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43例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43例男性乳腺癌患者资料,研究手术方式、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雌激素受体(ER)情况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男性乳腺癌根治性手术5年生存率优于单纯切除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及受体情况对男性乳腺癌的预后有影响。结论 男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端粒酶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为NSCLC肿瘤标记物和治疗靶点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研究了74例NSCLC组织及周围百癌组织、1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74例NSCLC组织69例(93.24%)有端粒酶活性表达,74例周围非癌组织有9例。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他莫昔芬(tamoxifen,TAM)广泛应用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其药理学活性主要依赖于肝脏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2D6(CYP2D6)催化生成的活性代谢产物4-羟基-N.去甲基他莫昔芬(endoxifen)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葛启栋  吕宁  谢小明  韦尉东 《广东医学》2012,33(23):3661-3663
多学科综合治疗给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新的治疗靶点及药物也正星光闪烁,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在如此治疗后疾病进展及死亡,该困局期待更有效、更低毒的新靶点或药物来逆转。我们曾于2010年1月综述了后曲妥珠单抗时代的乳腺癌靶向治疗共识及前景,近两年来的探索及临床研究发现是否丰富或改变了我们曾有的观点?本综述拟更新相关数据,剖析乳腺癌靶向治疗发展过程中的困惑,探讨可能的发展方向及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药物在新辅助和(或)辅助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了乳腺癌复发转移后选择解救治疗药物的难度,有研究证明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顺铂(cisplatin,DDP)对乳腺癌明确有效。据此,本文旨在评估GEM联合DDP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5月8日—2007年1月31日,采用GEM1000mg/m2(d1,d8)及DDP30mg/m2(d1~d3)3周方案治疗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34例。中位化疗5个周期(2~6个周期),所有患者随访超过6个月。结果:完全缓解(CR)3例(8.8%),部分缓解(PR)13例(38.2%),稳定(SD)12例(35.3%),进展(PD)6例(17.7%);总有效率(CR PR)47.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6.5个月。不良反应Ⅲ/Ⅳ血小板减少或腹泻常见。结论:GEM联合DDP方案可用于蒽环类和(或)紫杉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解救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及 p53异常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端粒重复扩增( 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TRAP)法检测 NSCLC组织、癌旁非癌肺组织、肺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用 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 NSCLC组织 p53蛋白表达。结果:端粒酶活性表达率为: NSCLC 93.02% (80/86),癌旁非癌肺组织 9.33% (7/75),肺良性病变组织 27.27% (3/11), NSCLC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非癌肺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端粒酶活性表达率在不同组织类型、细胞分化、肿瘤大小、病理分期间差别不显著; NSCLC p53异常为 51.42%( 36/ 70), p53异常在Ⅰ、Ⅱ期与Ⅲ、Ⅳ期之间,Ⅰ级与Ⅱ、Ⅲ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端粒酶活性表达与 p53异常无显著关联( P >0.05);结论: NSCLC标记物中,端粒酶活性表达较 p53敏感, p53对 NSCLC分期分级有帮助,端粒酶活性表达与 p53异常在 NSCLC发生发展中可能是两个独立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抗-EGFR治疗的机制和临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在过去的20年中我们可以使用一系列新的生物标记物和广为接受的临床诊疗指引对乳腺癌进行分类,但是我们仍然面临乳腺癌分类上的难题并且要难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虽然EGFR(epidermal grówth factor receptor)和HER-2在很多正在进行的抗-EGFR治疗临床研究中是评价疗效的生物标记物,但是它们的表达并不能作为临床获益的充分预测证据,并且不能任意使用它们作为评价乳腺癌抗-EGFR治疗是否有效的标准 [1].因此,基于这一难题我们必须强化乳腺癌的诊断依据,以提高现有治疗策略的疗效,尤其是改进针对EGFR的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物的治疗效果,这也是抗-EGFR治疗的临床策略之一.本文主要概述乳腺癌抗-EGFR治疗的机制,总结乳腺癌抗-EGFR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其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到女性的身心健康。随着对乳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乳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了综合治疗时代,而药物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乳腺癌易出现耐药性是个不争的事实,同时乳腺癌的耐药是导致乳腺癌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 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小RNA,其能够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在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等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2]。研究表明,miRNA的调控与乳腺癌耐药存密切的联系,本文就miRNA在乳腺癌耐药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摘要:乳腺癌靶向治疗进展迅速。Trastuzumab (曲妥珠单抗) 给乳腺癌治疗及转归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显著降低了Her-2阳性乳腺癌亚组的复发风险并增加了生存。其它获FDA批准用于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物有靶向VEGF的抗血管生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贝伐单抗)、双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1和HER-2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Lapatinib(拉帕替尼)。获准用于乳腺癌治疗临床试验的靶向药物有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fitinib(吉非替尼,)、Erlotinib(厄洛替尼)、Sorafenib(索拉非尼)、Sunitinib(索尼替尼);单克隆抗体有Cetuximab(西妥昔单抗)、Panitumumab及靶向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小分子丝氨酸/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emsirolimus(CCI 779, Torisel)及Everolimus(依维莫司)。本文将综述近几年正式发表或口头报告的靶向治疗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研究结果来解释贝伐单抗及拉帕替尼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并简单介绍其它已用于临床试验的靶向药物的研究结果,以解答乳腺癌靶向治疗临床研究设计及处方这些药物时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可完全切除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术后复发转移具有多样性,多学科治疗及临床试验结果未能很好诠释治疗和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本文对完全切除ⅢA期NSCLC进行生存分析、评估病理因素及治疗手段对预后的作用.方法:收集1997年1月1日-2001年4月30日施行完全切除术的271例ⅢA期NSCLC连续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随访至2006年3月31日,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的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全组的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37.63%,23.48 %, 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χ2=3.984,P=0.046),肿瘤分化(χ2=6.843,P=0.033),N分期(χ2=4.578,P=0.032),腺癌纵隔放疗(χ2=4.459,P=0.035)的生存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分析仅腺癌纵隔放疗与否的生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组织类型、肿瘤分化、N分期是完全切除ⅢA期N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腺癌纵隔放疗是独立的预后因素,有必要对预后影响因子进行干预以延长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