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验证生理性缺血训练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并探讨两种可控性生理性缺血训练方法的差别,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抽选6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等长收缩组(20例)、袖带加压组(20例)、对照组(20例)。所有入组病例均接受有效的药物常规治疗。其中,等长收缩组:通过握力器诱导上肢肌肉等长收缩,收缩强度为最大等长收缩强度的40%—50%,从而造成肢体骨骼肌短暂可逆的生理性缺血。袖带加压组:通过血压计袖带加压至200mm Hg的压力值压迫上臂主要供血血管,形成骨骼肌暂时可逆的生理性缺血。对照组:除药物治疗外,不接受任何干预。干预的时间跨度3个月,2015年11月—2016年1月。比较干预前后各组患者循环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lection traction,LVEF)、无氧阈水平变化。结果:干预前,三组患者的VEGF、NO、SBP、DBP、LVEF、无氧阈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3个月干预后,等长收缩组、袖带加压组、对照组分别有1、2、2例失访;等长收缩组和袖带加压组患者的VEGF、NO、LVEF、无氧阈均高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相比对照组小幅度降低,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等长收缩组与袖带加压组患者经3个月干预后的VEGF、NO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等长收缩组患者的LVEF、无氧阈高于袖带加压组患者(P0.01),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袖带加压组患者(P0.01)。每次干预过程中,等长收缩组患者的舒张压较干预前升高(P0.01);收缩压也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袖带加压组患者干预时较干预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等长收缩训练和血压计袖带加压训练均能形成可控性骨骼肌的生理性缺血,经过3个月干预后,冠心病患者循环血中VEGF和NO升高,增加了促进冠脉侧支循环新生的可能性;同时LVEF和无氧阈增加,反映心功能改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降低;而等长收缩训练组在降压和改善心功能方面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取健康查体30例作为对照人群,两组人群均在空腹安静状态下抽静脉血2.0ml抗凝离心,收集血浆,放于-20℃冰箱冻存待测,脑钠肽检测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法。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水平(673.27±253.20)pg/ml高于体检人群的(31.23±11.32)pg/ml(P<0.05),其中脑钠肽升高118例(74.68%);随着慢性心力衰竭程度升高脑钠肽升高,左室射血分数下降,脑钠肽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5,P<0.05);随访(19.34±5.45)个月,脑钠肽升高慢性心力衰竭组死亡例数、住院次数、总住院时间高于脑钠肽正常组(P<0.05)。结论:脑钠肽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的评估、判读预后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高血压口服降压药物依从性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依从性好(对照组)与依从性差(观察组)两组不同依从性患者相关因素上的等差异。结果 139例高血压患者应用降压药物依从性好80例(57.55%),依从性差患者共59例(42.45%);观察组患者年龄(67.12±13.86)岁、缺少高血压疾病及降压药治疗知识49.15%、存在不良心理反应32.20%、家庭经济困难33.90%、合并药物不良反应50.85%高于对照组的(61.53±12.89)岁、15.00%、16.25%、12.50%、17.50%(P<0.05),是影响降压药物应用依从性的因素。结论高血压口服降压药物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复杂,应针对相应的对策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青年高血压的患者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的170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存在高血压家族史64例;吸烟、饮酒、高盐饮食、运动缺乏、精神紧张等68例;部分患者对血压升高有一定的耐受而无症状;收缩压轻度升高,舒张压明显增高,脉压差小;心率较快,平均(85.6±9.7)次/min;以1、2级及低、中危高血压多见;服药依从性为20.6%。结论中青年高血压具有其特征,应定期检查,尽量纠正可控制的危险因素、积极纠正代谢异常、结合中青年患者的病情、病理生理改变、药物不良反应等综合考虑药物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