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随着高等教育手段的不断改革,多媒体课件已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的各门学科。本文结合神经病学的教学特点,介绍多媒体课件在神经病学的设计、制作和应用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256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就诊时临床表现疑似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或MR血管成像检查怀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全部行头颈联合3D-CTA及3D-DSA检查,两名影像科医师使用盲法独立判读所有患者的3D-CTA图像,3D.DSA的图像由1名从事血管介入的神经科医师和1名介入影像科医师共同判读确定。以3D-DSA检出动脉瘤的数目为标准,评估3D-CTA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两名3D-CTA阅片者、3D-CTA与3D-DSA技术之间,在动脉瘤检出数量的一致性;测量动脉瘤瘤体最大径,以3D.DSA图像测量值为标准,比较两名3D-CTA阅片者用3D.CTA容积重建图像测量瘤体最大径的差异以及3D-CTA容积重建与3D-DSA图像在瘤体最大径测量上的差异。结果3D-DSA对46例患者中的37例共检出49个动脉瘤,其余9例未被发现动脉瘤。①3D-CTA在检出动脉瘤数目方面的敏感性为91.8%-93.9%,特异性为77.8-100%。②对〈3mm的动脉瘤,3D-CTA的敏感性均为83.3%,特异性为77.8%-100%。③从动脉瘤的检出率方面,3D-CTA阅片者以及3D.CTA与3D.DSA技术之间一致性均较高(分别为K=0.730,K=0.686-0.777)。④两名医师采用3D-CTA法测量的瘤体最大径与3D-DSA法的测量值,以及两名医师的3D-CTA测量值之间均存在高度相关性,均r值=0.996,均P值〈0.001。结论256层螺旋CT3D-CTA对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3D-CTA对动脉瘤的检出率和瘤体最大径测量与3D-DSA一致性较高,可以作为疑似动脉瘤患者的首选筛查方法。但其对瘤体最大径〈3mm的动脉瘤仍有假阴性的表现。在高度怀疑动脉瘤而3D-CTA结果显示为阴性时,仍需进一步行3D-DSA检查。  相似文献   
3.
案例教学法在神经病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方法.阐述了神经病学教学中导入病例教学法尝试所获得的成功与经验,认为开展病例导入教学是启迪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早期偏瘫利手转换的研究罗祖明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韩剑虹昆明医学院附二院神经内科(650000)本文对30例脑卒中患者,在瘫痪早期的康复训练中,同时训练瘫痪的利手和瘫痪的非利手,观察偏瘫后利手转换所需的时间和训练非利手对提高日常生活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狭窄≥50%的椎动脉狭窄与脑干和小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经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证实有≥50%的症状性椎动脉狭窄54例,引起脑干或小脑梗死。分析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不同部位特点与脑干和小脑梗死的关系。结果椎动脉狭窄引起脑干梗死,腔隙性梗死明显多于区域性梗死(x^2=7.84,P<0.05),引起小脑梗死,区域性梗死明显多于腔隙性梗死(x^2=10.71,P<0.01)。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见于45.45%脑干梗死的患者和71.43%小脑梗死患者。椎动脉发育不良见于18.19%脑干梗死的患者和14.29%小脑梗死患者。脑干梗死组中椎动脉颅内段(V4段)狭窄占42137%,明显高于小脑梗死组(22.44%,x^2=6.25,P<0.05)。小脑梗死组中,椎动脉颅外段(V1段)狭窄占36.73%。明显高于脑干梗死组(20.33%,x^2=5.07,P<0.05)。脑干梗死组合并基底动脉狭窄率为12.12%,明显高于小脑梗死组(4.26%,X^2=4.00,P<0.05)。结论引起脑干和小脑梗死的症状性椎动脉颅内、外段狭窄部位有差异,对脑干和小脑梗死患者尽快进行有效的血管评价,对于选择药物治疗和血管内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州管圆线虫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于广州管圆线虫幼虫侵入人体引起的嗜酸粒细胞性脑膜炎,自1944年日本野村和林氏在我国台湾报道第一例病例以来,已相继在太平洋及东南亚国家等地区发现同样病例,但相关报道相对较少,我国已报道病例3000多例,主要集中在大陆南方地区及台湾省。1997年我国温州曾出现一次该病小流行,这也是我国大陆首次暴发,2003年底我国昆明市也出现一种以急性头痛和肢体皮肤游走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s)是一种涉及多种因素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目前诊断主要基于影像学检查其病理生理过程包括淀粉样蛋白沉积、血管内皮损伤、血脑屏障受损等,但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已证实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 miRNAs)常见于多种疾病中,研究发现miRNAs参与调节CMBs的相关病理变化,高度提示miRNAs可能成为CMBs的生物标记物。本文在CMBs与miRNAs相关性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CMBs的及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有关CT灌注成像技术应用的研究层出不穷,包括CT灌注成像对缺血半暗带的判定,CT灌注成像对急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指导意义,应用CT灌注成像对TIA或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行评估、分析预后以及CT灌注成像评价脑储备能力等等.综述了CT灌注成像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评价脑缺血和脑血管储备能力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标准化的量表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发病后的48 h、15 d、90 d进行3个时间点的随访评估,探讨决定患者功能预后的早期因素。 方法对初次发作的急性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118例的一般情况、相关危险因素、社会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及运用包括Barthel指数(BI)、Rankin量表(RS)、Mortricity 指数(MI)评定法、中文简易智能量表(MMSE)及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RS)在内的评估工具评测患者脑卒中发生时的自主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脑卒中本身的临床特征,脑卒中发生后第48小时、第15天、第90天时的神经、运动和精神心理因素。 结果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发病后第48小时、第15天和第90天时BI、RS和MADRS评分不同(均P值<0.05)。第48小时和第15天之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第90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抑郁状态明显恢复(P<0.01)。影响脑卒中患者第90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因素中,深感觉障碍、第48小时出现的肺炎和尿失禁为危险因素,第48小时的上肢肌力评分和第15天MMSE评分为保护因素。 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第90天时临床因素、功能因素和社会因素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受到深感觉障碍、脑卒中后第48小时出现的肺炎和尿失禁、脑卒中后第48小时上肢肌力评分和第15天时MMSE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proBDNF和成熟BDNF分别通过p75NTR受体和TrkB受体介导相反的生物学作用。微环境变化时, proBDNF-p75信号通路和成熟BDNF-TrkB通路不平衡可能对细胞生长和增殖产生不同影响。本研究拟探讨不同培养条件下, C6细胞表达proBDNF及其受体p75NTR的变化, 对C6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方法 用细胞免疫荧光双标和Western blot方法, 检测在含不同浓度血清培养液中培养的C6细胞proBDNF及其受体p75NTR表达。分别用特异性的proBDNF 抗体阻断内源性proBDNF, 用p75NTR-ECD-Fc 阻断p75NTR, 用MTT法和Brdu法分别测定内源性proBDNF及其受体p75NTR对C6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结果 proBDNF和p75NTR在无血清培养的C6细胞中共表达明显上调, 加入proBDNF抗体(10μg/ml)处理细胞后, C6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明显增加。p75NTR的作用取决于其在不同环境下结合的配体。结论 proBDNF-p75NTR通路起到平衡成熟BDNF-TrkB通路的作用, 一定环境下, 二者平衡打破, 可能对细胞生长或增殖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