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联合锁定钢板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9例的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患者,其中14例采用传统的Ⅰ期清创+骨牵引+换药+Ⅱ期皮瓣修复的方案治疗。其中15例采用J期VsD联合锁定钢板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Ⅰ期植皮的方案或Ⅱ期植皮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创面血运情况、创面感染率、临床住院总时间、临床疗效。结果VSD联合锁定钢板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清创+骨牵引+换药+Ⅱ期皮瓣修复的方案。结论VSD联合锁定钢板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台山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20例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60例,内固定治疗组采用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切开复位组采用传统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内固定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手术切开复位组(t=4.074、6.001、4.481,P<0.01);术后12个月内固定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手术切开复位组(z=4.682,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时间短,且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Ⅰ期外固定支架固定+Ⅱ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高能量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56例,均给予Ⅰ期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Ⅱ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X线透视观察胫骨远端关节面的恢复情况,术后观察关节面平整程度、内固定牢固程度、愈合情况及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随访6~18个月,56例患者术后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满意,锁定钢板固定牢固,仅1例术后7周胫距关节面出现3.2mm台阶,术后所有病例骨折均骨性愈合,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良好。术后1年按Johner-Wruhs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达87.5%。术后胫骨远端关节面台阶、胫骨力线成角、下肢缩短等指标较术前显著好转(P<0.01)。结论Ⅰ期外固定支架固定+Ⅱ期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复位满意、并发症少的优势,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架桥式植骨的技巧与疗效。方法:采用解剖型钛板治疗48例共56足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其中Ⅱ型28足、Ⅲ型21足、Ⅳ型7足),Borden位透视观察后关节面的恢复情况,并测量术前、术后的Bohler′s角、Gissane′s角、Peries′s角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术后Bohler′s角、Gissane′s角、Peries′s角明显恢复,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总优良率为83.9%(47/56)。结论: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架桥式植骨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马俭凡  陈源  刘浩宗 《当代医学》2009,15(22):153-153,100
目的探讨自制外固定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端骨折的疗效、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方法选择21例病例,均为新鲜型,肩锁关节脱位YossyⅢ型11例,锁骨外端骨折NeerⅡ型10例,手术时间1~7d,均采用自制外固定器外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时间6~12个月,按Karlsson评定,优19例,良2例。结论自制外固定器外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端骨折,固定牢靠,可早期活动,功能恢复好,价格便宜,取材及操作方便,创伤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于中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并分析两种手术方法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医源性股骨骨折、无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患者满意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均是治疗中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术式,对于身体好、对手术耐受性好的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而对身体状况差、对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则选用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3种手术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7例需施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损伤情况分别选取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其中支架固定22例、DCS固定15例、Gamma钉内固定10例,最后总结分析应用不同手术疗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实际效果。结果全部入选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后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不同。固定支架组优良率为100%;DCS组优良率为94%;Gamma钉固定组优良率为100%。结论手术疗法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且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应用不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不同,应严格掌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跟骨骨折切开复位术后常见并发症,并探讨减少并发症的临床对策.方法 选择经跟骨骨折切开复位术治疗患者46例(57足),总结治疗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并探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对策.结果 术后切口边缘皮肤坏死6足(10.5%),腓肠神经损伤3足(5.3%),足跟痛9足(15.8%).术后优良率为89.5%.结论 对跟骨骨折切开复位患者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项防治措施,有利于减少跟骨骨折切开复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通过239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分析术后假体脱位发生原因并阐明不同的治疗对策。结果术后发生假体脱位9例(3.8%),其中后脱位8例,前脱位1例,经过处理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假体安装位置欠佳、髋关节周围软组织不平衡是造成术后脱位的主要原因;防治策略为术前局部肌肉锻炼,术中正确安装假体及周围软组织的修复,术后功能锻炼体位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