。死亡1例,系胸穿致严重窒性心律失常致死。本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1%、61.2%和45.2%,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62.2%;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为30.2%。结论:上腹、右胸两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具有良好的胸腹腔显露。淋巴结清扫彻底,尤其对右侧最上纵隔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方便有利。且操作方便,吻合可靠,故此术式为治疗胸段食管癌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现代二野与传统二野淋巴结清扫不同手术方法对手术疗效的影响和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1987年6月~2010年12月本院采用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A组)共治疗胸部食管癌1770例,经左胸径路作传统二野淋巴结清扫(B组)共治疗胸部食管癌220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并对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进行随访。结果 A、B两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6.9%(1770/1826)和85.3%(220/258),两组在右气管旁三角、上纵隔、下纵隔及腹区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5%和0;25.8%和4.1%;17.5%和19.1%;20.3%和19.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分别为18.5%(327/1770)和18.2%(40/220),其中肺部并发症均占第一位。手术死亡率分别为0.28%(5/1770)和0.45%(1/220);两组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7.5%(1470/1680)、62.8%(942/1500)、54.2%(732/1350)和78.3%(155/198)、58.4%(90/154)、28.2%(31/110)。结论长期的研究结果表明食管癌切除采用Ivor-Lewis和Akiyama术式对胸腹二野均有良好的显露,淋巴结清扫彻底、方便,尤其对右侧后上纵隔沿喉返神经旁、右胸顶、气管旁三角淋巴结清扫便利。特别对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行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十分必要,优于传统二野淋巴结清扫,能明显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