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研究MDM2基因对白血病细胞的影响,探讨MDM2基因在白血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用pSilencer4.1-CMV neo构建MDM2 shRNA表达载体pMDM2-shRNA,采用脂质体将载体导入K562细胞,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shRNA细胞,然后用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率,用多重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转染pMDM2-shRNA的细胞MDM2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均下降>70%,细胞增殖减慢,G1-S期阻滞,细胞凋亡增加.伴随MDM2基因表达下调,多种基因表达出现较明显改变,包括P21表达增加,E2F1和P65表达下降.[结论]MDM2基因表达下降后,可导致细胞增殖减慢和细胞凋亡;结果表明MDM2对多种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提示MDM2有可能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中PDIA6和PD-L1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79例PDAC,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IA6和PD-L1蛋白在PDAC中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79例PDAC中PDIA6和PD-L1的阳性率分别为57.0%(45/79)和7.6%(6/79),且PDIA6和PD-L1在PDAC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PDIA6表达与肿瘤出芽有关(P=0.03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NM分期、间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脉管内癌栓、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等均无关(P>0.05);PD-L1表达与PDAC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P>0.05)。PDAC预后的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DIA6(P=0.009)和PD-L1(P=0.040)表达与PDAC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此外,肿瘤出芽(P=0.016)、淋巴结转移(P<0....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应激状态下MDM2基因对Jurkat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DM2基因在不同应激状态下对T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Jurkat增殖、凋亡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下调白血病细胞株Jurkat MDM2基因表达后,用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Jurkat细胞在不同应激状态下的变化.[结果]无应激状态下,MDM2基因表达下降后,Jurkat细胞增殖减慢,细胞周期表现一定程度的G1-S阻滞;E2F1表达明显降低超过78%,p65表达下调超过58%;细胞损伤后,MDM2表达下调可导致细胞损伤修复减慢,增强紫外线和甲氨喋呤诱导凋亡作用,导致甲氨喋呤作用下Rb和Bax基因的表达相对增加.[结论]在不同应激状态下,MDM2基因表达下降广泛影响Jurkat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基因表达等生物学特性,提示MDM2基因有可能作为T细胞性白血病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R-27a在胰腺癌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RT-PCR检测胰腺癌组织中miR-27a的表达水平;应用CCK-8生长曲线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27a对胰腺癌细胞PANC-1生长能力的影响;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Westernblot筛选miR-27a的靶基因。结果 (1)相比较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组织中miR-27a表达显著上调;(2)抑制胰腺癌细胞PANC-1内源性miR-27a能够显著下调癌细胞的生长活性;(3)miR-27a能够直接调控Sprouty2基因3'UTR中的MRE序列;(4)抑制PANC-1细胞内源性miR-27a能够显著上调Sprouty2蛋白35%。结论 miR-27通过调控胰腺癌细胞PANC-1中Sprouty2蛋白表达发挥癌基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胃腺癌组织中TOPⅡα、TP53和HER2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6例胃腺癌及20例正常胃黏膜石蜡标本中TOPⅡα、TP53和HER2蛋白的表达,SPSS20.0软件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与胃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1)136例胃腺癌标本中,TOPⅡα和T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7.1%(64/136)和65.4%(89/136),HER2阳性扩增率为23.5%(32/136);(2)TOPⅡα和P53的表达均与胃腺癌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显著相关(P<0.05),HER2的阳性扩增与肿瘤的分化、Lauren分型以及临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3)TP53同TOPⅡα及HER2均有显著相关性(r=0.326, P=0.000; r=0.212, P=0.012)。