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胫骨平台骨折49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病人75例,其中行手术治疗病人50例,1例病人因胫骨平台骨折和胫骨上段粉碎骨折行双钢板内固定后,膝部以下动静脉血栓大量形成.截肢治疗,故未计在内.……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的重要替代疗法。功能良好的血管路径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开通率高、并发症明显低于人工血管内瘘和中心静脉置管,是建立血液透析径路的首选方式。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其自体静脉条件差或者多次行动静脉造瘘术后,常导致静脉资源枯竭,难用常规方法建立前臂经典内瘘。本次研究探讨手背静脉培育增粗后转位搭桥建立动静脉内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CT测量经坐骨结节至髋臼后柱置钉的安全范围。方法收集60例正常成人骨盆的螺旋CT扫描数据,在扫描结果中包含股骨头最大界面的扫描平面,进行二维及三维重建,然后进行有效切割,获得内平面、外平面及后平面,分别测量经坐骨结节至三个平面的最大角度(α、β、γ),测量获得髋臼后柱三角形内切圆面积及直径。结果坐骨结节至内平面的最大角度α约8.1°,坐骨结节至外平面的最大角度β约23.5°,坐骨结节至后平面的最大角度1约32.2°,髋臼1/2高度处后柱骨质最狭小(内切圆直径最小),是判断置钉安全性的关键位置。结论经坐骨结节至髋臼后柱置钉的安全范围较小,有必要在置钉时精确量化与精确操作,严格按照个体化进行置钉。  相似文献   
4.
项大业  顾传龙  范顺武  周强 《浙江医学》2005,27(1):23-26,32
目的探讨重组人亲肝素性促轴突生长因子(rh-HBNF)是否有助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方法按神经挤压伤模型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雌性SD大鼠.术后第1、2、3天分别将10μl(0.1mg)rh-HBNF和0.9%氯化钠注射液注射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的损伤神经周边,并于术后1、2、3、4周每组分别处死6只,检测各项临床和病理指标.两组各留6只,每周检测1次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至第10周.结果治疗组第2、3周的SFI恢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感觉神经再生距离第2、3周治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检查神经远端横截面积、近端横截面积、神经通过率和有髓神经纤维直径治疗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rh-HBNF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七氟烷麻醉下以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联合穴位电刺激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Ⅲ级,45~65岁行单节段腰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穴位刺激联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组(T组,n=36)及单纯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组(N组,n=39),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术后1、3dT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N组明显降低(P〈0.05,P〈0.01);5d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S-100β浓度均较术前升高(P〈0.05,P〈0.01)。术后1、3dT组血清S-100β较N组明显减低(P〈0.05,P〈0.01),术后5d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七氟烷麻醉下行控制性降压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自行设计并研制一种骶骼关节空心钉内固定导向器,以期提高S1椎弓根空心钉置入的成功率及置入质量。方法 自行设计并研制的骶髂关节空心钉内固定导向器由带有测量长度的定位器、带有角度刻度表的水平面S1椎弓根空心钉置入角(TSA)、矢状面置入角(SSA)调节器及固定螺丝等组成。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1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累及骶髂关节者,男6例,女9例;年龄19 ~ 60岁,平均45.6岁。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经骶髂关节韧带3例,经骶骨Ⅰ区5例,累及骶骨Ⅱ区5例,累及骶骨Ⅲ区2例。15例患者均采用骶髂关节空心钉内固定导向器引导术中空心钉的操作,共置入18枚空心钉。结果 术后CT及X线片示18枚空心钉置入位置准确,与术前设计相比,具有相同或相近的TSA及SSA。结论 骶骼关节空心钉内固定导向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提高S1椎弓根空心钉置入的准确性及置入质量,且可显著减少C型臂X线机的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7.
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笔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的优点,但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时却存在复位不良、骨不连及内固定失效等。Krettek等[1]最早提出阻挡钉的概念,即在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时结合阻挡钉技术,以促进骨折复位和维持复位。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本科采用交锁髓内钉结合阻挡钉技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19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应用自制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指骨骨折16例。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测量指间关节活动度。根据手指总的主动活动度(TAM)、疼痛数字评分表(NPRS)、晨僵3个指标评估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16例中有1例术后6周复查时,骨折端仍有压痛和异常活动,予拆除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后愈合。其余15例随访48~72周,平均58周,骨折愈合,未出现骨髓炎、钢针断裂及松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4~16周,平均15.5周。根据TAM、NPRS系统和晨僵进行评定:优11例,良4例。结论自制微型外固定支架适用于指骨骨折的治疗。它能够维持骨折端的稳定性,提供关节侧副韧带及关节囊所需的张力,可以实现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631例,按照切口感染与否,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医疗差异,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切口感染的措施.结果 经比较切口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医疗差异,年龄、肥胖、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例次、合并糖尿病、不问内置物、病房环境、责任护士年资、术后住院时间等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最高,占48.8%,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6.8%.结论 临床在对患者行骨科无菌手术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因素、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管理、环境因素等,尽量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