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灌流吸附胆红素治疗梗塞性黄疸过程中止凝血机制的变化特性,以指导临床行灌流吸附术。方法:于灌流前、灌流开始后15、30、60、120min取全血测定电解质、血常规,凝血3项,观察比较变化曲线。结果:电解质、血常规与凝血功能均有所减低。结论:在进行灌流吸附治疗时密切观察凝血指标,对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尿液分析室内质控双误差累积和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尿干化学分析、能灵敏反映误差及误差性质的质控方法。方法一次测定的多项结果按规定格式登记,以符合靶值作为"0"误差,累积一次测定的多项结果,对照"0"误差计算出正、负误差和,形成围绕"0"误差的双线质控图。结果双误差累积和质控图可及时发现尿干化学分析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特别适用于发现和纠正小误差。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表现灵敏,在实验室常规工作中实用性强,应用面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及EDTA-K2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疾病的血细胞形态学的认识及病例分析,提高检验工作者对细胞形态学的重视以及加强细胞形态学检验技术工作者与临床医生沟通重要性的认识.方法 采用EDTA-K2抗凝血做血涂片,经过具有丰富经验的细胞形态学检验人员观察.结果 通过细胞形态学检验,所有患者均得到明确诊断及治疗.结论 血液病的诊断不仅依靠形态学,还要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才能做出明确诊断,因此细胞形态学技术工作者既要掌握过硬的形态学技术,又要掌握与血液疾病相关的临床知识,加强与临床的沟通,避免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4.
冷球蛋白血症是最为常见的HCV感染肝外表现之一,报道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冷球蛋白(CG)检出率65.45~77%,所以冷球蛋白血症是慢性丙型肝炎非常共性的特征.HCV有淋巴细胞亲和性,它可以在淋巴细胞内复制,在HCV感染病人可以反复出现器官和非器官特异性抗体.冷球蛋白血症不仅是肝损害的后果,也是导致肝损害进展的因素,目前已经获得的数据显示细胞介导的宿主免疫反应有可能是导致肝脏纤维化的原因,CG与肝脂肪变性及高度纤维化之间存在独立的相关性,ANCA和CG与肝硬化等级有高度正相关,ANCA、CG与年龄和性别有协同变异,通过对数同归分析显示了这种关系对肝硬化显著的预警概率,大量的分析证明,CG增加使高度肝纤维化和脂肪变超过10%的风险增加近3倍.CG的测定目前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CG测定没有标准化,另外标本采集条件的不统一也是一个影响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而由于CG测定与肝穿刺活检比较,更便于随访和动态观察,因此冷球蛋白测定的应用前景还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5.
尿微量蛋白系列测定对肝硬化早期肾损伤诊断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失代偿期 ,功能性肾损伤 (肝肾综合征 )的发病率高达 44 %~ 84% [1] ,给肝硬化本身的治疗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因此早期监测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采用尿微量蛋白 (microalbumin ,mALB)、尿N 乙酰 β D葡萄糖苷酶 (N acety β D glucosaminidase ,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protein ,RBP)联合检测 ,试图早期发现肝硬化病人的肾损伤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住院病人 43例 ,年龄 47~ 74岁 ,平均年龄5 8岁。肝硬化诊断…  相似文献   
6.
许宏敏  顾春刚  周淑芬  魏同庆 《广东医学》2012,33(12):1735-1736
目的 观察EDTA-K2抗凝血标本放置不同时间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的EDTA-K2抗凝血标本分别放置5 min及0.5、1.0、1.5、2.0 h进行NAP染色,染色结果与新鲜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用EDTA-K2抗凝血标本进行NAP染色,标本采集后立即固定染色,染色效果最佳.抗凝血放置1.0 h内完成染色,染色结果与新鲜血对比NAP阳性率和积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EDTA-K2抗凝血可以代替新鲜血进行NAP染色,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建议标本采集后在1.0 h内完成染色.  相似文献   
7.
冷球蛋白血症是最为常见的HCV感染肝外表现之一,报道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冷球蛋白(CG)检出率65.45~77%,所以冷球蛋白血症是慢性丙型肝炎非常共性的特征。HCV有淋巴细胞亲和性,它可以在淋巴细胞内复制,在HCV感染病人可以反复出现器官和非器官特异性抗体。冷球蛋白血症不仅是肝损害的后果,也是导致肝损害进展的因素,目前已经获得的数据显示细胞介导的宿主免疫反应有可能是导致肝脏纤维化的原因,CG与肝脂肪变性及高度纤维化之间存在独立的相关性,ANCA和CG与肝硬化等级有高度正相关,ANCA、CG与年龄和性别有协同变异,通过对数回归分析显示了这种关系对肝硬化显著的预警概率,大量的分析证明,CG增加使高度肝纤维化和脂肪变超过10%的风险增加近3倍。CG的测定目前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CG测定没有标准化,另外标本采集条件的不统一也是一个影响测定结果的重要因素,而由于CG测定与肝穿刺活检比较,更便于随访和动态观察,因此冷球蛋白测定的应用前景还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8.
9.
尿液分析室内质控双误差累积和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春刚 《检验医学》2007,22(5):598-600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尿干化学分析、能灵敏反映误差及误差性质的质控方法。方法一次测定的多项结果按规定格式登记,以符合靶值作为“0”误差,累积一次测定的多项结果,对照“0”误差计算出正、负误差和,形成围绕“0”误差的双线质控图。结果双误差累积和质控图可及时发现尿干化学分析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特别适用于发现和纠正小误差。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表现灵敏,在实验室常规工作中实用性强,应用面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65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第1、3、5、15、30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结果介入治疗后第1天,PT、APTT较介入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5 d以后,PT较治疗前均表现为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介入治疗后15 d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天FIB含量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后成渐进性下降趋势,术后30 d FIB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Child分级各组PT结果显示只有Child A级第5天以后,PT较治疗前表现为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应加强观察,尤其在介入治疗早期,及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尤其对于Child C级的患者更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