结论 联合检测胃腺癌组织中TOPⅡα、TP53和HER2蛋白表达有利于评估胃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ndgkin’s lymphoma,NHL)中survivin、bcl-2、bax和p53指标表达的情况,比较它们在B-NHL和T-NHL中的差异,探讨它们在临床病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原位凋亡检测及组织芯片技术对190例NHL进行检测。结果①survivin、bcl-2、bax、p53在75例B-NHL中表达的总阳性率分别为70·67%、57·33%、46·67%和36·00%,在115例T-NHL中表达的总阳性率分别为81·74%、44·35%、46·09%和40·00%,其中bcl-2表达在B-NHL和T-NHL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45);②随着B-NHL生物侵袭性的增强,survivin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升高(P=0·001),bcl-2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下降(P=0·018);③在低中度侵袭组中,随着NHL生物侵袭性的增强,突变型p53表达率升高;在高侵袭组中p53的表达率反而降低;④随着NHL生物侵袭性的增强,Ki-67表达升高(P=0·014和P=0·002)。结论①survivin是判断NHL恶性及侵袭性有意义的指标,联合检测survivin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对判断B-NHL的侵袭性可能有互补作用;②p53表达可用于评价低中度侵袭性NHL的生物学行为;③Ki-67蛋白表达强度是评估NHL肿瘤细胞增殖的良好指标,它对NHL侵袭性的分级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miRNA分子Let-7a和miR-96对胰腺癌系K-RAS基因的抑制作用及其致病机制。  方法  通过检测胰腺癌细胞系miRNA分子(Let-7a和miR-96)水平、K-RAS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 观察Let-7a和miR-96水平与K-RAS蛋白表达的关系; 并通过升高胰腺癌细胞Let-7a和miR-96水平, 检测其对K-RAS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果  胰腺癌细胞系K-RAS的mRNA与蛋白质表达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胰腺癌细胞系miRNA分子Let-7a和miR-96水平均较低; 升高胰腺癌细胞Let-7a或miR-96水平会降低K-RAS蛋白表达水平。  结论  正常状态下, Let-7a和miR-96通过调控K-RAS基因发挥对肿瘤的抑制作用, 胰腺癌细胞的Let-7a和miR-96水平呈一定程度的降低, 削弱了对KRAS基因的抑制作用, 进而参与肿瘤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尝试构建能与KRAS癌蛋白相互作用的“RBD+ODC”融合蛋白,经由“鸟苷酸脱羧酶/ 抗酶”系统(onithine decarboxylase/antizyme,ODC/AZ)在蛋白水平直接实现对KRAS癌蛋白的降解。方法:应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AZ、ODC 、“ RBD+ODC”、突变体“RBD+ODC”、突变体KRAS等真核表达质粒,分别瞬时转染人HEK 293T 和胰腺癌细胞PANC-1,应用Westernblot法在蛋白水平直接检测外源性和内源性KRAS表达水平的改变,应用Co-IP 法检测到“RBD+ODC”能够与KRAS癌蛋白相互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AZ、ODC 、“ RBD+ODC”、突变体“RBD+ODC”、突变体KRAS等多个真核表达质粒,相较于对照组,“ RBD+ODC”能够在蛋白水平直接实现对外源性和内源性KRAS癌蛋白的“敲减”,并且能够与KRAS有效结合。结论:靶向敲减KRAS癌蛋白的非泛素化蛋白降解体系的构建,为下一步功能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胰母细胞瘤(pancreatoblastoma,PBL)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PBL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患儿进行电话随访,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7例PBL中,男性2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4岁(2~6岁);患儿均以触及腹部包块就诊。光镜下,5例具有明确的腺泡分化,可见鳞状小体散在其中;2例瘤细胞呈实性巢状分布,细胞异型明显,鳞状小体不易辨别。6例PBL行免疫组化标记,AAT均阳性(6/6),CK(AE1/AE3)阳性(5/6),Syn阳性(3/6),CgA灶阳性(2/5),CD56阳性(2/6),AFP灶阳性(1/3),Ki-67增殖指数均 30%。6例患儿术后辅助化疗。6例患儿获随访(2~49个月不等),2例死亡。结论 PBL是一种少见的发生在胰腺的恶性上皮性肿瘤,由形态一致的上皮细胞排列成实性的片状和巢状,混有分化良好的腺泡结构,常见特征性的鳞状小体,诊断时应与其他胰腺肿瘤鉴别。完整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ronkhite-Canada syndrome,CCS)是一种罕见的非遗传性疾病,以外胚层异常伴弥漫性息肉病为特征。现报道1例C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