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CT检查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顾康康  刘蓉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2):1116-1119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31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行CT扫描.横轴位图像上观察甲状腺病灶的形态有无钙化、出血、壁结节、淋巴结转移及增强后病灶强化程度. 结果:本组31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CT诊断甲状腺癌18例、甲状腺良性肿瘤13例,与病理诊断对照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7%和92.3%. 结论:CT扫描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临床手术证实的4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3D-MSCTA影像学表现.4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volume redering,VR)、多层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信号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并参照原始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42例患者经3D-MSCTA检查后,40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4个,2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经DSA检查,41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6个,1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3D-MS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检出敏感性为95.7%.结论 3D-MSCTA作为无创、操作简便的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95.7%),可作为一种安全、快捷的常规筛查方法,亦可为拟定治疗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对于3D-MS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了近10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肿瘤42例,进行临床及X线分析,并对漏诊原因、检查方法等作一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骨嗜酸性肉芽肿又称骨肉芽肿,骨非特异性肉芽肿、骨嗜伊红肉芽肿等。1940年Jaffe与Lichtenstein首先描述并命名,临床上较少见,多发于扁骨、躯干和长骨,尤以头颅、脊枉、股骨好发。本文报告20例均发生于长骨,通过对本组病例分析与讨论,旨在提高对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影像学诊断。资料与方法 搜集13例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以及胸片和CT检查资料,对其胸片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胸片早期表现基本正常或仅表现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其中4例在3-7d内复查胸片,病灶发展迅速,可见磨玻璃影和大片状实变影,弥漫分布于两肺野内;CT主要影像学表现有两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影13例,小结节影9例,斑片状实变影8例及小叶间隔增厚7例等,其中以磨玻璃影最为常见,并通常与其他影像学表现混合存在。结论 X线胸片是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最基本的检查方法。CMV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尤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6.
靳晶  窦鑫  顾康康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108-2109
目的:探讨DWI(扩散加权MR成像)联合MRS(波谱MR成像)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以来,于我科检查的64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前列腺的ADC值对比,其癌区同非癌区呈显著差异(P<0.05)。患者前列腺癌区的MRS,其Cit峰呈降低表现,其(Cre+Cho)峰呈显著升高表现,其(Cre+Cho)与Cit比值的均值是(1.83 1.54);患者前列腺非癌区MRS,其cit峰呈增高表现,其(Cre+Cho)峰降低,其(Cre+Cho)与Cit比值的均值是(0.82 0.39),呈显著差异(P<0.05)。患者常规MRI具有的敏感性是71.9%,其MRI与MRS结合的敏感性是87.5%,其联合应用DWI与MRS以及MRI的敏感性是93.7%。结论:DWI(扩散加权MR成像)联合MRS(波谱MR成像)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诊断,同单独应用相较,可以显著提高检出敏感性,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推广。  相似文献   
7.
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螺旋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顾康康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12):1096-1098,110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螺旋CT扫描。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主动脉壁钙化,真、假腔及内膜片、破口位置和受累主动脉范围;根据DeBakey分型,12例患者中夹层动脉瘤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7例;按A、B两型分类为A型10例,B型2例。结论:螺旋CT扫描特别是增强扫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具有准确、快速、简便及价格低廉的特点,对该病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bilic granuloma ofbone,EGB)于1940年由Jaffe与Lichtenstein首先描述并命名。EGB临床上较少见,多发于扁骨、躯干和长骨,尤以头颅、脊柱、股骨好发,临床表现不典型,亦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因而误诊率较高。作者搜集本院2002年1月至2010年8月经病理证实发生于脊柱的EGB10例,对其X线及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脊柱EGB的X线及CT表现特点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脑静脉窦血栓的MR与CT诊断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更有效地提高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诊断的准确率,文中探讨了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扫描对CVST形成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确诊12例CVS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3例患者行MRI平扫,9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8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10例患者行CT平扫,2例平扫加增强扫描.4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结果:12例CVST患者中,累及上矢状窦3例,横窦1例,乙状窦4例,直窦2例,上矢状窦及乙状窦联合受累2例.MRI检查时CVST的直接征象:急性期血栓2例,T1WI呈等信号或等高混杂信号,T2WI呈低信号,周围可见稍高信号环,为增厚的硬膜.亚急性期血栓患者9例,T1WI及T2WI均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可见受累静脉窦呈空"△"征或"充盈缺损",在T2WI上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是其特异性的表现.慢性期患者1例,T1WI为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MRV可发现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充盈缺损形成.CVST的继发性脑损害包括脑肿胀、出血及梗死等. 结论:MRI和MRV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有效手段,对CVST的诊断优于CT,可替代有创伤性的DSA检查.对于T2WI呈低信号的急性期血栓,应仔细观察周围是否有较高信号的环形改变,进一步行增强扫描并结合MRV可作出早期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