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代谢综合征(MS)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连续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的冠心病患者,其中MS合并CHD患者34例,36例不符合MS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MS合并CHD组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肥胖、尿酸增高,与对照组相比,MS合并CHD患者冠脉血管受累程度高且弥漫性血管病变多。结论 合并MS与不合并MS的CHD患者的冠脉病变比较,前者冠脉病变严重且呈弥漫性损害。  相似文献   
2.
血浆五聚素3(pentraxin 3,PTX3)是一类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其它急性炎症期蛋白一样在先天性体液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属于具有五聚体结构的蛋白家族,具有可溶性、多功能、模型识别的特点,五聚体蛋白有一个共同的C-末端正五聚蛋白结构域,而PTX3的C-末端正五聚蛋白结构域与一个单独的N-末端域耦合。由于PTX3的基因序列以及调控在鼠及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是守恒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来研究人类的PTX3。PTX3的缺乏可增加炎症反应、心肌损害及动脉再狭窄,而PTX3的高度表达可以减少血管成形术后的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本文的目的主要讨论PTX3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实验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Terumo导管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共21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86例(39.8%)、不稳定型心绞痛72例(33.3%)、心肌梗死12例(5.5%)、缺血性心肌病24例(11.1%),其它22例(10.2%)。均先行Allen试验,桡动脉穿刺,5F Terumo导管分别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208例成功进行了桡动脉造影,成功率为96.3%。造影结果发现,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病变140例(67.3%),单支病变74例(52.9%),双支病变43例(30.7%),三支病变23例(16.4%)。68例属冠状动脉正常和非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病变。8例经桡动脉造影失败者均改用股动脉Judkin法造影成功。结论采用Terumo导管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在老年人冠心病患者安全可行,而且容易包扎止血、术后不须卧床,并发症和创伤均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urg eluting stent,DES)患者术后服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150 mg/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选我院2007年1月~12月120例成功行DES植入术的患者。所有患者于术前顿服600 mg负荷量氯吡格雷,术后在服用阿司匹林基础上随机接受每日75 mg(n=60)或150 mg(n=60)维持量的氯吡格雷治疗30 d,30 d后所有患者接受每日75 mg的氯吡格雷治疗直至术后1年。分别检测2组服药前、服药后15和30 d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凝集率,随访术后30 d和9月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等)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氯吡格雷150 mg组与75 mg组患者术前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最大聚集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15和30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吡格雷150 mg组30 d和9月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75 mg组显著减少(P0.05,P0.01)。2组30 d和9月出血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植入DES患者术后服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150 mg较之常规维持剂量75 mg预治疗能更大程度抑制血小板凝集,同时降低DES植入术的患者术后近期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可显著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5.
近来研究发现,机体存在一种新型的不同于Th1和Th2的CD4^+效应T细胞,该细胞特异性地产生白细胞介素-17(IL-17),称为Th17、ThIL-17或者THI细胞。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等)和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Th17在机体的抗感染和炎症反应中充当重要角色,同时参与和其他Th细胞亚群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控机体对感染的应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TTE)和造影测量法指导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TE筛选符合封堵适应证的先心病患者50例,其中ASD20例、VSD16例、PDA14例。术中用TTE监测指导释放ASD封堵器;使用造影测量法测量VSD、PDA指导国产封堵器的选择。术后应用TTE定期随访。结果19例ASD、15例VSD、14例PDA封堵成功,总成功率为96.0%(48/50)。封堵失败:1例ASD,缺损最大径36mm;1例VSD,缺损最大径10mmm,为膜周部室缺。结论TTE可用于筛选先心病病例。术中用TTE监测指导释放ASD封堵器,疗效可靠;使用造影测量法测量VSD、PDA指导国产封堵器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 (简称食管负荷试验 )时QT离散度 (QTd)的变化及其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诊断或疑诊为冠心病的 42例患者先后行负荷试验及Judkins法冠脉造影 ;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 ( 2 4例 )、冠脉正常组 ( 1 8例 ) ,测量并分析两组负荷试验前、后各时段QTd的变化。结果 冠心病组负荷试验前、后各时段QTd均大于冠脉正常组 (P <0 .0 5或 0 .0 1 ) ;冠心病组负荷试验后 0min、2min的QTd明显高于负荷试验前 (P均 <0 .0 1 ) ,而 4min、6min的QTd恢复至试验前水平 (P均 >0 .0 5 ) ;冠脉正常组负荷试验前、后各时段QTd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QTd可作为食管心房调搏心脏负荷试验时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浆P-选择素与冠心病房颤的关系,了解冠心病房颤患者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的危险性.方法 冠心病窦性心律患者30例,冠心病持续性房颤患者62例,采用ELISA法测定P-选择素水平,应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冠心病持续性房颤组P-选择素浓度[(25.70±8.40)ng/ml]高于冠心病窦性心律组[(19.03±6.83)ng/ml],P<0.05;②冠心病持续性房颤组中,血栓阳性组P-选择素水平[(32.78±10.45)ng/ml]高于血栓阴性组[(22.80±7.63)ng/ml],P<0.05.结论 P-选择素水平升高可用于预测冠心病房颤患者栓塞事件的发生,为临床早期识别冠心病房颤发生栓塞的高危患者和早期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脉压(pulsepressure,PP)即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是反映动脉弹性功能的指标。目前PP值尚无统一参考标准,国内学者建议:正常PP〈40mmHg;正常高值PP40-50mmHg;PP〉50mmHg为增加,1级为51-70 mm Hg,2级〉71 mm Hg。  相似文献   
10.
对61例心性猝死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引起心性猝死常见原因以室性心律失常为最多,约占心性猝死的50%;其次是心力衰竭、心脏扩大,当EF<40%时猝死率增高;QT间期延长,VLP阳性也是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