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马康康  周少英 《安徽医药》2022,26(11):2296-2298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诊治,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 1例小肠异位胰腺病人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结合文献分析其组织病理分型、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结果病人因“突发腹痛 1d”入院。入院后在全麻下急诊行开腹探查术,于术中见“小肠表面可及一肿物,肿物穿孔可见小肠内容物溢出”。术后病理证实肿物为异位胰腺。术后恢复满意,术后第 90天随访无并发症及影像学检查异常。结论异位胰腺属于一种先天性异常,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早期多无症状,因此可保守治疗;如有症状或术中意外发现为异位胰腺组织时,可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骨小梁3D打印在人工髋关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人工髋关节置换翻修手术患者40例,根据假体不同分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人工髋关节假体,观察组应用3D打印技术翻修人工髋关节。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疼痛(VAS)评分。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改善,且观察组髋关节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小梁3D打印技术在人工髋关节中得到较好的应用,髋关节假体吻合度及稳定性较高,有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ORF5质粒蛋白能否通过抑制LL37抗菌肽增强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表达并纯化GST-pORF5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蛋白酶酶切制备不含GST标签的pORF5蛋白;pORF5蛋白和LL37单独或共孵育衣原体后再感染HeLa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计数衣原体包涵体形成数量;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LL37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单独Ct感染组衣原体包涵体形成单位(IFU)为3.8×105/ml,LL37处理组IFU为2.0 × 105/ml,pORF5蛋白处理组IFU为3.0×105/ml,pORF5蛋白和LL37共处理组IFU为3.1×10/ml.pORF5蛋白处理组、LL37与pORF5蛋白共处理组和单独Ct感染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LL37单独处理组(P<0.05).pORF5蛋白和LL37共同处理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L37单独处理组(P< 0.01);pORF5蛋白处理组较Ct处理组LL37基因转录水平下降了19%.结论 pORF5质粒蛋白能拮抗LL37抗菌肽增强Ct感染,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肿瘤坏死因子α、下调LL37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金属(TTM)臼杯、垫块在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笔者自2014-01—2014-12对15例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翻修。关节髋臼侧翻修原因:髋关节无菌性松动10例,习惯性脱位5例。均采用3D打印钛合金TTM臼杯、垫块对假体进行单侧翻修,而双下肢平衡及偏心距均通过假体柄及颈的长度来调节。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12~18(13.6±2.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前(43.9±10.3)分,术后6个月(80.5±4.6)分,末次随访(85.1±5.2)分,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与术前、术后6个月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96,P0.001;t=30.10,P0.001)。VAS评分:术前(4.4±1.7)分,术后6个月(0.9±0.8)分,末次随访(0.7±0.8)分,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93,P0.001)。术后无一例出现翻修失败,假体与机体骨交界处有连续性骨小梁通过。患者下地行走步态良好,随访期间无假体脱位、松动及髋关节异常疼痛影响行走,末次随访患髋屈曲均能达到90°,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并能正常行走、下蹲。结论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应用3D打印钛合金TTM臼杯、垫块的初始稳定性好、早期骨长入良好,短期疗效满意,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在髋部脆性骨折人群中采用定量CT分析腰椎与股骨近段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行髋部和低剂量肺CT的髋部脆性骨折患者201例,使用QCT Pro测量,获得全髋、股骨颈、大转子、转子间整体与松质骨的体积骨密度和面积骨密度(aBMD)以及腰椎(L1、2)松质骨体积骨密度(vBMD)。分析腰椎与髋部各感兴趣区骨密度相关性。结果 男女性腰椎松质骨vBMD与髋部各感兴趣区BMD均线性相关(P<0.05)。女性腰椎松质骨vBMD与全髋松质骨vBMD标准化回归系数最高(β=0.465,P<0.05)。男性腰椎松质骨vBMD与转子间松质骨vBMD标准化回归系数最高(β=0.532,P<0.05)。结论 在髋部脆性骨折人群中,相对于髋部整体骨密度,腰椎松质骨vBMD与髋部松质骨骨密度的相关性更高;女性腰椎松质骨vBMD与全髋松质骨体积骨密度相关性最高;男性腰椎松质骨vBMD与转子间松质骨vBMD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