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阻塞性冠脉病变的临床表现在典型的劳累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 ,存在着两者之间的中间状态—较长时间的心肌缺血综合征 ,即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UA演变为AMI或猝死的发生率较高 [1 ] 。本研究对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本院 43例 UA患者心肌肌钙蛋白 I(c Tn 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的检测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43例 U A患者男性 31例 ,女性 12例。年龄 39~73岁 ,平均 5 6 .2± 11.3岁。其中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 13例 ,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 16例 ,自发性心绞痛…  相似文献   
2.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118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采用常规液体复苏(常规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组)两种方法复苏,其中常规组62例,限制组56例,对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压积(HCT)、血清乳酸(BL)、血气剩余碱(BE)、病死率及输液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疗效。结果常规组术前输液量为2830±268ml、入院24h内病死率为24.19%,限制组术前输液量为830±228ml、病死率为8.93%,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两组患者MAP、PT、HCT、BE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为争取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改善预后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伍用维生素B_6救治四次甲基二矾四胺(ATI,毒鼠强)中毒的疗效。方法 13例中~重度ATI中毒患者接诊后首次肌注Na-DMPS 0.125~0.250g,视抽搐控制情况,0.5~1h再追加给药0.125~0.250g/次,直至抽搐基本控制,同时静滴维生素B_6 0.5~1.5g/d。结果 中度中毒8例,全部康复出院:重度中毒5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1例症状缓解后,经重新治疗后康复出院。余3例全部康复出院。结论 Na-DMPS伍用维生素B_6是治疗ATI中毒简单、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心肌肌钙蛋白Ⅰ在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世奎 《医学综述》2002,8(6):336-338
  相似文献   
5.
韦世奎  吴家恩  李敏 《广西医学》2004,26(11):1630-1632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 2 0 2例PSVT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食管心房调搏与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食管心房调搏组 96例中 ,成功率为 (94 96 ) 97 9% ;不良反应发生 6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 (6 96 ) 6 3% ,药物治疗组 10 6例中 ,成功 75例 ,成功率为 (75 10 6 ) 70 .8% ,发生不良反应 2 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 2 10 6 ) 2 0 .8% ,两组成功率、不良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较药物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且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肌钙蛋白Ⅰ与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 I( c Tn I)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 U A)患者预后关系。方法 :43例 U A患者于发病后 6h内采第1次血样 ,以后每隔 6h采 1次血样 ,至 2 4h后每天采血 1次 ,至 1周。同一份血样分别作肌酸激酶同工酶 ( CK -MB)、肌酸激酶 ( CK )、 c Tn I检测。结果 :43例 U A中 13例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 c Tn I阳性者 0例 ,16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中 c Tn I阳性者 1例 ,14例自发性心绞痛 c Tn I阳性者 5例。发生 AMI 5例 ( 4例为自发性心绞痛 ,1例为劳累性心绞痛 ) ;2例猝死患者为自发性心绞痛。结论 :自发性心绞痛患者 c Tn I阳性率明显高于初发型、恶化型心绞痛 ( P<0 .0 1) ,发生 AMI或猝死率与c Tn I阳性率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7.
韦世奎 《医学综述》2002,8(6):336-337
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特异、高灵敏反映心肌损伤的血清标记物 ,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肌梗死、心绞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并逐渐有取代心肌酶的趋势。1 cTnI特点及检测cTnI是心肌收缩调节蛋白 ,在心肌中含量丰富 ,分子量2 2 .5kD ,有两种骨骼肌体异构体 ,与异构体相比 ,cTnI在氨基酸序列上显示 4 0 %不同源性 ,且在N 末端有 31个额外的氨基酸残基 ,使cTnI成为心肌特异性抗原 ,cTnI以两种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内 ,小部分 (5 % )游离于胞浆中 ,为可溶性 ,大…  相似文献   
8.
韦世奎 《中原医刊》2000,27(11):2-3
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溶栓距发病时间相关。现将我院收住的AMI患者在不同时间进行院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及0~35天病死率作对比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院1999年1月~2000年4月收治的AMI患者共68例,均具典型的胸痛,经心电图动态演变,心肌酶升高的观察,符合AMI的诊断标准[1],均具有溶栓适应症[2]。据溶栓距发病时间分为 A、B、C、D4组。A组:19例,男15例,女4例,平均年龄(57.2±11.3)岁,溶栓距发病时间在 2h内;B组: 17例,…  相似文献   
9.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将医学理论知识向临床技能迁移的关键时期,对培养造就合格的临床医生至关重要。近年来,我们不断强化管理意识,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根本目标,从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和教学模式。提高带教老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几个关键环节入手,抓重点,扎扎实实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10.
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在临床上很常见,也是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机械通气治疗。因此早期建立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予机械通气,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非常重要。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5例,女11例,年龄在18~49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