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7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2.
自增强可吸收内固定治疗儿童肘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增强可吸收内固定治疗儿童肘部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2年7月-2003年12月,25例儿童肘部骨折应用自增强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或棒固定,对其手术方法、骨折愈合、功能恢复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10-24个月)。所有骨折均于4周内达到临床愈合。1例肱骨髁上骨折因可吸收棒穿于皮下引起疼痛,妨碍关节活动,于术后6周拔除,恢复良好。1例肱骨内上髁骨折予可吸收螺钉固定,为保持骨折复位稳定,术后伸肘位石膏固定3周致关节僵硬,经CPM被动活动锻炼后肘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其余病例在最后一次随访时,均关节活动良好,无畸形发生,也未见局部无菌性反应。结论自增强可吸收内固定治疗儿童肘部骨折可靠有效,近期随访效果满意,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
4.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5.
先天异位骨桥在临床上罕见 ,曾有先天性跟距骨桥的报告 ,但发生在骨盆与股骨之间的骨桥 ,报道极少。患儿 :女 ,8个月。出生后髋关节不能活动 8个月入院。患儿为足月顺产第一胎。体检 :神清 ,心肺腹 (- )。右髋关节无肿胀 ,股三角区压痛 (- ) ,髋关节僵直固定 ,髋关节外展 1 5°,屈曲 60° ,外旋1 0°位。右膝关节活动正常。足趾活动及血运正常。骨盆X线平片示 :右侧坐骨结节至小转子长条形骨桥形成。大小约 3mm× 8mm ,同时在小转子处又作者单位 :0 6 30 0 0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小儿骨科 (赵国志 )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骨…  相似文献   
6.
Pavlik支具治疗婴儿髋关节脱位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 6个月以下髋脱位患儿初次治疗年龄与Pavlik支具应用时间之间的关系 ,探讨患儿各初次治疗年龄组和各Pavlik支具应用时间组髋臼指数和Y -协调指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本研究共随访了 1994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我院采用Pavlik支具治疗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 30例 (4 2个髋关节 )。随访期限为 9.4~ 81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为 32 .9个月 ,初次就诊年龄介于生后 0 .5 3~ 8个月之间 (6个月以上者只有 1例 ) ,平均初次就诊年龄为生后 2 .9个月 ,Pavlik支具应用的时间为 3~ 9个月 ,平均应用时间为 4 .7个月。结果 本文所得的复位成功率为 91.2 % ,无一例患儿发生股骨头坏死。 6个月以下患儿各初治年龄组的支具应用时间之间差异不显著 ,各支具应用时间组的患儿初治年龄之间也没有差异。支具应用 6个月时 90 .5 %的患儿可以去除支具。具有完整资料的34个脱位髋关节初次治疗时的髋臼指数均值为 30 .6 2°,其标准差为 6 .5 6°。本次随访所得髋臼指数的均值为 18.75° ,其标准差为 5 .78°。髋臼指数的前后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本次记录的反映髋关节脱位治疗前后股骨头与髋臼同心情况的Y 协调指数 ,在初次治疗时其均值为 0 .94 ,标准差为 0 .0 6 ;而在随访时所得的均值为 0 .8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儿科医师在儿童口腔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治疗态度等方面的现状,为我国儿童龋病预防与控制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龋病诊断标准,《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美国儿科学会初级儿科保健医师指导手册,结合我国国情设计儿科医师口腔健康知识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儿科医师基本情况、对龋病预防知识了解程度及影响儿科医师龋病知识了解程度的相关因素。用此问卷对8家医疗机构的850名儿科医师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重抽样技术对统计分析结果做了校正使分析结果更加可靠。结果有效问卷共850份。(1)儿科医师对龋病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较低,只有68.1%的儿科医师认为龋病可以通过母亲传染给婴幼儿,60.7%的儿科医师可以辨别龋齿,51.8%的儿科医师认为乳牙龋坏需要治疗,21.4%的儿科医师推荐1岁半开始刷牙,27.2%的儿科医师推荐儿童1岁以前开始第一次看儿童口腔科医师,69.6%的儿科医师听说过牙齿涂氟;(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儿科医师在校学习过口腔保健知识、在本科阶段有过培训、通过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学习过口腔知识、自身对口腔健康培训的兴趣、所在医院级别等变量是影响儿科医师龋病知识了解程度的相关因素。结论我国儿科医师龋病知识了解程度偏低。大部分儿科医师在婴幼儿是否应该看牙医方面认识不足。未来,应针对我国儿科医师的现状,制订并采取合适的培训与合作方式,儿科医师可与口腔医师联手,从而有效提高婴幼儿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牵拉骨生成技术是一系列骨延长方法,为一些先天性肢体短缩及后天外伤引起的肢体短缩提供了不需要植骨的外科治疗方法.随着外固定器的发展及该技术的成熟 [1].牵拉骨生成技术已经被广大骨科医师所接受并应用.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的广泛应用,很多并发症包括骨不愈合及延迟愈合、针道感染、关节屈曲僵硬、肌无力、周围神经血管损伤等被报道 [2].骨骼损伤后可完全再生已经得到证实,并且在该技术中可以得到控制 [3-4],但周围软组织变化包括神经、血管,肌肉等则很难控制,然而常常都是由于这些组织的损伤导致骨延长的中止.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本文就牵拉骨生成技术中周围软组织的研究进展方面综述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9.
一般资料 :收集 2 0 0 0年 5月至2 0 0 1年 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小儿外科经皮囊内注射自体骨髓治疗的小儿骨囊肿 8例 (肱骨 2例 ,股骨颈 3例 ,股骨干 1例 ,颈骨 1例 ,尺骨1例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6~ 16岁 ,中位年龄 11岁。术后随访 6~ 2 0个月 ,平均随访 (9.12± 4 .5 5 )个月。就诊前轻微外伤致病理性骨折 5例 ,余 3例局部间歇隐痛 ,X线片发现。位于股骨颈病变的患儿有患肢酸痛、跛行症状 ,股体不等长不明显。就诊前 3例未经治疗 ,4例 (肱骨 1例 ,股骨颈 2例 ,颈骨 1例 )施行过植骨手术或注射激素治疗 ,1例植骨手术 1次 …  相似文献   
10.
欧洲小儿矫形外科学会对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CPT)是小儿矫形外科一种罕见 ,且治疗十分困难的疾病。其发生率为 1/ 14万~ 1/ 19万。男女比例相当 ,左侧受累稍多于右侧 ,双侧同时受累者十分罕见。病因不明 ,约有5 0 %的患儿同时罹患神经纤维瘤病(NF) ,其他患儿尚存在遗传及机械因素[1] 。近年来 ,欧洲小儿矫形外科学会(EPOS)通过多中心研究对该病有了新的认识。现就该组织对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病理解剖、分类、治疗方法及预后和功能评价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一、病理解剖特点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资料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大体病理解剖特点包括[2 ] :胫骨向前向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