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3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IL-2、Nk细胞以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31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的患者,给予温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IL-2、NK细胞以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多数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患者血清IL-2、NK细胞、CD3+以及CD4+水平显著提高,CD8+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灸可以显著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的多数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本身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表达与放射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4例行根治性放疗的NSCLC患者,进行近期疗效评价,检测VEGF及IGF-1R结果,明确这两项指标与放射敏感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近期疗效为CR12例(18.8 %),PR30例(46.9 %),局部有效率为65.6 %。在VEGF表达阴性的24例中放疗达有效者20例(83.3 %),阳性40例中达有效者22例(55.0 %)( P<0.05)。在IGF-1R表达阴性的12例中放疗达有效者10例(83.3 %),高于阳性52例中达有效者32例(58.2 %)(P>0.05)。结论 NSCLC中VEGF的阴性表达与肿瘤近期疗效呈正相关,对放射敏感。VEGF表达可作为评估肿瘤放射敏感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人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源异体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老人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对开展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以来。联合化疗治疗经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的晚期或复发肿瘤25例,分离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化疗结束后行树突状细胞治疗,观察指标有客观缓解率、临床获益率和不良反应。结果:25例中有2例达CR,4例达PR,2例MR,SD11例,无效2例,4例PD,未发现Ⅲ级以上的不良反应。结论:树突状细胞联合化疗治疗老年肿瘤患者安全性好,能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MVP和P—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MVP和P-MV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及免疫功 能的影响。②方法选择42例晚期NSCLC分别进行MVP及P-MVP方案各3周期的化疗、不良反应及免疫学指标、AgNORs变化。③结果MVP组有效率40.0%,P-MVP组54.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898,P>0.05);NSCLC病人的CD3,CD4,CS4/CD8均低于对照组(t=2.082~3.27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PET)与cT同机融合图像(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大体肿瘤靶区(GTV)勾画的影响.方法 选取46例具有典型影像表现的NSCLC患者的PET-CT资料,根据其影像学特点将所有病例分为3组,肺不张组16例,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转移组18例,外周型单纯肺内病灶组12例.根...  相似文献   
6.
狼毒浸出液抗肝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目的 探讨狼毒浸出液 (YF- 1)对腹水型肝癌 (H2 2 )及淋巴道转移型肝癌 (H2 2 / F2 3 )的抗癌作用及作用机制。 2方法 用 H2 2 ,H2 2 / F2 3 细胞攻击 CFW小鼠 ,并进行 YF- 1治疗 ,观察生存时间、瘤体质量及淋巴结转移程度 ;用狼毒浸出液与 H2 2 ,H2 2 / F2 3 细胞混和培养 ,观察抑瘤率 ;用混合细胞培养液接种至小鼠腹腔 ,观察动物存活情况。 3结果 用 H2 2 ,H2 2 / F2 3攻击后 ,治疗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 (t=3.16 ,3.0 4,P<0 .0 5 )。YF- 1的抑瘤率分别为 6 7.9% ,6 4.6 % .治疗组荷瘤鼠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t=3.182 ,P<0 .0 5 )。中和实验中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 38.0 ,14.8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3.16 3,P<0 .0 5 )。 4结论 狼毒浸出液对肝癌生长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放疗是盆腔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慢性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笔者应用清热凉血法经验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3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CD44v6表达水平变化与NSCLC病理生理特征、疗效及预后相关性.方法 采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ELISA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检测5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同步放化疗前后血清CD44v6的表达水平.结果 放化疗前CD44v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570.89±63.30 vs 356.32±97.68ng/ml,P<0.01),且与吸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与原发部位、性别和年龄无关(P均>0.05).全组放化疗后水平为281.44±74.28ng/ml,低于放化疗前(P<0.01),亚层分析显示近期疗效达CR、PR、SD者放化疗后水平也低于放化疗前,仅PD者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前后CD44v6水平与局部晚期NSCLC多项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其水平变化是预测NSCLC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可为临床判断疗效及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化疗周期数对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至2016年2月内一科收治的124例化疗后接受DC/CIK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实际化疗周期分为2周期化疗组(43例)、3周期化疗组(40例)、4周期化疗组(41例)。3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化疗方案相近。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后1~3个月内接受免疫细胞治疗。DC/CIK治疗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PD-1的表达。免疫细胞治疗完成后4周,参照RECIST标准和NCI-CTCAE 4.0标准评价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根据卡氏(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QOL)变化。结果:4周期化疗组PD-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3周期化疗组[(34.65±3.29)% vs (13.94±2.89)%和(25.88±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周期化疗组治疗的客观反应率(ORR)27.91%显著高于4周期化疗组(9.76%)(P<0.05)。2周期化疗组疾病控制率(DCR)34.88%显著高于4 周期化疗组(1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期化疗组QOL改善率55.81%,显著高于3周期化疗(32.50%)、4周期化疗组(21.95%)(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Ⅲ-Ⅳ级不良反应。结论:化疗周期数可降低DC/CIK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化疗周期数越多病人取得DC/CIK细胞治疗的近期临床获益越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