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患者女性,43岁。空腹食用西红柿数个后出现上腹部隐痛,继而发展为阵发性痉孪性疼痛,八个月后以上腹部包块就诊。查体:于中上腹部稍偏右可触及一包块,质硬、压疼、活动度大、大小约45mm×55mm。余未见异常。超声检查:取温开水50ml,加入胃B超显像剂10ml,一次口服,即行上腹部B超探查,超声所见:肝、胆、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肺鳞癌组织中 IDO1 的表达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纳入河北医科大学 附属医院邢台市人民医院胸外科自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开展手术根治的肺鳞癌患者, 留取患者术中 癌组织标本,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IDO1 的表达情况, 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 结果 肺鳞癌组织 中有 IDO1 蛋白表达, 且临床Ⅱ ~ Ⅲ期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Ⅰ期。 截止随访结束时, 30 例患者中 28 例存 活, 2 例死亡, 疾病稳定 22 例 (73. 3 % ), 疾病进展 8 例 (26. 7 % )。 IDO1 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无进展 生存期 (PFS) 分别为 26 个月和 40 个月,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高临床分期和低临床分期 PFS 分别为 33 个月和 40 个月,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 IDO1 在肺鳞癌中表达量与临床分期有 关, 临床分期越高表达量越高, 患者预后也越差; IDO1 能指导临床分期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良、恶性肿瘤鉴别和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五组良、恶性肿瘤患者(肺肿瘤组、乳腺肿瘤组、胃肿瘤组、肝肿瘤组、肠道肿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DNT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五组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DNT细胞的差异。结果五组恶性肿瘤组外周血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同种良性肿瘤组,DNT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同种良性肿瘤组。联合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DNT细胞检测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2%、92.7%。结论利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DNT细胞联合检测,将明显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手术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8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血清D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ELISA法测定50例手术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3d、术后5d及术后7d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8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结果手术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8水平较术前有显著性增高(P〈O.05),尤其是术后1d和术后3d患者血清中两者的增高显著,术后5d、7d开始下降,可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8可作为监测手术前后机体的免疫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探讨miR-6775-3p在乳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4种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MDA-MB-453、MDA-MB-468和BT-549中miR-6775-3p的表达水平,选取miR-6775-3p表达水平最低的乳腺癌细胞系过表达miR-6775-3p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采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iR-6775-3p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yc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4,CDK4)和CDK6,以及侵袭转移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7和MMP24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RTFQ-PCR结果显示,乳腺癌细胞系MDA-MB-453中miR-6775-3p的表达最低,在MDA-MB-453细胞中转染miR-6775-3p mimics后,miR-6775-3p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MDA-MB-453细胞过表达miR-6775-3p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MDA-MB-453细胞过表达miR-6775-3p后,细胞的迁移(P<0.001)和侵袭能力(P<0.01)明显降低。RTF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CDK4、CDK6及MMP17、MMP24的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miR-6775-3p可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antiplasmin complex,PAP)含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e,AECOPD)诊断的临床意义,为AECOPD治疗过程提供血清学依据.方法 观察组选取符合AECOPD诊断标准患者,对照组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分别采静脉血,进行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TAT、PAP、D-D 7项指标的定量测定.结果 AECOPD患者血浆中D-D、TAT、PAP的含量与对照组中的D-D、TAT、PAP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显著凝血纤溶功能失衡状态,在诊治AECOPD患者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存在的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注意监测相关凝血纤溶指标,对防治AECOPD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与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集7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及63例COPD急性缓解期患者静脉血,检测凝血三项及D-D、TAT、PAP水平。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凝血三项水平与缓解期患者无明显差异,血浆D-D、TAT、PAP水平均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患者(P均<0.01)。结论 D-D、TAT、PAP在COPD急性加重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检测三者水平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肺癌患者、肺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三组血清CE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DN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 联合检测血清CE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DNT细胞可将肺癌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提高至90.8%、98.9%.结论 利用血清CE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DNT细胞联合检测,将明显提高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凝血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血浆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含量。方法:试验组2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和对照组20例急性缓解期患者,抽取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DD、TAT、PAP7项指标。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中D-D、TAT、PAP 3项血清指标定量检测明显高于COPD缓解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处于高凝状态,易并发血栓形成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导致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联合检测D-D、TAT、PAP 3项血清标记物对诊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有可能为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过程中抗凝剂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雷秋香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282-2283
目的:通过国际标准组织2000年9001标准(ISO9001:2000)贯标建立一套具有检验科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建立一套具有检验科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结果:建立一套具有检验科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服务要求。结论: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检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提高了检验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