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大鼠海马区及皮层EphA4表达在慢性脑缺血的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变化.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15 d、30 d和60 d模型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建立慢性脑缺血模型: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phA4的表达变化.结果 EphA4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模型组比假手术组均增多(P<0.05>,与行为学改善基本相符.结论 慢性脑缺血造成EphA4表达持续升高可能是成年哺乳动物损伤后神经再生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V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多奈哌齐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与多奈哌齐联合治疗,多奈哌齐组仅给予多奈哌齐.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12周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MoCA)量表测评.结果 治疗8周、12周后,联合治疗组的MoCA评分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延迟回忆、定向力等子项目的 改善优于多奈哌齐组(P<0.05).结论 多奈哌齐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且对MoCA评分各主要子项目都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16.737,P均<0.01),且随着复氧时间延长,活性逐渐降低(F=573.510,P<0.01).再复氧4、12及24 h.模型组EphA4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1.524,6.821,7.950,11.593,P<0.01),并随复氧时间延长有逐渐增高趋势(F=40.205,P<0.01).结论: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EphA4可能参与了抑制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皮素-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依达拉奉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的疗效确切,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各病因晕厥儿童的fl缶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运用2009年我国儿童晕厥诊断程序及直立试验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儿科门诊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以“晕厥”来就诊的57例患儿进行初步诊断,分析各病因晕厥儿童的临床特征。结果:57例患儿中,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53例,占92.9%,年龄2~15岁,平均(10.23±3.58)岁,男30例,女23例,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51例和境遇性晕厥2例;心原性晕厥4例,占7.1%,年龄0.8~8岁,平均(5.5±3.3)岁,均为男性。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与心原性晕厥相比,其发病年龄、发作次数、诱因、先兆、发作时的体位及有无心脏病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神经介导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占晕厥的多数,多发生在11岁以上的青少年,有比较明显的诱因及先兆,一般发生在直立体位,晕厥次数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年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应用常规药物联合心理疗法干预后效果。方法将我院150例青年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75例增加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精神心理状态、细胞因子水平、神经功能及睡眠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睡眠潜伏期(SL)时间及觉醒次数(AT)均低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TS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疗法,能够有效改善青年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精神心理状态,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提升睡眠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面神经电图参数探究对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后,患者面神经传导功能及内皮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7月至2022年4月期89例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4例给予地塞米松、更昔洛韦、甲钴胺针等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神经传导功能、内皮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unny brook评分为(90.34±2.24)分,面瘫评分标准(Portmann)为(13.83±2.34)分、面部残疾指数(FDIP)评分为(20.54±2.28)分高于对照组Sunny brook评分(81.27±2.18)分,面Portmann(12.18±2.12)分、FDIP评分(19.06±2.04)分,面部残疾社会生活指数(FDIS)为(10.08±2.05)低于对照组FDIS(11.66±2.24)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额肌M波波幅(0.79±0.16)mV、眼轮匝肌M波波幅(1.25±0.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