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亲子之间的不同颅颌面结构的遗传度研究,探讨遗传因素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及其父母拍摄头颅侧位片,选取29个测量标志点,26个测量项目,分别用均父母-子代回归系数法和单亲一子代回归系数法估算不同测量项目的遗传度。结果均父母-子代回归系数法显示,亲子之间颅骨、上下颌骨有很高的遗传度,达到70%~90%,角度的遗传度高于线距的遗传度,代表牙齿和软组织的大部分测量项目的遗传度都在30%-40%左右。单亲.子代回归系数法显示,硬组织和软组织中母子的遗传度大于父子的遗传度,性别在亲子间的遗传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亲代的颅颌面结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子代颌骨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用FRⅢ型功能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正畸临床中选择替牙期的安氏Ⅲ类错畸形患者15名,采用FRⅢ型功能矫治器进行Ⅰ期矫治,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比较矫治前后的硬组织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在该期治疗结束时SNA、U1-SN、U1-NA、ANB、Y轴角增大;SNB、L1-NB、L1-MP减小。结论:FRⅢ型功能矫治器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的一种理想矫治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量化方法对天津地区10~15岁青少年颈椎骨发育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寻找其变化趋势,确定标准值范围,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个体骨骼的成熟度。【方法】选取10~15岁患者238例,其中男113例,女125例,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选用WinCeph8.0头影测量分析与图像数据管理系统测量第三、四颈椎体中部的高度和前后径长度,求其比值H3/AB和H4/AP4,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15岁儿童在生长发育阶段其颈椎H3/AB、H4/AP4值的均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无性别差异,得出不同阶段的均值范围及其变化曲线图。【结论】现阶段天津地区青少年颈椎H3/A岛、H4/AP4值变化趋势与青春生长发育期具有紧密的对应关系,在临床中可以用颈椎H3/AR、H4/AP4均值范围及其变化曲线图,对青春生长发育期所在阶段准确量化的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固定矫治联合斜面导板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效果。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末期的患儿22例,用固定矫治联合斜面导板,摄取矫治前后的头侧位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斜面导板矫治后较好地减小前牙覆覆盖,使磨牙关系转变为中性。而且促进了下颌骨发育,对下切牙轴倾度控制较好,达到改善面型的目的。结论:恒牙列后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错采用固定矫治联合斜面导板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大大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5.
多曲方丝弓(Multiloop edgeqwise arch-wire,简称MEAW)技术是由Yong H.Kim医师于70年代在方丝弓的基础上始创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正畸固定矫治技术,最初应用于前牙开(牙合)的治疗取得了正畸界公认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安氏Ⅱ^1类错骀畸形的典型特征为上颌相对前突,下颌相对后缩,因此。正畸治疗的期望目标为尽可能地抑制上颌和上牙弓的向前发育.促进下颌和下牙弓的向前生长发育。为达到此目的,临床中通常采用固定矫治技术减数矫治的方法,限制上颌向前发育,同时对上下颌的协调也有一定帮助。但是.临床中常常会遇到不愿拔牙的患者;另外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还发现.有一部分此类错骀畸形的患者。利用非减数矫治的方法同样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两种测量颈椎骨体高度的方法对骨成熟度定量分析的影响,旨在为更准确地判断骨成熟度提供一个客观的依据。方法:选取10~15岁患者238例,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两种方法测量第3、4颈椎体高度和中部的长度,对高度和长度的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将椎体中部的高度定为其下缘垂线与颈椎体上下缘交点间的距离时,其比值(H3S/AP3,H4S/AP4)拟合的曲线图不能体现出均匀改变的趋势;将椎体中部的高度定为其下缘垂线与颈椎体上缘和垂足间的距离时,其比值(H3/AP3,H4/AP4)拟合的曲线图呈现出良好的均匀上升趋势。结论:以椎体下缘垂线与颈椎体上缘和垂足间的距离作为椎体的高度(H3,H4)计算出的量化值可以更准确的预测颈椎骨成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拔除上颌中切牙进行矫治的疗效和治疗特点。方法:选择拔除上颌中切牙进行矫治的患者9例,男4例、女5例,开始治疗年龄平均17.2岁。拔除双侧上颌中切牙和下颌2颗第一前磨牙者5例;拔除单侧上颌中切牙及对侧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颗第一前磨牙者4例。进行治疗前后Bolton指数、X线头影测量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治疗前预测Bolton指数前牙比和全牙比分别为80.14%和91.31%;治疗后分别为78.68%和90.28%。X线头影测量分析治疗前后U1-NA(mm)、U1-NA、L1-NB(mm)、L1-NB、U1-SN、L1-MP、UL-E、LL-E的值减小(P<0.05)。结论:根据Bolton指数分析,进行个体化设计,拔除双侧上颌中切牙或单侧上颌中切牙及对侧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颗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颏部突度对临界拔牙病例矫治设计的影响.方法 选取50例年龄15~18岁之间已完成正畸治疗的错[牙合]畸形患者,男22名,女28名,平均年龄16.5岁.其中25例为拔牙矫治,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25例采用非拔牙矫治.矫治后侧貌良好,覆合覆盖正常,完成头影测量19项,并对50例临床牙[牙合]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病例正畸治疗前牙颌面硬组织、及软组织治疗前后变化进行对比的回顾性研究,进行成组设计和配对设计t检验,并进行拔牙概率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前拔牙组与非拔牙组在Pog-NB与L1-NB测量项目在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og-NB与拔牙概率存在高度相关关系.拔牙组颏部突度明显小于非拔牙组,下切牙唇倾度明显大于非拔牙组.而上前牙突度、倾斜度及上下颌骨突度项目在两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软组织在两组病例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结论 对于临界拔牙病例制定矫治计划时,为达到良好的侧貌,避免产生正畸面容,要综合考虑影响侧貌的鼻唇颏协调一致.颏部突度越大,拔牙的概率越小,下切牙可在一定程度上唇倾来调整患者侧面曲线使其更为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